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因为数感的建立不仅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数感。所谓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运算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陈晓明 《云南教育》2007,(10S):19-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与估算是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发展数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外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数感是新课程教学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六个概念中“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5.
张玉煅 《福建教育》2007,(7):108-109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数感培养是这次课改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有时甚至表现为一种直觉。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对数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8.
葛云 《吉林教育》2008,(9):66-6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数感,狭义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感性,广义讲是对数值的一种直觉,对数的近似值的一种估计。学生数感的培养和建立并非一蹴而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内涵及功能作了明确表述:“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作为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最直接的途径,莫过于在解题活动中实现,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解题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其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而且在6个核心概念中被摆在了首位,可见新课标对“数感”的强调和重视。数学教育突出培养数感,旨在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理解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等等.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包括联系现实背景和具体情境理解数并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为解决问题选择有用的策略和恰当的方法,能估计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等等.那么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走近数学,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  相似文献   

13.
崔建珍 《河北教育》2005,(22):32-33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的、重要的目标,也是数与代数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具有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的反应敏捷、准确,能用最优化解题策略。数概念教学课就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好时机。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并不断深化数感。下面结合《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要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什么是符号感?符号感与数学思维品质有什么关系?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所谓符号,是从具体事物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简明的记号。数学符号包括:数、图形、运算符号、字母以及其他。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而发展“数感”就排在第一位,可见,“数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数学素养中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感这部分内容的表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包括联系现实背景和具体情境解决问题,并能用数来表达与交流信息,为解决问题选择有用的策略,能估计出结果,并对结果做出解释等。那么,我们应该怎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从未出现过这一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感与解题     
同学们都知道语感、乐感、球感,那么数感是什么呢?可以说数感就是对数或式特别的感觉.有些人见到数或式时他们大脑中就会产生联想,经过综合分析,获取重要的信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每个学生建立一定的数感,这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价值的.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