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叶圣陶先生在《国文百八课》的"编辑大意"中曾说,"本书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贺敏《叶圣陶与语文科学化之述评》,《语文学习》2014年第2期)其中的"一扫"很有力度,但"科学性"却说得极有分寸:不是"科学体系",也不是"科学化"。而且,《述评》还说及一件"让人疑惑"的事情,就是此后叶氏参与编写的教材,"并未明示何者为教材编写的主体线索,也不再重  相似文献   

2.
《国文百八课》已于1987年8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印出版。这是值得庆贺的事。这套语文教材是叶圣陶先生和夏丐尊先生合编的,由开明书店出版,从1935年到1938年先后发行第一至第四册,第五、六册很可惜,因为抗日战争爆发,没能继续编写出版(第四册是抗日战争前编好的)。这套教材是专供“初级中学国文科教学及有志自修者之用”的,编得很有特色。编者在“编辑大意”中说:“在学校教育上,国文科向和其他科学对列,不被认为一种科学,因此国文科至今还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本书编辑旨趣最重  相似文献   

3.
一所谓单元教学,是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按单元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30年代初,夏尊、叶圣陶先生合编的《国文百八课》(开明书店1934年出版)率先在教材编写中把文选和语文知识构成一系列的单元,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大变革。这套课本供初中教学用,每学期一册,每册18课,一课其实是一个单元,每册都配置四项内容:(一)文话(文章知识);(二)文选(范文,一般是两篇);(三)文法或修辞(汉语知识);(四)习问。四者形成语文知识、文章范例、练习相互配合的统一整体。编者在《编辑大意》中说:“本书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给与国文课以科学性,一扫…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的名称,从最初的群名到"国文",到改"国文"为"国语",到部分恢复为"国文",到改"国文"和"国语"为"语文",到改"语文"为"汉语"和"文学",最后完全恢复为"语文"。其正名的过程,是一个论争的过程,反映出人们对其本质的不同认识。今天,之所以其他名称无法取代"语文"而作为这门学科的名称,是因为"语文"已成为一个能揭示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的"概念",而其它名称只能是揭示其某一属性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王丛 《内蒙古教育》2012,(13):46-52
一语文教育效果差并非自今日始,而是由来已久。五四运动之前,社会上和教育界对中学生国文程度低落的批评之声便时有所闻。《教育公报》第六年第一期《拟请教育部召集国文教授会议,议定国文教法建议案》":中等学校国文退化殆为教育界所公认。以本校招考经验而论,考生文理多不通,甚者至于字体讹误,国文考卷真可入选者什无一二。根底既弱,及毕业时程度仍虑其不够,数年而后,凡高等师范之毕业生将无有能教国文者,至为可虑。"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与"新教育"改革密切相关,民初"新教育"所发生的深刻变革,直接影响着此期国文教科书的编辑思想、内容类型、语言形式等,从国文教科书中可以探寻民初"新教育"想象。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界素有"南陈北董"之说,"陈"是指陈鹤琴,而"董"是指董渭川。董渭川(1901—1968),原名董淮,字渭川,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192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高师国文研究科毕业,民国时期先后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中央大学区视察员、江苏东海中学校长、南京民众教育馆编辑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兼第一科科长、河北大学国文系  相似文献   

8.
王丽  张峰 《课外阅读》2007,(12):32-34
教科书的内容是"四书"台湾一直沿用过去的说法,将"语文"称做"国文"。台湾的高中国文教科书包括三种:《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9.
<正>学习语文不仅可以磨炼情思与提高思维能力,而且可以锻炼把握情思的方法、学会成长学会做人。语文教育不仅仅存在于教授课堂上,小学课堂虽以学科划分,但教育教学上是可以相互取缔、相辅相成的。国文融于美育给了最好的教育启示——情感。一、小学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要发展儿童的什么?叶圣陶提出"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这一观念,认为教授国文宜为学童特设情境,引起儿童的需要而拥有学习动  相似文献   

10.
一、张志公提出“语文教学科学化”问题的历史功绩志公先生在新时期率先提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主张,承先启后,振聋发聩。“语文教学科学化”主张的提出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改良派康有为首次从日本引进了“科学”这个概念。”‘五四”新文化运动请进了“赛先生”和“德先在”,自然给当时的国文教学带来了“科学’和“民主”的信息。1922年现代教育家邮爽秋首先提出“科学化灼国文教授法”的设想。,935年叶圣陶、夏丐尊在编辑(国文百八课)时,提出“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的思想。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的“决议”中提出…  相似文献   

11.
杨玉凤 《山东教育》2012,(Z4):54-55
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承载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表达、陶冶性情的责任。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拿出四分之三的时间用于精讲细析,学生是被动的听众,经常一节课上下来,不知所学,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训练成了阅读的衍生品。殊不知,语文教育的目标应放在阅读积累上,应放在言语表现上。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他还说过,"教育者要尽许多义  相似文献   

12.
陶然 《现代教学》2013,(10):77-77
这是一本关于课文作者的书。课文作者在学生心中多半是十分遥远的人物,一些教师也不大关心作者,讲授课文时虽然知道"知人论世",但介绍给学生的也只是"百度百科"上的一些常识。本书作者冯渊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多年,后又担任语文期刊编辑、语文教研员等职,他有着较好的文学修养,这本书收集的是他近年来发表在各种杂志的关于课文作者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于读者深入理解课文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从学制、教材两个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时间进行了历史溯源,提出1904年"癸卯学制"应为大学国文的起点年,同时阐述了"大学语文"课不是"因为大学新生国文程度差"才有的短期性"补课",而是现代语文学科中的固有课程。加强大学语文研究,是解决中国语文教育"少慢差费"问题的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语文教育兴起一股"国学热",推崇者认为增加"国学"内容、让学生"读经"可祛中小学语文学习低效之弊,且有助于拯救世道人心。这样的论调让人不免有太阳底下无新事之叹。"国学"与语文教育、中学生语文程度的关系,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上早有公论。1933年朱自清在《独立评论》第65号上发表《高中生国文程度一斑》,针对社会上批评高中生国文程度"远不如二十年前的中学生",指出: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学科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语文阅读课教学因其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占比最大,所以研究制定好合适的阅读课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从宏观来说,是达成语文课程功能的基本元素;从微观来说,是每一节语文阅读课是否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一、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阅读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活动,对中学生而言,阅读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有着其他任何活动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数量有限,课外阅读则可补其不足。叶圣陶先生曾说:"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笔者这里主要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方面说明来分析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根本改革,大约要上溯到本世纪初,从清末到五四运动这一段时期。改革的主要标志,在学制上,是罢科举,语文单独设科;在教学内容上,是语体文代替了文言文。1903年,清廷颁布《考务纲要》,语文单独设科。1905年,清廷下谕废除科举。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小学“国文”改为“国语”,全部采用白话。随后,白话文也逐步进入了中学的国文教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其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文章论述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性的提升策略,包括"沟通"——科学识字教学的第一部曲、"重现"——科学识字教学的第二部曲、"检测"——科学识字教学的第三部曲.  相似文献   

19.
在许渊冲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诗歌翻译理念和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诗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初步的英诗汉译翻译理念较好解决了英诗汉译过程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矛盾的问题。在这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的基础上对济慈的《秋颂》进行的翻译以及对译文的导读说明了这一诗歌翻译理念的可行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能对英诗汉译实践有一定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早在50年前,他就提出了“国文教学改革”、“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改革,首先必须是认识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他说;“惟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会有成绩。” 1942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自己主编的《国文杂志》中,特以《认识国文教学》作为发刊辞,高举对旧式语文教育批判的旗帜,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他认为,“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的一种”,而“阅读和写作两项”又是“国文科所做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