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想把批改作文比做“开锁”。如果说,老师手里拿着批改作文的“钥匙”,那么,老师的责任,就是要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开锁”。这就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批改作文的“钥匙”?第二,怎样教学生“开锁”?第三,怎样让学生养成“开锁”的良好习惯?现就自己改革作文批改方法的初步探索,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集体锁     
“都是你把钥匙弄丢了,害得我们在外面等。”“才几天,就把钥匙丢了,你也太马虎了。”同学们都在埋怨丢钥匙的李艳。李艳听了,悄悄地哭了。这时,班主任老师来了,并没有急着追究责任,而是和蔼地对李艳说:“你去把我办公室那把钢锯拿来。”一会儿,门开了,教室里很快响起朗朗的读书声……一晃就到下午的班队课。老师看了大家一眼,问:“教室大门的钥匙丢了,谁能想出什么办法解决?”刘小明站起来,认真地说:“应该让她赔。”老师看了看李艳,问:“李艳是故意弄丢钥匙的吗?”“不是的。”李艳哭着说。“我们一味地怪李艳也不是办法。”班长陈路说。…  相似文献   

3.
经常会听到有老师说:“不当班主任最终是没几个学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班主任的重要性.那么,班主任是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这是要谈的班主任的“情感投资”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生中大量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正确的教育方式去解决,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采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逐步开启学生的心灵。只有正确应用技巧与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从教近七年的普通语文教师,站在世纪之初的起跑线上,我不由得走进内心深处,以“三省吾身”为主题,来对自己“愿做一个特立而不独行的语文教师,记住学生,并让学生,乃至学生家长记住”的灵魂作一次深刻地拷问。一省吾身:有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我始终以为,要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有两串钥匙,一串钥匙挂着“尊重”“保护”“关爱”,一串钥匙挂着“唤醒”“激励”“发展”。第一串钥匙尤其重要。先说尊重。学生是很尊重老师的。你留心过没有?如果老师向学生借用红笔,学生一定会将双色或者三色笔…  相似文献   

6.
五个学生吸烟成瘾。一天,他们在厕所吸烟,被教导主任看见,教导主任告诉其班主任,班主任依次找他们五个谈话。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吸……”老师:“吸?你很光荣嘛。回家叫家长来。”还被暴K一通并记过。学生A:回去后,和另外四个说:“老师问你们吸烟吗?你们都别承认,都说不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生吸烟成瘾。一天,他们在厕所吸烟,被教导主任看见,教导主任告诉其班主任,班主任次日找他们谈话。[场景一] 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吸……”老师:“吸?你很光荣嘛!回家叫家长来!”  相似文献   

8.
吴禹冬 《成才之路》2009,(10):75-75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爱是拂拭师德这面镜子的柔柔丝绢。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对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相似文献   

9.
传说某校曾经有五个学生吸烟成瘾,一天他们在厕所吸烟,被教导主任看见,教导主任告诉其班主任,班主任次日找他们五个谈话。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吸……”老师:“吸?你很光荣嘛!回家叫家长来!!”学生A回去后和另外四个说:“老师问你们吸不吸烟你们都别承认,都说不吸,这事我自己担了。  相似文献   

10.
5.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中国)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不知道先生是怎么看待班主任这一特殊的教育者身份的? (巷山先生) 答:美国没有“班主任”这个概念,因为初中和高中没有“班”这个整天都在一起的单位。小学有“班”,是一个老师教所有的课,但老师不负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管理。美国大部份的中学和少部分的小学有“顾问”,负责指导学生选课,解决思想问题,有时也作心理辅导(顾问都有心理辅导的学位)。纪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一位班主任问我:“你们都说‘母爱教育’好,为什么我就行不通?我教的学生,只服‘蛮’办法。脸孔一板,嗓子一粗,他们就服服贴贴;稍微和气一点,他们就以为老师‘好说话’,不那么规矩了。”这倒是个实际问题,我听到也不止一次了,因此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一个东西行不行得通,首先要看它是否合乎情理。班主任工作,是雕琢心灵的艺术。只有感情的钥匙,才能打开  相似文献   

12.
朱峰 《师道》2006,(4):13-13
校长眼中的“桩”校长认为班主任就是一根“桩”,必须固定于班级中才可。班主任要密切注意班级的动态,班级中所有工作班主任都得仔细去做,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还得负责好其他科任老师的课务。科任老师有什么事请假或突然不能上课了,校长找的不是上课老师,而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因为校长这样说道:你们班没人上课,你班主任为什么不去负责一下?好像不上课的主要原因是班主任没把班级课务处理好,主要责任在于班主任。所以在校长眼中,班主任根本不能有任何的解释,班级工作出了问题,一切都由班主任负责。老师眼中的“桥”有人戏称:“…  相似文献   

13.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就尽到了班主任老师的责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班主任老师要——  相似文献   

14.
某小学一位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希望做的是什么”,没想到一位同学说的是:“老师,我最想犯错误。”这句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笑,却引起了这位班主任的深思:为什么这个孩子想犯错误呢?难道他是非不分?还是心理上有毛病?这位平时不显眼的学生,怎么竟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愿望呢?此时,这位班主任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制止了大家的哄笑,随即把话题转向其他方面。为了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这位班主任抽空找他谈心。起初他怎么也不肯说,经过老师的耐心启发和诱导,才吐露真言。他说,想犯错误为的是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并由此…  相似文献   

15.
程跃 《华章》2006,(11)
有人说:“老师是学生的阶梯,学生是老师的延伸和辐射,师者唯有把全部的光和热、情和爱迸发出来,才能真正称其为师。”作为班主任更应如此,既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要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健康、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通过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有“心”和“勤”。一、全心全意关爱学生——心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怎样对待学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由此,班主任应当做一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里,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交流得好,会让家长心悦诚服,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交流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1.告状。孩子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到学校,这是家长很害怕也很反感的事情。孩子难免出错,有了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推给家长。教师与家长比起来,教师毕竟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毕竟是掌握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大事小事都叫家长,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孩子哭了抱给娘”,这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老师的敬重。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任何一位家长,无论他的孩子多么顽劣,都不希望别人当面数落,更何况有些班主任会在办公室里,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家长数落学生,这会让家长很没面子,结果只会让家长窝着火回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无益于问题的解决。3.指责训斥家长。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会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啊?老出问题。“”你们怎么教育的?“”你们也管管孩子!”等等。遇上好脾气的家长,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有些家长会反驳你“:我们的孩子在家很好,在你那里怎么就不听话了?“”孩子交给你了,老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7.
与学生个别谈话,是班主任经常采用的教育方式,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的重要方法。怎样提高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教育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营造轻松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  班主任找学生个别谈话时,学生普遍存有这几种心理:一是揣测心理。谈话前,学生因不知道谈话的内容,往往作出种种揣测:老师为何找我谈话?我做错了什么?谁告了我的状?等等。二是防御心理。有的学生做错了事,而又幻想老师可能还不太了解,故谈话时表现得很“镇静”,面对老师的提问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或推脱,或搪塞。三是对立心理。…  相似文献   

18.
温柔的鞭子     
欧阳老师接了一个出了名的烂班的班主任。第一天的第一节就是欧阳的语文课,一节课差不多过了一半,一个名叫朱阳的学生才慢悠悠地在教室门口喊“报告”。朱阳是班里有名的“迟到大王”和“调皮大王”见此情景,教室里的学生一个个直盯盯地看着欧阳老师,课堂上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想看看新班主任如何处置这个令前班主任头疼的朱阳。欧阳老师没有马上叫朱阳进教室,而是面向全班学生说:“我知道每个同学都有迟到的理由,可朱阳同学今天毕竟迟到了,我们罚他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有这等奇事? 同学们当然赞同说:“好!”欧阳老师接着又对朱阳道:“朱阳…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这一原则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在“导”字上下深功夫。那么到底“导”什么?应该怎么“导”呢?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给学生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由此,在校园里也引发出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对任课老师不满意,就找到班主任说:“我不适应某某老师。”要求调换该老师。对此,班主任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