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序幕的科学救国思潮,在甲午战争之后让位于改良与革命的政治救国浪潮。民国建立后,在实业建国和政治并不能救国的影响下,科学救国思潮再次勃兴,并促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涨之际,科学不能救国的声音出现,表现为三  相似文献   

2.
任鸿隽在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发起人和组织者的作用;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包含三方面内容:追问"科学"为何物,科学的"源泉"在于"科学精神",科学的发展依赖科学研究;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是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可以作多种阐释的开放性理论话语,总是带有变革意识并伴随着强烈的危机感。从晚清肇始,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对时空和价值维度的理性重构上。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是五四时期社会变革现实的理论反映,集合了在社会和价值模式中所蕴涵的理性至上和个性自由两种现代性思想维度。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可以看作是近代中国人探索现代性问题和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前后,一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困绕着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各俱其说,各行其是.其中“教育救国论”是一种颇有影响的救国方略.它随着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其主要提倡者如:黄炎培、晏阳初、网行知、蔡元培、张伯警、陈独秀李大到、余家菊等)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教有思想的植入,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这一思湖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特殊的社会环境。第一、五四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大变动的产物。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思想言行影响了近代社会诸多方面,对开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30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起源、内容、代表人物、性质、历史作用、局限性等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有学者开始尝试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理论体系、科学救国与科教兴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析。但仍然存在不足,应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史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育救国思潮是一种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近现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派别都曾不同程度地被卷入这一潮流中。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空前活跃的原因、几种主要的救国方案和特征的分析 ,探讨教育救国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思潮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救国思潮是一种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近现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派别都曾不同程度地被卷入这一潮流中。本通过对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空前活跃的原因、几种主要的救国方案和特征的分析,探讨教育救国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路世传 《考试周刊》2010,(25):143-144
“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民族危机,社会各界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思想。“体育救国”思想是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主要思想,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救国论者更注重人的现代化问题,通过引进西学、废除科举制、建立新的教育体系、普及基础教育、宣扬民主,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以深刘改变国民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为民族复兴培植根基。如果说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高素质的现代国民,那么,教育救国论及其实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的教育救国思潮不仅继承了近代教育救国思潮中有益的成分,而且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带动下,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使中国现代教育逐步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束缚,不仅是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创新,而且让中国教育有了新的纪元。同时,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的传播与实践,从另一个方面很好地配合了中华民族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12.
任鸿隽是以“科教兴国”为立国之策的先驱,终其一生致力于科学推展。他追问“科学之为物”,热情地介绍科学起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倡言“科学是立国的根本”,推进科学体制化;撒播“科学种子”,实施科学教育,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和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救国论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是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的共同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萌发时期、勃兴时期、发展时期、高涨时期、回落时期.教育救国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具有无可争辩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当然,教育救国论作为一种思潮又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救国思潮旨在藉教育以自强求富、挽救国运,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萌生、明晰、高涨、消退四个阶段。这一思潮的发展脉络和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又终因其改良性质和革命潮流相扦格而消退。  相似文献   

15.
杨晓雯 《文教资料》2011,(10):94-95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重农抑商的思想意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各种救国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就包括实业救国思潮。所谓实业救国.即以发展实业的方式建立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并依靠这种体系来抵制外国资本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它发端于甲午战争以后,是人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冲突结果进行思考的产物之一。一些不甘于亡国灭种的仁人志士潜心将其付诸实践,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就实业救国思潮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对此问题有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戊戌时期的教育救国思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倡导的以救亡图强为主旨的变法维新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对其未能给以公允的评价。本文以为,如实考察戊戌乃至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特点和社会影响,对于正确认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历史地位,进而深入探讨近代思想文化的演进历程,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蘑菇云的育种者 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戈壁滩的上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以耀眼的光芒腾空而起。这时候,亿万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真正感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力量,而外国列强则无不为之震惊。全世界的华人将世世代代铭记为这一切作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王淦昌、钱三强、彭桓武、邓稼先……。这些名字读者可能并不陌生,可是在这些科学家背后的一个事实却是鲜为人知的:他们都是一位名叫叶企孙的物理学教授的门生。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与实业救国思潮的高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救国思潮是中国近代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它在辛亥革命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实业救国思潮发展的直接关系,提出经济立法思想、理财救亡论、发达国家资本论、保护主义与开放主义,是辛亥后实业救国思潮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思想成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后来工业发展的方向、道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是晚清最有影响的督抚之一,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曾国藩的科学救国思想是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广泛招揽科技人才、积极筹划派遣留学生、组织翻译西方书籍等措施来实现的。曾国藩积极践行“科学救国”思想,倡导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不仅增强了清王朝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延长了清王朝寿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方科技,逐渐放弃了走科举仕途的道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种转变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