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读谱是钢琴学习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读谱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本文对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读谱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读谱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谈钢琴读谱     
良好的读谱习惯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它既能够帮助学生灵活的学习钢琴、应用钢琴,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程度相当的作品,而不必把大量的世界花在读谱上。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1、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概述 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没有准备伴奏谱的情况下,伴奏者根据指定旋律配以丰富的和声与音型,用钢琴弹奏出合乎作品音乐形象的伴奏音乐并即时与演唱(奏)者协作,共同来完成音乐形象陈述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完美演绎钢琴作品的前提就是正确读谱。很多学生在钢琴演奏时,偏离了原著内涵,音不达意,就是因为不能做到正确读谱。为了培养学生正确读谱的理念,必须使学生掌握钢琴教学中的自我练习、回课、新曲布置、等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钢琴技巧、作品分析与分析正谱能力,及乐感培养等角度入手,对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和教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6.
如何处理音乐作品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音乐作品处理能力既不是单纯的乐感,更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它是一个融文化素养、乐感和技术于一体的一个个人素质体系。文章以钢琴教学为例,试图从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正确的读谱、旋律的演奏三个方面入手,探讨高师钢琴教学中音乐作品处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KAQ理论的基本要求,并将这一理论有效应用于声乐艺术作品钢琴正谱伴奏的准备阶段、演奏中的作品分析与把握以及钢琴正谱伴奏与歌唱者之间融合等方面进行实现途径的研究,特别强调的是对于钢琴正谱伴奏所要求的相关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只有不断强调声乐艺术作品使用正谱伴奏必要性的诉求下,才能自觉地通过多元化途径进行不断尝试和实践,让声乐艺术作品呈现的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钢琴演奏离不开时间的流动,随着不停顿的音响在时间范畴内的千变万化,展示出音乐整体的美,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学习钢琴演奏要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就要学会正确的读谱,高效率地练琴,牢固的背谱,通过完整的作品弹奏训练,来提高实际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9.
笔者就现今高校钢琴教学中遇到的关于学生单独处理钢琴作品很困难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四点基本解决步骤:(1)浏览,分析和理解乐谱;(2)掌握正确的节奏及旋律的演奏;(3)处理乐曲并攻破弹奏难点;(4)整体把握乐曲及背谱。希望通过笔者的建议,可以提高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分析、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个学生读谱正确,技术娴熟,拥有一定的音乐理解力,却不能奏出与作品本身相匹配、相符合的正确的声音.原因便在于演奏者在演奏时缺乏心理听觉能的能力培养与训练.钢琴演奏中,生理听觉能决定着是否正确地奏出谱面的乐音,而心理听觉才能最终决定是否用正确的声音表现出了谱面的音乐.因此,心理听觉训练是钢琴练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要想演奏出真正符合作品要求的声音,必须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听觉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详细统计,《普通语言学教程》总共用了43个比喻,使用情况为前密后疏,凸显大跨度特点,涉及历史学、动物学、经济学、植物学、几何学、化学、建筑学、音乐学、新闻学等学科领域。比喻效应及可接受度可作四分,由强至弱逐级递减。差异在于中西比喻的哲学观不同,但这种差异的矛盾运动也使得中西间的跨文化认知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下棋为喻中精品。一喻而比出了外部与内部的对立、历时与共时的对立、实体与价值的对立以及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喻巧而理至;元首与大臣、词典分发、交响乐、契约。、树干的切断面等21个比喻当为上品,一个比喻中包含了至少一对对立,立象颇为尽意;发报机和莫尔斯电码、挂毯、强制的牌、货币的价值、描绘阿尔卑斯山全景等13个比喻有瑕疵,可算中品。立象不足以尽意;空气和水、一件袍子、房子和住房子的人等8个比喻应作下品,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甚迂回和干瘪,信息量不足、可接受度差。  相似文献   

13.
小说视角是当代理论家小说家非常关注的修辞技巧。严歌苓小说中采用了儿童视角、男性视角、女性视角、动物视角、民间视角等,根据不同的主题、情节与表现人物的需要,精心选择叙述的立场,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展现了世界与人性的复杂。在她的叙事时间中,作者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连成一线,对故事进行剪切、拼贴,时而预测未来,时而回溯过去,时而跳到当下,不断将"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将来完成时"组成一体,让故事过去中孕育着未来,未来又渗入过去。在这样的跳跃、流动中,将不同人物的背景、命运,条理分明地展现了出来。同时,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积极参与到历史真相的共同揭示中来。  相似文献   

14.
人居于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与否,在《论语》中孔子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包括人物成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等,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环境,是孔子环境思想的核心。其中的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因为在情感上的敬畏与爱、理性的中庸和对情理冲突的审美超越,共同铸成了孔子的乐生思想。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先秦关学史研究,卓越地将审美形式和审美意识及其美学史结论融汇在一起,有着浓厚的经验理性色彩。他以青铜器皿上的器型、铭文和纹饰为切入点,从业经抽象的线条、图案和组配的结构形式,发掘其审美意味,彰显蓬勃旺盛的生命生机和历史性的深重涵值,并首次原创性地运用青铜器花纹来解读和确定关学史的时代内涵和特征。郭沫若以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理想为核心,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宏深语境中考察关学现象的变化,反转过来,美学现象则成为社会、历史、文化的表征,呈现双向互涵相协之关系。郭沫若同时兼具了青铜时代的社会史和美学史的开山祖身份和地位,他对先秦关学史精神、特征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说。郭沫若坚守实践美学观,从社会文化实践层面上加以解读、阐释和动态说明,他所进行的是社会学、文化学的美学史研究,所形成的论述话语和逻辑结构,至今仍是治先秦美学史学者的范例。他采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器皿学、文字学等原理,独得先例地创造了“标准器论”和“波动论”,这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研究,进而在先秦美学史的研究方面是世纪性的创获。他谛听远古美学史的“心音”,从文物和文献出发复原和复现美学史的现场。郭沫若先秦关学史研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缘自科学的实证精神、先进的方法论、优越的学术生态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公平思维的前提批判中,主体间性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针对神灵思维和主体思维提出的。神灵思维是人类的蒙昧思维、原始思维和前现代思维;主体思维是现代思维,是对神灵思维的扬弃,人走出了自己为自己设立的牢笼,绽放出主体的伟大力量。同时也逐渐使主体陷入了自我论的逻辑,自我成为了神灵的替身。现代主体思维成为了人类整体发展的枷锁,更是教育公平思维发展的桎梏。而主体间性思维是共存思维、生态思维、和谐思维、差异思维、后现代思维。是解决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牵涉人类发展生死攸关等重大问题和重大关系的价值选择和思维路径。从根本上、根基上转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核心思想,是现在及未来教育公平思维重建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文化奥运风靡的时代,这赋予我们以奥林匹克运动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探索范式.综述国外有关奥运文化建构理论文献,分别以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历史性建构、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精神建构与意识形态领域、社会实在问题、问题意识与中国化作为专题展开论述,认为西方学者在奥运文化建构领域为我们展示了宽阔的理论空间、细化精深的研究文本及富有可能的理论前景,从中亦可反映出,奥运文化建构领域至少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社会制度、球员与教练、传统文化等诸多单一化的社会层面,而是一个综合的、多元化的、相互影响与交叉的问题共同体,需要宏观与微观、综合化与细分化、深入与远眺、理论探索与实践进展相结合,其中理论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最后,提倡以三维视角观(历史、当下与未来)审视与把握中国奥运文化进路的社会合理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儒家思想,周秦及宋明先后辉映。宋明儒学,上承孔孟成德之 教,融贯儒释道三家之学,更臻于精微。以两宋来说,北宋诸儒,远绍儒家经典本义,讲天道、诚体,而归宿于孔 孟的仁义与心性;南宋干淳以后,学派三分,就是朱熹、陆九渊与吕祖谦之学。三家同时,但是不相合,就广义 的思想渊源来说,朱、吕、陆三家同出伊洛,而朱熹承受小程的规模,又融合周敦颐、张载等人,主"格物致知"、 "即物穷理",集两宋理学的大成;而陆象山则心印大程,其高明处也像大程,主明心见性、明辨义利,以开发 "本心"为主,深深影响明代王阳明的心学;而吕祖谦的学术,本有家学之传,又兼传关学,究心中原文献,重典 章制度、历史与事功,成为浙东史学的开山祖师。 学问与德行的成就,必须师友的切磋夹辅,否则必"孤陋而寡闻",甚且愚顽不灵。朱、吕、陆三人学术虽然 有异同,但是私谊却非常笃厚。考朱熹的交游,当以吕祖谦最为亲密。笔者在1985年著有《吕东莱之文学与史 学》一书,略提吕氏的师友朱熹,只是限于篇幅与内容重点,未曾详述他们两人彼此的交谊。 今考朱吕的交谊,诚属莫逆之交、生死之交,哲人相重的显例。征文考献,草撰本文。首先论述宋代理学的 渊源,以明宋代理学的背景;再来简介朱吕的生平;其次考述朱吕的交谊,由初识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产学研政用金的结合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产学研政用金结合的内涵、相互关系、意义以及高校实施产学研政用金的制约和健康发展做了深入的剖析。分析了产学研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空间的改变,激发科研创新意识,提高科研团队水平,增强新建本科院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能力。通过产学研政用金的结合,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顺利转型,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学的接受过程包括以信息传递为中心的传输系统和以主体对信息的接受为中心的接受系统.二者的相互统一才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两课"接受活动.传输是接受活动的前提;传输是师生平等的互动活动;传输不等于接受.接受目标最终能否得到落实取决于接受而非传输.接受活动包括反映和择取、整合和内化、外化和践行等环节.在"两课"接受过程中,传输与接受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互通共振过程.它具有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引导性与持久性的统一等特点,是一个多级反馈、连续运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运行过程.就宏观而言,大学生对"两课"的接受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实现最终意义上的接受、内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