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称为“统领21世纪的科学理论”的紊乱学,有一条叫作“蝴蝶效应”的著名原理。据说,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竟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于是,紊乱学家把它称“蝴蝶效应”,并作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后果。事实证明,这种“蝴蝶效应”在大自然、现实生活、科技领域中都屡见不鲜。拿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来看,也常发生这种“蝴蝶效应”。某小学一个叫小林的双差生(学习、纪律差),上课时常常双眉紧锁,一周内四天不做作业。课堂上大家都做习题,老师点名让他快点做,他反而搁下笔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自然界中的土鲮鱼喜食鲦鱼。科学家在一个鱼缸中,放人几条土鲮鱼和几条鲦鱼,并在两种鱼之间用一块无色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当土鲮鱼突袭鲦鱼时,便会重重地撞到玻璃板上,经过多次被撞得头晕脑昏后,土鲮鱼就再也不想去尝试吃鲦鱼了。这时,即使抽掉玻璃板后,鲦鱼近在唇边,土鲮鱼也不去吃它了。这就是著名的“拒绝尝试效应”。这个实验使我不禁想到了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相似文献   

3.
再试一次     
一位成功者说:“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的,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用玻璃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饥饿的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掉鲦鱼了!只望着鲦鱼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活活地饿死。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们,有时也犯过鲮鱼那样的错误。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却并非时时那幺灵验,存有不少问题,其中就有小姐活动中的“不活跃”和“假活跃”现象。为尽量避免这两种现象我要充分利用好“鲶鱼效应”,同时又要尽可能避免“鲦鱼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混乱学中,有一条叫做“蝴蝶效应”的原理。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几周后竟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于是,混乱学家把它称为“蝴蝶效应”,并作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的确,很多时候看似微观的东西,却总是在宏观事物的表象下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班级管理中,也处处彰显着“蝴蝶效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招生考试通讯》2014,(12):45-45
鲮鱼是鲦鱼的天敌.生物学家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 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地碰在玻璃板上,不仅没有捕到鲦鱼,而且还把自己碰得晕头转向。碰了几十次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生物学家悄悄地将玻璃板抽去之后,  相似文献   

7.
<正>鲮鱼和鲦鱼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注:鲮鱼很喜欢吃鲦鱼)放在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将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很兴奋地朝着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的一声重重地撞在玻璃板上,不仅没有吃到美味,反而把自己撞得晕头转向。就这样连续多  相似文献   

8.
碰壁的鲮鱼     
曾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的一声撞在了玻璃板上.不仅没有捕到鲦鱼.反而把自己撞得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9.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 ?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 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隔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 !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努力。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生物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爱的美味,可是,每一次它的头都“咣”地一声,重重地撞在玻璃板上。鲮鱼不仅没有吃到鲦鱼,反而把自己撞得晕头转向。碰了十几次壁以后,鲮鱼就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鲦鱼熟视无睹了。这时,实验者抽掉了那块玻璃板,肥美的鲦鱼一次次擦着鲮鱼的唇腮不慌不忙地游过,鲦鱼的尾巴一次次拂扫着鲮鱼饥饿而敏捷的身体,但碰了壁之后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  相似文献   

11.
正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是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不可轻言放弃是"努力"。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  相似文献   

12.
精灵挑战     
1“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场龙卷风。”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呢?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将这个现象称为“蝴蝶效应”。气象学中,蝴蝶效应的形成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陕声祥 《生活教育》2010,(12):18-18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个月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气象学上的"蝴蝶效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如此神奇。起始阶段的力量之微与最后造成的影响之大,足以让人惊叹。这是自然界的现象。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这种“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4.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劳伦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验证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该现象后来被称为"蝴蝶效应"。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白的道理:一个微小的起因,可以发展成为巨大的和复杂的影响力。班级管理中常存在类似的"蝴蝶效应":用小小的努力,认真细致而正确地处理了一个小问题能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积极效应;也可能  相似文献   

15.
小冬 《成才之路》2009,(26):M0003-M0003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放弃的,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恰如鲮鱼和鲦鱼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的“非线性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教学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它是通过“蝴蝶效应”中的某一只“蝴蝶”.亦或两只“蝴蝶”乃到数只“蝴蝶”.不知在何时何种情形下扇动了一下它那薄薄的“翅膀”而引发的。亦即这种课堂教学的非线性现象主要是由于“输入”的“不确定性”而引起。这种“不确定性”的“输入”点正是非线性课堂教学的“涨落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工教育》2007,(3):26-27
美国一个著名的气象专家应用混沌理论原理曾提出“南半球某地的蝴蝶扇动翅膀引起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被学习型组织理论所引用的最著名的理念之——“蝴蝶效应”。韩城矿务局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结合实际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着力提高包括生产一线农民轮换工在内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让每位职工都成为翩翩起舞的“红蝴蝶”,以期掀起企业创新发展的“龙卷风”。  相似文献   

18.
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这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提出来的名“蝴蝶效应”。2005年,这个“蝴蝶效应”发生在一个中国人和美国人身上。  相似文献   

19.
多音字中有许多词语只在表示某种特定意思时读另外的音,其他情况下读音相同。如“巷”只在表示“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时读hàng其他情况下一般都读xiàng。我们暂把这种现象称为多音字中的“惟一”异读现象。很明显,一个存在“惟一”异读的多音字,只要记住这个异读的特殊的情况,辨析其读音时便再也不会因其多音而难以推断了。经总结,这类“惟一”异读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杨立行 《家长》2013,(8):61-62
某人随便说出的一句话,却弄得别人十分不舒服,有点儿“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瀑布心理效应”,即信息发出者的心理比较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接受后却引起了不平静的心理,从而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等。这种心理效应就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飞花腾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