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内涵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的东西,是临沂文化的内核;从外延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主体和灵魂。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优势,它是由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的.贯穿于临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中。沂蒙精神是推动临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精神反叛与灵魂拯救--王小波创作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作家王小波及其作品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与碰撞,旨在揭示当前我们这个社会的虚无的文化虚荣心和面对现实的畸形承受能力。王小波作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家人格上的精神反叛以及由精神反叛的初衷引发的灵魂拯救,从而在精神反叛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二是从当前文坛文本肆无忌惮的性描写与传统士大夫文化对“性”躲躲闪闪的道貌崖然的尴尬对抗中,揭示其“性学”的真实内涵,指明灵魂拯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早在十七世纪,正当意大利歌剧迅猛发展之时,作为其近邻的法国,反应却非常冷漠。但是意大利众多音乐家对法国的不断造访,还是给这个执拗地坚持自己艺术风格的国度带来了深刻影响与无法抗拒的冲击。毫无疑问,是意大利歌剧首先敲开了法国的艺术之门,使其成为继意大利之后第二个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歌剧的国家。法国歌剧的形成,还主要得益于民族文化中芭蕾舞这一优秀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仍有着重大价值。文中从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体现为当今图书馆工作中要大力倡导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传统文化中仁德人格的塑造应作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并体现于实际工作中;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群体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说明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可以加强当今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吸纳中国以民本主义和人格自由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主自由精神,它是培育当代中国民主自由精神的心理和文化基础;必须吸纳现代西方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分权制衡、民主法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自由精神,它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必须发扬党和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与现当代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它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基础;必须创造出新时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和宏伟纲领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以民主自由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把握,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与源泉。作为孕育生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成熟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精神文化,西迁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一脉相承,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文化自信的视野,追溯其生成意蕴以及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于进一步深化西迁精神研究,以西迁精神凝心聚气、振奋精神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沂蒙精神发端于沂蒙历史文化,形成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现代文化,是沂蒙灿烂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着最本质、最具特色的科学内涵及其强大的精神支撑价值和精神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告诉我们 :生态危机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 ,同时也会发生在精神领域。人类在拯救地球的同时 ,还要拯救自己的灵魂。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价值取向褊狭 ,情感世界的苍白、人性的扭曲和变异 ,灵魂的苦苦守望等都是精神生态危机的种种表征。从精神生态的审美高度出发 ,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人物的精神生态困境 ,并尝试在精神领域寻找其生态学意义上的“污染”、“变异”和“贫困”的社会、文化根源是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义。在现实性上,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体认着民族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意涵之主体认同,而且固基着其“五个认同”归属确证之价值自觉,其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滋养,弘扬于革命文化之精神赓续,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内涵熔铸。基于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场景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中厚植文化自信之历史根基,在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精神中夯实文化自信之精神底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时代精神中激发文化自信之内涵活力,既共演着文化自信自强价值理路的实然面向,也基于实践论域澄明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科学精神蕴涵来源及时代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具有深厚的科学精神蕴涵,它来自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来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来自邓小平个人的精神品格。发现和弘扬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精神蕴涵具有重要的时代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革命文化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崇高的引领性,鲜明的斗争性,突出的人民性、深厚的民族性和长远的价值性。弘扬和传承革命文化,有助于在全党全社会增进政治认同,凝聚价值共识;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助于凝聚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挖掘开发革命文化资源,提升革命文化影响力;做好革命文化教育工作,打造革命文化传承主阵地;创新革命文化的表现形式,展现革命文化魅力,是实现革命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坚守和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的历程中凝结沉淀而形成的优良革命文化,构成我党精神图谱的基本内涵。它决定着我党的内在品质以及精神标识。燕赵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不仅是整个中国革命文化的集大成,而且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在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引领全党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21,(3):68-73
革命精神的传承就是从革命事件、人物中挖掘、宣传、弘扬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与时代要求相链接的具体内涵、共性品质和思想价值。本文以重大革命事件立夏节起义为着眼点,阐述革命先辈担当精神的具体内涵,分析在新时代革命精神对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培育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意义,突出其当代价值,强调从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两个方面提升革命精神传承的有效路径,使青少年深化对革命精神的认同,弘扬革命精神,让革命精神在传承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法宝,而对其生成基线进行研究和评判是开展教育的首要前提。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生成基线以传统的儒道释文化体系为本体、以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两翼,融传承性、先进性、层面性为一体。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体现在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确保国家主权完整、匡正民族价值观偏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浅谈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清明 《中国德育》2005,(11):68-70
一、红色教育资源的内涵及分类 红色教育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包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文化;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  相似文献   

16.
地方优秀精神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很多地方文化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是不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地方文化独具特色,在多年的文化沉淀及革命、建设、改革中凝练出广西精神.当前,各地市虽也有自己的精神文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很少了解本地精神.因此,本地高校思政课应多挖掘...  相似文献   

17.
革命传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改革与建设实践中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通过构建革命传统要素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剖析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发现该套教科书高度重视革命传统的表达;该主题选文在各学段分布合理有序、数量稳步提升;涵盖全部革命时期,尤其侧重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迹;注重人物事迹的书写;体裁多样、以叙述为主;单元群文是其主要的编排方式。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着意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发挥教科书培根铸魂功能;侧重阐释革命精神,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内容编排独具匠心,彰显学科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内涵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人格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它对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自身内涵要素的陶养培育过程中,从古近代一批文士的隐逸人格精神中汲取了自由精神及批判精神的滋养。隐逸人格精神是独在中国形成传统的隐逸文化的最大精神价值所在,其建构与彰显是在隐士和准隐士独特的生活实践尤其是文艺审美实践中完成的。从此意义上来看,隐逸人格精神实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的内涵要素。  相似文献   

19.
二十多年来,王安忆一方面涉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究和寻访,一方面却清醒地意识到精神本源性的虚无,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时时潜伏着的精神深渊。她用了多种方法来自我拯救。这是一种化险为夷的本能,呈现在本中有三种表现方式:书写城市日常化的小历史;寻找来历之根;遥望淮北乡村。王安忆的“化险为夷”体现了当今作家在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倾向,即游移的价值取向,晦暗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20.
普契尼的遗作一歌剧《图兰多》,虽然在歌剧舞台上频频上演,但音乐学家们对这部作品的看法褒贬不一,主要集中在它的“异国情调因素”上。本文针对这一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首先指出史学家对它的争议所在;其次对普契尼创作这部作品的背景和动机作了初探;然后针对作品中的“异国情调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就《图兰多》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阐述了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