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国内新闻界有人在论及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关系时,提出了新闻“硬”与“软”的问题。他们指出,为了强化新闻的可读性,可以将“硬新闻”进行“软处理”,使其以更为亲切可人的面孔出现在受众面前。于是,便进而引出了一番“硬新闻”与“较新闻”的议论。笔者以为,对于军事新闻传播从业者来说,关注这个问题,并结合军事新闻传播的实际进行认真思考,对搞好军事新闻宣传的改革,提高军事新闻宣传质量,是很有必要的。讨论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明确并把握所论问题尤其是所使用概念的基本含义。对“硬新闻”与“软新…  相似文献   

2.
林杨 《河北广播》2007,(2):81-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还是沿用“播新闻”。字正腔圆、语势稳健、节奏明快、庄重大气是其主要特点,但也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为了适应听众多元化的需求,“说新闻”、“聊新闻”等新闻节目播音方式相继出现,并逐渐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3.
鲍海波 《今传媒》2004,(Z1):17-18
谈话类节目的崛起与发展是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的一大新的景象,它随着中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而渐成广播电视媒体的“新宠”。它借助于现代传播手段,将人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以人与人之间亲切、自然、真实的谈话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传到人们耳际,展现  相似文献   

4.
唐俊 《新闻大学》2000,(2):75-76
“说新闻”近年来在电视新闻实践中发展较快,先是在述评类节目中“说”,现在又扩大到报道类节目中。“说新闻”很有受众缘,因为主持人一改照稿念读的传统播音模式,将新闻内容和思想以个性化的语言、亲切自然的方式告知受众,就象朋友间谈话聊天,富有情趣和交流感。“说新闻”是电视新闻适应受众需求不断改革的产物,也是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的产物。它主要表现在播音表达方式上的革新,同时也涉及到有关电视新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近来有许多文章对之进行论述,指出“说新闻”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趣味性、平民意识和开放氛围浓厚等特点,阐明了它相对于传统播音模式的传播优势。另外,也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围绕关于“说新闻”的几组关系继续对之进行探讨,并认为,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有利于“说新闻”长远、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丹 《记者摇篮》2010,(1):37-38,35
“新闻娱乐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在我国20多年的新闻改革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近年来,随着媒介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全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娱乐化浪潮更是风起云涌。面对这一新事物,人们不免会产生争论:持肯定态度的,认为“新闻娱乐化”可以得到更多受众的欢迎;持否定意见的,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危害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6.
屠海燕 《新闻通讯》2009,(10):25-26
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爆炸、传媒方式多样、受众阅读需要的变化以及快餐式阅读方式的到来,新闻的改革也出现了新的势头,新闻策划与新闻杂志化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争议的焦点。赞同者认为它适应了受众选择性阅读和分阶段阅读的需要;反对者认为新闻策划和报纸杂志化不合乎报纸的特性和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判断新闻倾向性的是非依据 现实中的新闻都是具体的新闻。人们在对它所内涵的新闻价值,在认识上“往往会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主观主义,一是客观主义。前者容易被人识别。新闻报道的歪曲、夸大、失实,除别有用心者中意外,广大受众对此是不能接受的。而后者与新闻的客观性易混淆,说教者又总是以“客观”、“公正”的字眼蛊惑人心,就很有做点深入分析的必要了。客观主义所追求的是“纯客观”,认为新闻不能有一丝  相似文献   

8.
随着受众阅读品位的不断提高,新闻的美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军事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写作中应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满足受众强烈的审美需求,在增强新闻可读性的过程中达到扩展其舆论影响的目的。如何把新闻写出美感来?笔者认为以下“五招”可作尝试。  相似文献   

9.
陈红梅 《青年记者》2008,(8):103-104
所谓“少儿新闻”,就是以“少儿”(4~14岁)为特殊受众的新闻。它作为一种主要的自办节目出现在一些少儿频道中,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袋袋裤》、浙江电视台的《小智情报站》、杭州电视台的《老豇豆新闻联播》、武汉电视台的《武汉少儿新闻》……少儿电视新闻逐渐成为少儿频道一个标志性栏目。在受众市场日益细分的今天,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同样是媒体应牢牢抓住的一个受众群。  相似文献   

10.
我业余时间从事新闻报道好多年了,对写好导语积累了些经验。新闻写作,不能没有导语。而新闻导语,应该是妙语。不然,它就不会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受众看下去或听下去。所以说,写好导语,是记者和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一、开篇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些新闻导语没有“磁场效应”,最主要的毛病在于文字枯燥:“板着面孔说教”,受众不易接受。如果开篇就描述现场,把受众巧妙地“带入”现场,给受众以身临其境之感,使受众不知不觉很轻松地看完或听完你报道的新闻,其传播效果就会明显增强。比如今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无非就是告诉人一件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不管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总要以受众为目的。这点,无须讨论。本文要“试说”的,是指一篇具体的新闻的报道目的性。笔者认为:任何一家报纸、电台、电视台,都不可能毫无目的地把一条什么新闻扔给他的受众。也就是说:没有传播目的的新闻,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娱乐新闻的庸俗化与受众的审美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记者摇篮》2005,(12):53-54
时下,娱乐新闻占据了媒体众多的版面和空间.不仅是娱乐休闲类的报刊。就连一些一向以严肃面孔示人的党报也开辟了娱乐专版.娱乐新闻已与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一道成为这个时代公众资讯的组成部分。但是,与娱乐新闻在媒体上大肆攻城掠地的发展势头相比,受众对它的热情却在逐年降温。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娱乐新闻的庸俗化,由于娱乐新闻的庸俗化导致受众的“审美疲劳”,而与娱乐新闻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张亚原 《大观周刊》2012,(18):124-124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受众对“会议新闻”普遍不感兴趣,主要归因于报道者新闻意识、受众意识与竞争意识的淡薄。笔者认为要强化新闻意识,突出会议中的新闻;强化受众意识,满足受众需求;强化竞争意识,不拘一格写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是指有关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人民日常经济生活的报道。由于它与人们的关系密切,因此拥有比较多的受众。但是,经济新闻由于较多地涉及生产过程和一些数字,往往呆板枯燥,缺乏可读性。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新闻的导语中,常常出现一些模式化的句子,几乎成了“通用零件”,只换一个地名和几个数字,大都可以套用。这就使得经济新闻失去了一些读者。经济新闻如何把导语写得亲切自然、抓住读者的心呢?这就必须选准角度,使导语具有吸引力和新鲜感。  相似文献   

15.
刘磊 《河北广播》2005,(2):77-78
营造一种“人性化”的舆论环境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以一种更亲切、更容易被接受的面目出现在受众面前是新闻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在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受众的感受,以受众的需要确定写作风格和思路,才能让新闻更加生活化,更有人情味儿。  相似文献   

16.
胡海林 《新闻窗》2007,(1):21-22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受众接受: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力  何卫东 《新闻界》2004,(2):32-33
新闻价值实现是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这种价值要素对社会需要的最终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新闻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要素;其二,新闻信息的价值要素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三,新闻信息对社会的满足,关键在必须获得新闻受众的价值认可,即受众接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总是把新闻价值实现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标,并把这一目标的落实细化到各个传播环节。然而我们知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环节(包括记者采访、编辑制作、物媒传播等子环节),只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前流程”,继其后的还有一个以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受众接受”环节,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后流程”。传播环节和受众接受环节的合力作用共同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今天.传播环节作为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维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传播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受众接受环节,人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众接受,是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贯穿于整个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众接受程度在最大的意义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8.
做新闻对于每个新闻人来说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长期置身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之中,对各类题材的报道模式早已如数家珍,但说它陌生是因为未知事件潜藏着无限的矛盾冲突。当层层包裹的事实在我们的追寻中呈现在受众面前时,新闻人便获得了无尚的骄傲和满足。那么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笔者认为需要找准新闻之“感”、“新”、“品”。  相似文献   

19.
“读题时代”的新闻标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 统新闻学理论认为 ,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 ,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 ,是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的手段 ,一句话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新闻已经进入“读题时代” ,正成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标题的本质特性有了什么变化 ,而是指标题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其在单篇新闻作品乃至报纸整张版面中的地位空前显著。从“题为文眼”到“读题时代” ,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它至少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 ,进入信息社会后 ,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把媒介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它的“产品”即它的新闻的写法、报道的风格和角度等等就是它面对受众时所作出的表情。可以说,每一个新闻媒介都是有其特定的表情的,即使捂住报头,人们也不准从它特有的“表情语言”中读出它的身分和姓名。而每一个新闻媒介的特定表情又都是由它们在特定阶段上所选定和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特定性质决定的。因此,从表面上看,“新闻向散文式方向发展”所提倡的是一种抓住受众心理,讲究新闻规律,不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