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认知中的自我及自我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认知研究一方面将自我概念拓向多重化,另一方面,它又给出了理解自我表征的相关网络模型、自我库模型、自我图式、多重样本模型、平行分配模型等不同的认知模型。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标志着社会认知关于自我的研究深入化。  相似文献   

2.
现象意识是意识的困难问题.自我表征理论把主体特征看作现象意识的核心,认为一个有意识的心理现象是心理状态的自我表征.它的论证思路是把主体的觉知作为有意识状态的必要条件,用表征来界定觉知,然后指出表征是自我表征,最后把自我表征纳入自然主义框架,从而实现对现象意识的还原解释.自我表征主义是布伦塔诺主义和高阶表征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它和高阶表征一样,实质上也引入了多于一阶的其他表征关系,不仅面临不同表征之间的表征机制,还需要进一步阐释为何表征必然是自我表征.  相似文献   

3.
解释水平理论认为,时间距离改变人们对事件的心理表征方式,进而改变人们对未来事件的反应。遥远的时间透视使得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核心的、有典型特征的自我,促进理想自我的表达。附近的实际透视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外部的情景,激活实际的自我。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未来是自我概念的一种重要成分,从时间的角度研究自我表征对儿童和青少年形成健康、稳定的自我概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抵抗表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采用知识考古的方法,从种族、性别、阶级共时性压迫的现实入手,分析和揭示了美国主流话语表征系统所建构的种种支配性黑人女性形象及其合法化、制度化压迫的意识形态意义。美国黑人女性批评对表征的抵抗,旨在认识与揭示表征在知识的再生产中所行使的话语权力,进而使黑人女性摆脱客体化的他者形象,成为自我表述的主体,进行自己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5.
米德是一位对自我有深入、系统研究的大理论家。本文试图通过对他关于自我的概念、产生、结构、阶段诸方面理论研究的述评,为心理学、教育与教学理论提供某些启发。本文认为米德的研究有以下特点:1、在方法论上持开放眼光不囿于思辨,2,注重对机制的探讨,3、对结构研究富有见地;4,对自我发展的内在本质用动作、语言的外显特性给予表征。同时,作者力图指出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自我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而自我表征的独特性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来自PET、ERP、fMRI的有关研究表明,与非自我信息相比,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在大脑右半球引起更多的激活,说明自我信息的加工存在一定的特异性。但对自我表征是否具有独特性,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而且对自我表征独特性的本质及其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采用多研究取向和多方法取向来研究和解释自我,有助于理解自我的本质及其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数学认知学习的大量研究结果揭示大脑皮层的联合区域,尤其是数学表征的特定区域——顶叶皮层,在学习之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语言表征、数学经验和有效学习以何种方式改变数学系统表征。研究表明,数学表征系统涉及了包括语言表征和数学经验在内的多个大脑皮层,并且存在自我调控机制;表征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尺度上发生变化,语义理解的学习之后将伴随着信息整合。通过信息整合,人们将学习内容的外部表征从理解的层次整合到经验表征系统,类似问题的解决将会趋于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互动中,农民工子女身份通过社会表征、社会认同等方式被社会群体建构,同时通过农民工子女自我表征和自我身份认同等方式主动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支配性社会表征、争端性社会表征和无约束性社会表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复杂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导航运动,空间导航能否顺利进行往往取决于空间表征的准确性。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人们需要选择特定的参照系进行空间表征。空间参照系分为自我参照系和环境参照系,有研究者还提出了内在参照系的观点。儿童的空间表征经历了由自我中心编码到客体中心编码的发展过程。界标是一个表示物体空间位置的参照物,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进行空间表征时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复杂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导航运动,空间导航能否顺利进行往往取决于空间表征的准确性。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人们需要选择特定的参照系进行空间表征。空间参照系分为自我参照系和环境参照系,有研究者还提出了内在参照系的观点。儿童的空间表征经历了由自我中心编码到客体中心编码的发展过程。界标是一个表示物体空间位置的参照物,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进行空间表征时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自我改变的努力为什么容易失败的一系列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性观点。结合对自我改变的理论探讨,对自我改变的心理策略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概括,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2.
意识水平是当前认知科学和意识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伴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众多学者基于个体觉察程度的视角将意识水平分为无意识、意识、自我意识和元自我意识四个水平。随着认知心理学向认知神经科学的推进,当前的意识水平分类研究主要从个体觉察程度、自我表征复杂性、意识水平的个体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不同意识水平的相关概念和模型研究成果的涌现深化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对临床研究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可能自我是个体对未来自我的认知表征,对可能自我的理解存在过宽或过窄两种偏向。现有理论将可能自我划分为6个维度,可能自我具有正、负效价,对个体行为具有动机作用,其发挥与行为策略、社会认同及平衡可能自我有关。可能自我源自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又借助归因参与对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的重构。可能自我与个体的自我图式、社会资本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对可能自我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Q分类法、访谈法及参与性生活故事法。已知可能自我对个体的学业、体态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讨论有关批判性思维的问题。首先简短地回顾了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然后集中讨论表征、表征系统和有意义的表征转换;最后就一些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两难问题,简要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口语报告技术对优生和差生解同一数学题认知活动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差生数学解题认知活动的差异主要有:数学解题策略运用水平存在差异;在推理过程的缩短性、可逆性和完整性上存在差异;在对问题的表征,特别在心理表征方面存在差异;在对数学材料的记忆方面存在差异;在自我控制技能上存在差异,等等。  相似文献   

16.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相比以其它方式编码的信息,个体对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存在记忆优势的现象。自我参照效应与个体的社会功能紧密相关。已有研究运用特质记忆范式、所有权范式和操作效应范式分别对孤独症个体的自我参照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研究涉及自我概念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导致。为更好地理解孤独症个体的自我参照效应,未来应系统研究孤独症个体不同水平和表征层次的自我参照效应、扩展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领域、深入探究自我参照效应与孤独症症状的关系以及加强神经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出现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以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的一种策略。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论文介绍了自我设限的涵义和测量方法,回顾了自我设限与归因、自我效能感、自尊、成就目标的关系。并提出了自我设限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杜甫好言“自”字,一部《杜诗详注》,该字出现了360多处。不仅如此,诗人还善用“自”字,该字在杜诗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用法。其中有一类“自”字真实地反映出诗人的自我心理调节系统。透过这些诗句,我们看到诗人运用许多心理调适方法,平衡了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之间的反差,保持了乐观、健康的心态。通过自我的心理调适,诗人在摆脱功名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同时又保留了对现实人生的一份留恋和温情。  相似文献   

19.
虚拟自我是人学研究之核心,是近年来活跃于人学界的主要概念之一。虚拟自我就其重要性而言,它不仅是自我的精神性表征,也是对自我虚拟人性的总结和概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自我一定会在痛苦境遇之中找到摆脱异化之路,并以芬芳之花朵绽放在人学百花园地。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中国的自我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热的课题之一。文章从我国研究较多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等方面较详尽地阐述了近年来我国自我研究的现状,并作了简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