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  相似文献   

2.
邢学波一再要我给他的书写个序。我怎么推也推不了,拖了几个月。他还是执著地要我写。写点什么?想来想去,就记者的转型问题写一点意见吧,这既是给学波.也是给今天的记者们——  相似文献   

3.
刘成杰 《军事记者》2005,(11):69-69
我是在今年3月31日报名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学习的,赶上了第15期的末班车。报名时,我思虑再三。当了近十年干事,主要是写党委材料和领导发言稿,没从事过报道工作,是个缺憾。为此,3年前我向一名有知名度的老同志请教,能否写新闻和内部材料兼得时,得到的回答是:“不能,它们不是一个路子,连语言都不一样,根本不是一个风格。”因此,我打消了学新闻的念头。年初,政委聊天时,他说我写的材料思路敏捷和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不妨试着写写身边的事。能行吗?我自己又害怕起来。“试过才知道”,政委的话,给了我动力。怎么起步呢?我想到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这时已是三月三十一日,我试着拨通函授中心电话,负责的一位女同志礼貌地对我说,今天是最后一天,您要抓紧,都开学好长时间了。  相似文献   

4.
列兵小王当报道员三个多月了,“萝卜条”、“豆腐块”均未见报,他很沮丧。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组长,我不想干了,想下连队,我真笨。”说完,他狠狠地捶头,痛苦地流下了眼泪。看到他失落的样子,我说:“你不笨,你视野很开阔,文笔很好,只要满腔热忱地热爱新闻报道工作,我相信你一定会上稿。”小王果真很努力,他每天坚持送一篇稿子给我。说实话,他写作水平一般,内容很空洞。即使如此,每次我都坚持认认真真地读完,并鼓励他说:“有进步,写得不错,如果编辑需要这方面的稿子,肯定能发表。如果句子再通顺、精练、内容再充实一…  相似文献   

5.
谢顾问:过去上学时因为没有练好字,现在学写稿子时常听人说:“看你写的字这么差劲,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这怎么能采用你的稿子呢?”是呀,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字都写不好,还怎么能向报社投稿呢?我很烦恼,请谢顾问指点迷津。39312部队王问王峰同志:的确,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文章写得如何,字写得好不好往往也是个重要因素。但要知道,我什1平时所说的“某人很会写”,决不是指他很会写字,书法功底好,而是指他的文章写得好。一个人字写得好,只能当书法家,可只凭这一条,绝对当不了记者或作家。编辑看稿件,主要是看他的文…  相似文献   

6.
《采.写.编》2006,(1):65-65
未曾相见时,便多次耳闻了他所创造的传奇,这些在我脑海里旋转,令我惊叹、折服的同时。让我对孟总更加地好奇,一个怎样的人,才能这样百折不挠,从不放弃?一颗怎样的头脑。才能做到融勇敢和智慧于一身?  相似文献   

7.
于政委送槁“编辑同志,这是咱们师一个报道员写的稿子,你看行不行?”编辑抬头见送稿人是一个大校,忙起身让坐。当得知他是师政委时,激动地说:“于政委,就冲这件事,我敢肯定,你们师的新闻报道工作一定能搞好……”这是10月下旬的一天出现在军区报社的一幕。这之前,于政委到某团二营蹲点。营部报道员小龚写的一篇新闻稿,无意间被枪委看到了。于政委看他写得还可以,时效性又很强,就对小龚说:“明天我刚好到军区开会,稿子我给你带到报社吧、”尚副师长送站一天,刚从外单位调来的尚副师长下部队检查工作。车子快出师机关院门时,…  相似文献   

8.
我们相识在军报招待所,因为是同行,且又同在胶东半岛服役,所以交谈起来话很投机,通过相互交谈、了解,他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人特实在,且勤奋好学。于是前发起我们想写一写他的念头。他就是拿起笔来能写,拎起相机来能照的某海防团战士报道员李冠荣。已入伍9年的李冠荣初稿报道时,只知不停地学,不停地写,总想某一天自己的名字也能变为飘着油墨香的铅字。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草稿塞满了床头柜,报刊上仍然不见他的名字。对此,常有人给他开玩笑,说他不是搞新闻的料。他却暗中为自己鼓足了劲:干就干出个样子来。他听说驻地工…  相似文献   

9.
父亲     
当我坐上开往驻马店的班车去学习时,父亲身影便浮现在眼前。每当我外出采访看到别人在地里干活时,马上就会想起他在烈日下辛勤耕耘的情景。他给我的爱,给我的情涌向笔端,催促我写他——黄金花——我敬爱的父亲。他是一位民办教师,深知知识的重要。为了我们兄妹三人都能学到知识,他勒紧裤带、咬紧牙关,供我们上学。十一年的寒窗生涯我只给他带回了厚厚两摞书。作为党员,他谙知宣传工作的地位,当我鬼使神差地掂起笔杆写新闻时,他帮我找素材、抄稿  相似文献   

10.
金岳霖趣事     
西南联大有许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去,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相似文献   

11.
“我上任后,要让我们团的新闻报道走在集团军的前列。”1992年11月23日,傅开强向团党委立下了“军令状”。他上任第一年,果然实现了诺言。他被军区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荣立了三等功。当有人打听傅开强的成功秘诀时,他爱用简短的话语回答:开弓没有回头箭!万事开头难。写新闻是份苦差事,当傅开强正儿八经地坐到办公桌前,才感到这碗饭不是好吃的。几十篇稿件寄往报社,竟没一篇肯出来“露露面”,这下可急坏了他,倔劲一上,便蹬车到了济南。报社一位老编辑热情地接待了他。当老编辑仔细看完他随身带来的稿子后,便耐心地给他讲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中等个子,国字脸,未开口先带三分笑,这便是梁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梁志刚,是我刚调师机关不久。那天,我们组织全师报道会战到团里采访,采访结束刚回到招待所,便响起了敲门声,我拉开房门,是一位佩戴上等兵军衔的战士。他口未开关先露:“请问你是谷干事吗?”我点了点头,说:“对呀。”他的脸立马笑成了一朵大菊花,说:“嘿嘿,我找了你几次,现在总算见到你了。”我把他让进屋,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梁志刚,很热爱写报道,希望我给予指点,说完像弥勒佛似的笑眯眯地望着我。我说好啊,你以前在家搞过报道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13.
韩俊杰 《新闻天地》2010,(10):54-55
他不停地思考:“我到底错在了哪里?如果我高考之后不去考学历,而是去学技术,当个厨师什么的,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现在,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农村知识青年,也是《新闻知识》的一个忠实读者,喜欢写新闻报道,高中毕业回农村后,便主动将当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写成稿件,寄送给新闻单位。几年来,我写的稿件,县广播站采用了一些,有的还登上了地、省级的报纸。当地的一些群众看到电台、报纸都采用我写的稿件,便称我为“秀才”。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们镇有两个业余通讯员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一个老头突然晕到在街头,当时有不少围观者却无一人救助。这时正巧镇医院章医生路过,他当即给老人把了脉.又急去附近药店买药给老人服下,不一会儿病人苏醒了,便对章医生千恩万谢。他俩当天便赶写了一篇新闻稿件去找院长审阅,不科院长却说了车医生的一些缺点,比如t他坎杜.伯台.白私白利等,并且,医院有几个职工对章的看法也和院长一样。于是他俩也争辩起来,一个说该发,一个说不该发,便来问我,到底止匕稻该不该发?我也说不清楚,只好请编辑同志解答一下…  相似文献   

16.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17.
初搞报道时,我见什么写什么,没有什么针对性,两三个月下来,稿子发了不老少,可无一篇变成错字。新闻干事看过我写的稿,让我停下来,并拿过一叠好搞让我抄,并要求很严,即使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也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开始我认为妙稿是白白浪费时间,可抄了50多篇后,便觉得按出了收获。原来抄稿是新闻干事有意安排的呀?一次,我在路上,碰见一位妇女和孩子被一拖拉机撞倒在地,可路过的十几辆车见状无一停车。这时,一位青年急忙开过来自己的客货两用车,把受伤的母女送到了医院。当时我打算写这位退伍战士救人的事,然而,联想到抄…  相似文献   

18.
(一)1993年10月,一位初学报道工作的战士小张,找到我抱怨说:“不认识编辑就是上不了稿,真没办法,要是像你认识那么多编辑就好啦。”我问他“因何发这样的感慨?”他说“7月初,我团战士柳青在长途汽车上抓住了七个掏包歹徒,这么好的新闻,我邮给了六家报纸,居然一家都没用,你说这不是因为没关系么?”原来,小张是在8月初投的稿,他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下抓歹徒的过程和结果。我给他解释说,别怨天尤人,你这篇稿子写作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来抓歹徒的事迹就经常见诸报端,你又把它变成了“旧闻”,当然见报的可能性就小了。并不是编辑…  相似文献   

19.
上帝     
“噢,上帝,我仁慈的主啊 !请赐予我金钱与力量吧 !”一位教徒虔诚地祈祷着。上帝 ?上帝在哪儿呢 ?  一位作家,他年轻时想描写的一个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人物形像。于是他便来到了乡下寻找他的写作素材。当他正漫无目的地走在田间时,一个身影映入他眼帘,只见那个人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一条腿搭拉到了地下,一副穷困颓唐的样子,一只手拿着锄头正在锄脚边的小块白薯地,身后是一座仍旧很破旧的房子。这个作家高兴极了,他恨不得马上跑回家去,将他听看到的一切写下来,当他绕过旧房子时,不知是什么原因或是说意念、力量,他又回头…  相似文献   

20.
相信生活     
中学毕业那阵子,踌躇满志的我被分配到煤矿基层队当了一名搬运工。推大车、装石头、扛水泥便是我一天的全部工作。面对繁重单调的体力劳动,我开始抱怨生活的不公和命运的捉弄。  一次,单位搞演讲比赛,队里抽我去应付。我便随手写了一篇讲演稿交了上去。没想到宣传科的一位科长看了我写的文章后,脸上立即呈现出惊奇的神情,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有扎实的写作基础,只要你不懈地努力下去,相信生活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听了老科长的话,我哭了,哭得很伤心。于是回家后,我便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下八个大字:相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