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哲理思考是郑敏诗歌的重要手段,更是郑敏诗歌的一种气质。在哲理思考中,郑敏不是把诗歌推向抽象的层面,而是把哲思的知性审察体悟与情感的肌理自然和谐地对应起来。郑敏诗中,将哲理与个人体验合二为一,升华到更高之境地。  相似文献   

2.
郑敏早期诗歌(本文特指收入《诗集1942-1947》中的诗歌)即使今天再读,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流动的诗思之美、凝静的诗意之美、隽永的诗味之美。究其原因,就是其诗歌能将抽象的哲思与具体的象征意象结合起来,并用智性的语言进行转化与融通,从而获得了超越具体时空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3.
4.
隐忍是郑敏的生活态度也是她早期诗歌的主要特征,其具体内涵是勇于面对生存困难,独自承担苦难,并始终怀抱希望;隐忍诗学的形成与郑敏的生活经历有关,同时也与冯至、里尔克等人的影响有关,其哲学依据是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审美追求,隐忍对郑敏本人的诗歌创作有重要意义。隐忍诗学给郑敏提供了全新的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并将郑敏的诗歌创作导入全新境界,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段和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5.
论郑敏早期诗歌观照生命的多维视野与理性光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说的郑敏的早期诗歌是指诗人40年代的作品,郑敏诗歌的主要艺术目标是揭示生命的现状和本质,从而体现诗人的生命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诗人对生命现状和本质进行了全方位的打量,主要包括四个层面:自我解剖、自然观照、社会观照和艺术观照。这些生命观照的结果使郑敏诗歌形成了感性和性错综、哲学与玄学交织的独特的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对郑敏1979年后的诗歌创作和诗学思考两个方面的考察论述,认为在郑敏那里,诗与思两者交融互动、相得益彰,并获得了各自的不菲成绩,从而为现代汉诗艺术空间的拓展作出了双重贡献。  相似文献   

7.
冯至的诗歌,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后期的哲理诗,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这来自他对诗艺的独特感受与追求,而其中意象捕捉与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意象的营构节制了抒情诗中情感的泛滥与避免了哲理诗中枯燥的说理。同时,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意象的营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首具有典范意义的现代抒情哲理诗,郑敏的《金黄的稻束》为读者提供了多条进入其知性世界的路径。通过对作品核心意象的理性梳理,在充分肯定其"情性"与"智性"高度和谐的特点基础上,分别从"苦难""静默"和"疲倦"三个角度切入,用以阐释通向《金黄的稻束》所指涉的知性王国的多种可能,意在说明这是一首可以以多棱镜的样式观照到生命永恒意味的成功的现代抒情哲理诗。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诗形、诗味、诗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任何其他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原因就在于汉语本身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诗性汉语的特点。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本文还论述了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更需要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魏来 《现代语文》2008,(3):55-56
郑敏在文坛的活跃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在40年代后期,一个是在80年代以后,在这两个时期都贯穿着她自身独特的现代意识.而纵观郑敏的整个诗歌创作,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梳理出这中间的演变轨迹.而本文所选择的,则主要是从郑敏前期对于诗与思的有意识地凝聚,到后期的无意识释放这样一个角度,去诠释一个诗人在诗歌创作生命中的精神蜕变.  相似文献   

11.
郑敏诗歌有广阔而深邃的精神空间,包容丰富多彩的精神意识,其中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宇宙意识是贯穿其诗歌的三种主导性精神意识。透过她对这些意识的发掘与提炼,可以看出郑敏重视诗歌的精神品位,注意从多种维度获取丰富多彩的精神资源,来铸造自己诗歌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十分复杂,我们可从“诗通过语言确立存在”“诗意的栖居”“诗意语言的神秘性”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作出阐释。并借用海德格尔诗意语言的这种视角,即诗意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重新解读几首王维的诗歌,可以得到新的发现。王维的诗以“秀雅”之名给世人清新、淡雅之意,后世人所看重的也是王维诗歌的那种闲淡、空寂、静清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与王维的通于禅理有关,佛理的意蕴在其诗意语言中得以澄现。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的台湾诗坛,新世代诗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批诗人进行了多样的艺术探索,推出了语言诗、图像诗、都市诗、生态诗、政治诗、方言诗、情色诗、女性诗等多种新的诗歌体式。然而,不论这些诗人的审美趣味有何种差异,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语言的探索、翻新上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也进行了多样的实验。新世代诗歌的语言实验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语言的游戏化、陌生化与杂语化。  相似文献   

14.
阐释学译论认为翻译即是阐释,要求译者为译文读者提供晓畅明白的译文,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在诗歌翻译中,阐释性翻译会固定意象组合,减损修辞效果,凝固逻辑关系,减损原诗的诗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可从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入手。  相似文献   

16.
1976年诗潮不仅具有拓荒的意义,而且直接影响到新时期的学创作。这一诗潮的主体是亲历了十年内乱的青年一代,其诗歌创伤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多于对个体的关怀,但也应该看到,他怀疑与失望也为后现代审美意识的生成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7.
以江南诗性文化为基础的诗意生活是一种关乎心灵的生活方式.它至少包含五个要素:愉悦的爱情、滋养心灵的书籍、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以及承载诗意生活的家园和能体验这一切的闲暇.包含了这五要素的诗意生活是值得过的.但人生常常沉沦于非诗意的物质世界之中,我们就是在这种非诗意的包围中找寻生活的诗意.  相似文献   

18.
克拉丽莎·达洛维是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变幻特征的一个人,她却是她自己,有她自己对生命、信仰和爱的看法,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可揭示伍尔夫超脱于现实生活之上的小说结构及其内在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意境的现代性研究中衍生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意境的形象性问题,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的美学性质等等。意境是特种艺术形象,是由语象、意象依某种美学规则建构而成的三维空间形象,是实境和虚境的结合体,并以虚境的存在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