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背景与理论支撑 2005年3月,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做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有82%的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不喜欢的原因中76%的学生回答是对枯燥的文言语法知识感到厌烦;86%的学生认为,学习了文言文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与自身精神的提升没有显著的帮助。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局限于古汉语知识的讲授,这既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挤兑、损害了文言文教学本应有的课程内容——精神熏染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
从对《通变》中的一些概念、论证结构及与《文心雕龙》中涉及文辞的篇目相比较等几方面的探讨,可以认为此文不是谈文学发展与创作规律,而是谈文辞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本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发展语感。那么,如何使文本解读更有效呢?于漪老师曾讲过:“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趣为媒,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课堂成为师生温馨交流的一个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本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发展语感.那么,如何使文本解读更有效呢?于漪老师曾讲过:“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趣为媒,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课堂成为师生温馨交流的一个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正>文言文教学中,究竟是侧重于"文"还是侧重于"言",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注重"文",考试中我们难免吃亏,而把重点放在"言"上,又会在琐碎的字句学习中失去文言文的阅读美感,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其实,考试模式使之然也。在考试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没有意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方式,虽然看似对文言字词、句式“扣”得较实,但效果未必好。而且这种被多数教师奉为圭臬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填鸭式”“嚼烂了喂”的串讲,其结果必然是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整体感。  相似文献   

8.
正学习古诗文,时常会遇到版本问题。而教材出于种种考虑,只会选取一种。针对不同的版本,编者有时会在注释当中略作说明。所以通过比较法教古诗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下面笔者以《项脊轩志》的教学为例,谈谈比较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最能体现其通过生活琐事寄托情感理想的特点,文章如叙家常,清新自然,感人至深。其中文字也较浅显,对学生的理解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不过,文中有些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如果通过比较的思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但由于时代久远,文言文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义)、句式、修辞、官名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言",而忽视了"文"的解读,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高中文言文教学已经深深陷入文言文就是翻译的"泥潭"。从而,出现了"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差"的不正常现象,甚至严  相似文献   

10.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据,每篇文本的存在对学生的健全发展,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用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所传递的思想,走出文本来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就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以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为例,对如何有效地走进文本,又如何走出文本,传递文本中的情感进行了论述,目的就是要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话教材】《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常识性童话,作者的表达意图是借助"小蝌蚪找妈妈"的事件,告诉读者一个常识:青蛙是由蝌蚪变化而来的,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慢慢地变短,最后长成一只小青蛙。文本想要告诉的是一个简单的关  相似文献   

12.
没有真正读懂文本,还自以为读懂了文本——这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主要误区。笔者曾以《乡下人家》(人教版四下)为例做了问卷调查——“从哪些维度与文本对话才有助于真正读懂教材?”90%以上的教师坦诚地说“没想过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每当拿起课本仔细研读时,我总会被作者不俗的写作功力所折服,为文中幽远深邃的思想所震撼。之后便急于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能体会文章之妙。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并不能顺利地进入情境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思索之后,恍然发现,我从一开始便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学习不是主动选择的,再加上年龄小,缺乏丰富的经验,所以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便会相对较弱。所以,  相似文献   

14.
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以文、言为纲领,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文学意义和文化内涵。教学抓住“贰于楚”“东道主”“秦晋围郑”等词语,剖析文意,明晰章法。由“贰于楚”看以利益为先的国际关系,从“东道主”看烛之武如何借由为秦谋利而顺势解郑之难的游说策略,从“秦晋围郑”看文章独具魅力的叙事艺术。以言促文解,彰文义,能改变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机械式记忆习惯和对文言文学习复杂无趣的刻板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字字落实,句句对译”成为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一堂课下来,学生或许字词意思弄明白了,全文内容却未弄清。课堂上重视了词法句法的文言知识,文言阅读中最重要的融会贯通被淡化。其实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仁人贤士文化的精粹,从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中不仅要看到文言,还有文章,乃至文学、文化。要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家人格气质,民族传统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化底蕴。因而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落实和文章内容理解两者都不可偏废,必须“文”“言”结合,以“文”带“言”,以“意”率“文”,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巨人的花园》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童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篇童话的奇妙并不是从巨人有什么超能力进行描写的,而是着重围绕“花园的变化”“巨人的变化”两方面来凸显童话的奇妙和表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学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从童话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入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入境、入文、入心。学生在童话的花园里徜徉,可以使学生对童话的主题、人物、场景等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与体会,感受学习童话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就是"冰山体"教学,文言文教学唯有"文""言"兼顾相得,教师心中要有"文",并简而丰地引导学生解读文言文,把"该教的"教给学生,才是完整、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9.
小学文言文教学应该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模式,落实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恰当地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言文文本的阅读价值,并适度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书戴嵩画牛》一课为例,通过对课堂形式、学习能力、教学着力点、文本内涵、单元目标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对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做出更有效的调整,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鞋匠的儿子》选自台湾名家林清玄的《鞋匠与总统》。课文详写了林肯就职演讲前,一位参议员羞辱他卑微的出身,企图让他下不了台,但林肯的演讲成功地将参议员们的嘲笑声化为了赞叹的掌声。课文略写了林肯领导人民取得南北战争胜利的事。可以从哪些角度解读《鞋匠的儿子》呢?一、从人文的角度,悟《鞋匠的儿子》品质内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从读者、作者、编者这三方面解读文本的人文内涵。1.立足读者。读者就是学生。课文的重难点是林肯的三段话。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读三段话,找异同,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将永远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