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向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49-50,76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一文艺政策的影响下,作家们塑造了一大批失去了个性、没有脾性、没有七情六欲的理想英雄。随着战争文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英雄的期待视野早已发生了变化。《亮剑》就是在人们的这种期待视野中用现代的英雄理念塑造出了符合读者口味和社会需求的英雄人物,在建构理想英雄的同时完成了英雄叙事的回归与超越、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视剧创作与传统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鉴传统文学的优秀传统才有可能使电视剧这样的新兴样式更好地发展。电视连续剧《亮剑》正是走这样的创作路线才得以成功。然而借鉴传统文学必然要有创新才能提高其审美品格。如果对传统文学简单的仿制,只能消解英雄现代品格与特质,使我国文艺几十年不懈追求的崇高品格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背景下,小说与电视剧的亲缘关系体现得更为明显。作为小说与电视剧的共同资源,抗日战争成为两种艺术形态的重要表现内容。新世纪以来的抗战小说及抗战剧均取得了较为突破的成就,其中多部抗战剧是由小说改编而来,《亮剑》是一个典型案例。抗战剧虽表现出"去政治化"的特点,但仍处红色场域之下,与意识形态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抗战剧要经受双重"守门人"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2月5日晴今天我已经是第三次阅读《亮剑》这部书了,因为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主人公——李云龙。李云龙是大别山的人,打仗很有计谋,但是脾气有点大,是一个闻到火药味就兴奋的军人。  相似文献   

5.
电视连续剧《亮剑》,具有英雄主义励志传奇的特点。该剧与中国传统作品相比,表现出的时代性;与现代流行的影视作品相比,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在当前这个缺乏英雄的时代,面对“新写实”文学对英雄和崇高的消解,《亮剑》迎来了英雄的回归。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尤其需要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的激励。励志类电视剧可以对观众传递积极思想和激励精神。中国励志剧未来的发展有机会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6.
电视连续剧《亮剑》热播后,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究竟是谁,引起许多人关注。有人说是二野的王近山将军,有人说是四野的钟伟将军,有人说是三野的陶勇将军,也有人说是一野的唐金龙、齐钉根将军。应该说李云龙这一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同时又源于生活,他是诸多将军素材的集合体。[编按]  相似文献   

7.
罗小艳 《现代语文》2007,(10):79-80
小说《亮剑》在"英雄缺失"的今天获得了极度的赞誉,同时主人公李云龙也遭受着褒贬不一的评论。本文从人物形象真实性出发,考察了李云龙形象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剧不断地掀起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收视热潮。当代革命历史剧通过塑造另一种意义上的"高大全"又带有"江湖气"的革命英雄人物,弱化革命英雄的"出身"叙事,用知识分子形象来衬托这一类新的革命英雄,以符合当下社会生存现状的"亮剑精神"来迎合大众,最终形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的双重叙事。  相似文献   

9.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在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历史”的呼声甚嚣尘上的当下,怎样更为有效地把“拒绝遗忘,铭记历史”这一现实诉求建构于当代国人的主体意识中,是时下至关重要的课题。20世纪中国学作为中华民族近百年以来的“心灵史”,在其发展流变中为“抗战”这段历史的书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对这类书写的重新检视与挖掘,将使我们在另一重意义上触摸历史的质感,领略现场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想象与虚构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历史叙事的制约是目前学界关于历史题材文学创作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历史小说,对这部小说的文学叙事和它所依据的史书《三国志》的历史叙事做一些比较,看看前者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后者的限制,对于我们今天的历史题材创作是有重要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父亲写《四世同堂》的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济 《重庆教育》2003,(2):43-44
  相似文献   

12.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并经由中央电视台黄金频道播出后,逐渐在全国衍生成一个独特的《亮剑》现象。受众对文学艺术产品诉求的满意度的实现,新世纪呼唤国家民族精神的回应,创作者们对文学艺术创作品位的执著追求,是《亮剑》现象蔚然形成的主要因缘。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表层来看,李洱的小说《花腔》模仿了历史话语的叙事方式,但其真正意图恰恰在于颠覆历史话语;作者通过惟妙惟肖地编造一个政治寓言,用个人的方式对个人与历史、知识分子与革命力量、人性与理性等重大命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独特的革命历史中的独特命运。  相似文献   

14.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深得鲁迅的教诲,继承鲁迅的遗志,在批判国民性上独具特色,好说过:“现在或过去,作家的创作永远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这不仅表现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其实早在他俐《生死场》时也遵循这一原则,虽然人们把它看成是“抗战文学”的奠基作之一,但它的主体仍然是“对着人类的愚昧”,表现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死场”。从《生死场》的人物,情节看,它与《呼兰河传》在反映封建制度统治下造成的农民的苦难与愚昧,在揭露,鞭鞑和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上是相当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据说当年都梁把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亮剑》进出版社时.遭到了多隶拒绝,我在想,如果不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慧眼识珠。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不是又缺少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种精神!“亮剑”精神!  相似文献   

16.
自军旅小说《亮剑》刊出、搬上荧屏之后,基于不同行业特征的人们对"亮剑"精神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见解。文章就如何理解作品"亮剑"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亮剑》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的军旅文学的热湖。对该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见其较建国以后的战争小说在审美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新质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文章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亮剑>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的军旅文学的热潮.对该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见其较建国以后的战争小说在审美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新质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文章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孟祥杰 《班主任》2008,(8):68-68
电视连续剧《亮剑》是一部收视率非常高的电视剧。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男主角李云龙和他手下的官兵所表现出来的鲜明个性,以及“宁可倒在对手剑下也不屈服”的铮铮铁骨。在剧中,人们深刻感受到的不只是故事的曲折与引人入胜,而是一种人物的气质美、性格美,一种阳刚之美。在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天空》、《亮剑》等电视连续剧在叙述军事题材的故事时,采用民间狂欢的表达方式,塑造了全新的草莽英雄形象,展示了被遮蔽在官方概念之下的民间价值观。狂欢化的表达方式颠覆和超越了以往同类作品的模式化窠臼,使观众得到了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给艺术接受活动带来了新鲜欢快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