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衿 《新作文》2013,(9):1-2
在写下这个题目的前三个字"小时代"的时候,我的思绪毫无征兆地,回到了很多年前的一个下午。至于"很多年前"到底是几几年,我也想不起来了。随着年华的逝去,时光逐渐变成了一种团状物,开始以一种混沌的状态存在于记忆之中,模糊了界限,分不清彼此。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是上个世纪发生的事情,那时,我十来岁。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视觉凸显的时代,电影对文学的改编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形成了世界性的时尚热潮。这是因为在这个比任何时候都注重品牌和知名度的消费时代,一部经典作品就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就是一个烙在公众心里的文化符号记忆,能有效地诱发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欲望。纵观最近的电影市场,根据文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有理智的教育者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样一个现实:凭借着强大商业资本的运作以及当代媒体的推波助澜,受西方流行与时尚文化影响,以突出的娱乐性、消遣性和刺激性为特征的消费文化,正在以铺天盖地之势向我们的生活席卷而来,并且以越来越讲究的外观形象和装潢改变着人们的欣赏口味,在获得人们青睐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解着人们的理想、精神等人生欲求。  相似文献   

4.
重视经典阅读教育。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经典文化作品的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文化经典作品不仅能学习经典名篇里包含的长期积淀的精神骨髓,还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同时还可以进行英才教育、人性教育和贵族精神教育,让经典文化作品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国的消费化语境下,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成为内在必然,其中蕴含着主体精神的诗化趋势。而相应地,在公众言语行为中也出现了种种"恐怖主义化"的表象。面对"意义渗透的文化"的"中国图景",需要确立大众生活的审美趣味尺度,以生成"审美新感性"来真正实现公众言语和主体精神的诗化。  相似文献   

6.
拥有一款优质品牌的手机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炫耀时尚潮流的资本。"iPhone热"的兴起便在这种消费文化环境中应运而生。iPhone所代表时尚符号的文化意义和区隔效应,由产品产生的消费行为的文化意义、产品品牌所构筑的时尚产业和产品具有的霸权性质三个方面构成,这也是iPhone所隐含的符号价值和潜在消费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快捷的网络媒体的迅猛勃发,广播、电视媒体听觉、视觉和信息传递可以同步的优势,对传统的纸质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渡。作为完整记录时代历史的报纸,新闻的节奏无疑要与时代发展的步伐合拍与配套。现场短新闻这一体裁,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它适应形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以节俭为核心的新教伦理观念和清教徒精神在美国已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消费文化日渐成熟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发生了改变。肖邦的《一双长筒丝袜》描写了消费对人物的心态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揭示出故事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具有“文学”和“文化”两重属性.因此.对经典的任何当代或具体化解读其实只是一种立足于“当前”和“自我”的“误读”。由于现时的观念总处于嬗变与更新之中.因此经典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界定。也就是说.经典永远处于人的“确立”之中。后现代的最终本质,恰恰是理性的.它用一种漠然的、否定的方式指证了精神深处的无奈与绝望。因此,后现代主义远非“结果”.而只是一种“现象”.作为一种历史语境.它不是“终结”.而恰恰是“开始”。消费时代为我们建构了一种更为宽泛的文化秩序,这种秩序让我们跳出了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经典与流行的狭小圈子,从而使我们进入一个宽广的、开放的、永远变化着的经典时代成为可能.也使经典跳出一种秩小的界定,融入众多精神因素与价值因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商品生产的日益丰富以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中国开始步人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文化思潮渐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时尚,炫耀性与符号性消费成了消费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韩困首尔W饭店的消费文化为例,阐述了当今社会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原因及其发展,强调了消费在不同社会中对经济、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对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从生产逻辑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借用符号学研究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社会的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我们应正确认识这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该如何看待这样一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滨州学院学报》2021,(1):81-85
在消费社会中,商品的形象价值、精神价值和符号价值往往更为突出,潮流品牌尤其如此。符号消费是解读潮流品牌的重要路径。对潮牌来说,其运行经过符号制造、符号关联和符号固着阶段,从而实现符号消费;对消费者来说,潮牌满足其群体归属和个性展示,成为阶层符号。因此,正确对待潮牌符号消费,既要避免跌入盲目消费和无理性消费的陷阱,又要发扬其为消费者带来物质、精神和艺术满足的独特性价值。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潮流品牌的塑造和壮大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生命健康的关注,突发疾病和意外创伤造成的伤害引起了公众的重视。公众现场急救是公众在现场发现突发状况后给予的善意救助,专业的急救措施能在院前急救到来之前进行及时的处理,对挽救生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文章对公众现场急救培训体系从急救培训现状、国内外培训体系等角度做了综合研究,并就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推进我国公众现场急救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媒体社会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全球文化IP趋势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化,一种文化符号叙事消费新模式正在重建人们的消费观。以“文化符号”“叙事消费”“跨媒介传播”为表征的文化IP叙事消费主义,影响着数字媒体语境下文化消费发展的新潮流,引发人们对数媒时代文化符号叙事消费的遐想。  相似文献   

17.
丰盛的物质生产使经济的重心由生产转向消费,人们关心的不再只是物的使用价值和实用功能,而是更加关注物的符号价值和审美功能。符号消费成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和纽带,也就是说,为了构成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消费的对象不仅只为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求,而且已经转向人的生活追求和精神需要层面,于是商品便以审美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18.
价格差异并非是导致海外购物热的唯一原因。居民消费升级,"符号消费"日益旺盛,而国内制造业却缺乏创新精神,竞争力不足,这必然导致消费外流。海外购物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即倒逼国内制造业、质量标准升级等。吸引海外消费回流应重塑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一方面国家优化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潜能;另一方面企业回归商业本质,重整品牌战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19.
经验主义后现代研究者认为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是符号消费的象征行为 ,艺术、美学、文化与民间社会、商业活动互渗、交融于一体。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经验的现象 ,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结果。由此经验研究出发 ,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特征则是 :艺术的消解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随之而来的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差异的抹平 ,消费和文化的平面化 ,人们沉湎于“能指”的狂欢而放逐“所指”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马英 《留学生》2013,(12):50-51
马泽作为中国当下新一代八零后油画新锐,是一位功底深厚,艺术思想颇具潜力的优秀画家。立足创新.发扬传统是他的油画作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