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是每一个数学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教师要想通过课堂传授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要切实做好“七抓”。  相似文献   

2.
芮斌 《考试周刊》2010,(19):73-73
新教材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趣味形式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教材、对数学有亲切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数学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学生生活的一门“学问”,数学不再是学生外的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让数学接近生活,让数学课堂唤发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努力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充满活力,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易于记忆,发挥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创造性。那么,一堂生动、有趣,又充满活力和生活气息的课堂,在教学中,该有哪些因素构建而成呢?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基于不同教师的个性特点,必有其相应的独特教学风格.但怎样有效地管理课堂,保障有效备课的实施,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有效学习,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删‘我的数学课堂效率高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赵梅 《孩子天地》2017,(6):199-200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表现能力最强。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一个重新认识、思考的过程,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和成长,成就初中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美丽”!  相似文献   

6.
滕梅 《教育文汇》2013,(23):33-35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是一门富有美和魅力的学科,数学教师理应成为“魅力教师”,其魅力就体现在数学课堂里。但实际上,我们的数学课堂却给学生以抽象、晦涩、深奥的灰色形象和负面回忆,最终使数学与学生保持庄严、冷峻和遥远的距离,并禁锢了好奇心的张扬,压抑了创造力的萌生。笔者常常在思索: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7.
陈加才 《云南教育》2001,(23):44-45
一般情况下,数学被认为是枯燥、乏味和抽象的。周玉仁教授指出:“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理解数学,也就是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发掘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数学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以促进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从而对…  相似文献   

8.
创设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追求的目标。新时期,课堂教学方式要不断进行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提出创设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数学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有意思”,而是应该追求“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促使学生形成“以思为乐”的积极学习心向,发展数学思考。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通过深度开发教材,变化拓展,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载体;灵活处理课堂生成,为学生营造思考的场域。  相似文献   

10.
一、数学教学不要一味追求情境,须通过“数学化”来进行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呈现着可喜的变化,教师在设计数学课教学内容的引入时,考虑最多的是从生活情境引进,其主要理念是“数学回归生活”,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部分教师过度的追求标新立异,于是乎出现“非数学因素”冲斥数学课堂,虚、闹、杂、偏现象泛滥,使数学课堂失去数学的本真,学生思维能力弱化。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数学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擦出想象火花点燃探究热情。给学生一双探究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数学有魅力”。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教师要关注课堂信息,把握有利时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液在课堂中自由徜徉,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2.
周斌 《辽宁教育》2014,(5):65-6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所谓“点”,就是指点、引导。“点”什么?点要害处,点重点处,在关键地方、关键问题、关键时候给学生以帮助,以启发,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地“干预”,绝不袖手旁观,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所谓“拨”,就是拨云见日,帮助学生恍然大悟,掌握规律,启迪智慧,发展智能。为此,课改进行中的小学数学课堂不是不要教师的牵引,而是要求教师把握点拨的时机,适时地进行点拨,有效地调控课堂,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价值,恰当地扶放、巧妙地引领,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12):88-89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极大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教师还能指引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于学生开展有效课堂互动活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变“教”为“学”,需要教师围绕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设计教学策略,制定讲课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在组织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时,将翻转课堂和微课引用其中,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钻研知识点中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翻转课堂初探: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历来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精髓也就在这个活字上。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一、唱好课始“开讲”曲 这是激活数学课堂的重要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利用开讲的艺术去黏住学生的心,从上课开始就要使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对开讲的总体要求是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特点十分突出的学科,其应用广泛性、逻辑严密性与知识抽象性特点困扰不少学生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体现数学教育数学味道十分重要。教师需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带领学生找到数学知识的闪光点,在思维碰撞中夯实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当允许学生犯错。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一言一行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共同创造更好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在课堂上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反思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生怕某一个知识点没讲到,没讲透,学生不理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唯命是从”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首先要有浓厚的“数学情”;二、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情”;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四、教师要巧妙设置“陷阱”,激发学生的“数学情”;五、教师要善于引发和保护学生的“数学情”。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在推动学生思维进阶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面向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进行针对性设计;要拓展课堂的广度,挖掘课堂的深度,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由表及里、由点到线、由形象到抽象,由保守到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向着高阶思维迈进。  相似文献   

20.
姜文 《江苏教育》2024,(11):19-23
课堂作为数学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激趣、问题驱动、体验积淀、道理感悟等方式,引领“情境—问题”教学,构建“有深度”数学课堂,引导深度学习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