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问和设问     
反问句式比一般的陈述句,不但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友邦惊诧”论》一课文中,鲁迅不仅没有抽象去论述爱国学生运动的正义性,而先概括出三件互相关联的事实,说明学生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把侵略者、卖国者和帮凶三者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由此自然引出“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才能够安心读书”这一明白道理,接着用反问补充报上的事实: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不但事实显得格外确凿无疑,还表达了强烈的革命义愤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2.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用问句表达确定意义的句式——寓答于问、有问无答、明知故问;设问句也是一种特殊的用问答形式表达确定意义的句式——自问自答、前问后答、有问必有答。二者的特点和功用泾渭分明。但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还有一种同时身兼二者属性的句式:寓答于问、自问自答、有问且有答、不需答而答。现有语法修辞著作均予以回避——没有确定其归属,给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读者留下了一个不应有的空白。试看下列例句:  相似文献   

3.
心中无疑,却故意自问自答,叫做设问。设问可用做题目,如“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或用于文章的开头,如“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以设问为题,概括全文的中心,很有启发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以设问开头,可以引起读者注意、思考,接着给予解答,以加深读者印象;设问还可以放在  相似文献   

4.
设问和反问在单独问句中一般容易辨别,在连续问句中则要注意区分。①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魏巍《谁是最可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三册《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写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时,有这样一句:“我能不进去吗?”许多同行把这一句定为设问句,理由是后面有回答:“我不能!”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特在此与各位同仁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结尾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有人认为“有问无答”理解为设问句没道理。而对于下阕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参书的解释为“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  相似文献   

7.
8.
设问、反问与作文彭樟清设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写作技巧,其用途广泛,功能齐全。设问用作标题,概括全文中心、引人注目,启人心智。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是直言陈述:“我们的部队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未尝不可,然而,两相比较显然以设问作题来得...  相似文献   

9.
设问和反问是现代汉语中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什么叫“设问”,众说纷纭,仅笔者所见,就有四种讲法:现行全国统编语文教材讲:“设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详见初中语文第六册《修辞复习提纲》)这是第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生选择写议论文体,一定要注意论点鲜明、集中,不枝枝蔓蔓,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为提升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同学们可以尝试着运用设问、反问的手法,这样容易带来作文个性的突显和深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秦风·无衣》中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句,关于这句话修辞的种类是设问还是反问,教辅资料各有己见。从理论上看,设问是指先故意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自己回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在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内蒙访古》一文课后练习四第3题要求:“说说下面每组里的两段话,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课文里为什么要采用①的句式。”现将两组中的句①抄列如下:一组甸①: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美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对话”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这种单向的、封闭的模式。之所以说它“单向”,是因为“对话”中的大多数问题是由教师发起的;而说它“封闭”,是因为“对话”中的提问往往是为了发现预定的答案,而答案的出现又往往意味着主题  相似文献   

14.
15.
学生问老师问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看不清题意,无法下手;二是类型新颖,前所未见;三是解题中出现了矛盾,自己难以判断;四是学生有了新的见解,特来征询教师的意见;还有其它一些,如问个计算结果啦,询问一下为什么这样理解啦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老师是有问必答呢,还是引势利导,反问一下,启发学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不仅在哲学上很有造诣,在教育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他创立的苏格拉底教学法,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活动,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一贯反对把现成的原理和结论直接交给学生的、简单的灌输方法。主张通过问答或讨论的方式帮助自己探求真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提出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苏格拉底教学法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的“反问法”,另一部分是帮助学生探求真理的“产  相似文献   

17.
“设问”这种修辞手法,运用范围很广,几乎各种文体都能使用。所有谈论修辞的书和中学、师范语文课本也都无例外地要谈一谈它。其中比较一致的解释是:设问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方法。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不尽合理,影响对  相似文献   

18.
杨春芬 《辅导员》2010,(9):16-18
【头脑风暴】 一次,小卓来到大街上,看见一个胖得像皮球的男人正在推销减肥药品——减肥灵。他的身边还围着不少人。胖子站在一张凳子上,正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产品:“世界上什么最珍贵?健康。怎样才能健康?减肥。吃什么药品减肥效果最好?减肥灵。我为什么这么胖?  相似文献   

19.
1.暗示性。教师在反问学生时,对学生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提出了大致的思路与方法。这样做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2.激励性。教师要适时增设学生提出问题的情  相似文献   

20.
对与反问语气相关的副词“还”和“又”进行历时的溯源,它们在语法性质上的本质差别是“还”表示反问语气,“又”加强反问语气。二者在其他方面的异同表现及原因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