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并尝试模仿迁移;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会用雅"字。2.读顺读流利课文,借助表格理解内容。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重点句段蕴含的道理。4.学习表达,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学重、难点】1.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学流程】一、发现、感受树美1.板书课题,读题、释题。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桃花心木。教师相机补充资料图片。2.检查预习:借助文中词语  相似文献   

3.
徐烨 《语文天地》2017,(2):14-15
【教学目标】1.赏析并概括说书人的人物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和把握说书人的人物形象;难点在于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创意】紧扣专题教学目标,围绕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环境、情节展开,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并归纳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的...  相似文献   

4.
章萍 《小学语文》2011,(6):35-3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2.领悟对比和铺垫手法的运用。 3.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小女孩在黑暗与残酷的世界里对美好和光明的追求之心,并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6.
黄萌萌 《学语文》2012,(3):20-2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背诵默写,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尝试仿写。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能够找到并勾画文中13处省略号所在段落,发现作者独特的表达形式。2.能够深入研究第2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的省略号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女主人公的形象。3.能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标点符号塑造人物的表达技巧。【教学重点、难点】研究省略号在文中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教学流程】一、名言引入,回顾大意出示:我爱上了这些人,我越深入思索我常听到和读到的像这样活着、也像这样死去的人的生活,我就越热爱他们,我  相似文献   

8.
【学习目标】掌握人物形象塑造的几种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学习重点】归纳、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习过程】一、下列各段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1.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接了一句:"满天下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提示语、关键词等感受小女孩的懂事。2.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等词语的意思,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3.学习文本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等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对话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的5个生字和儿化音,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并理解词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题引入 1.教师板书"严监生",问:严监生是谁? 学生交流资料.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监"读jiàn,"监生"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花钱买来的.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的方法 ,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通过对比阅读,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3.前启后拓,尝试阅读原著中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章节,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以名篇学习带动名著阅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汪蓉 《学语文》2021,(2):52-53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掌握概述文言故事的方法。2.理解人物形象,领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及现实启示意义。3.引导学生学习并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妙用。【教学重难点】1.文言字词积累,文意疏通。2.通过对比、衬托手法赏析并领悟“真将军”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在充分感受穷人的贫苦与不幸基础上,感受穷人精神的不穷苦。2.学习作者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写法并尝试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一读课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大家读一读题目。【设计意图:第一次读题,不求有情感,只为与后面的读题形成对比,对比出学生的情感起伏。同时,课前读题始终带着某  相似文献   

15.
许冰 《小学语文》2008,(5):30-32
【教学准备】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学习后进行。【教学目标】1.了解、欣赏与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有关的京剧,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2.阅读并尝试运用京剧的有关唱词,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3.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对试验现象的推测、试验结果的探究,感受说明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并能积累运用。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并尝试当堂背诵积累。2.根据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内容,并从中感受古文的特点。3.充分展开想象,读出情感,感受知音之间真挚的情谊。【教学过程】课前预热:积累ABCC四字词语,并请学生把有特点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特点,为课堂拓展想象打下基础。如:杨柳依依、春雨绵绵等等。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照片、画面、配乐朗诵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感受颐和园长廊美丽的景色,掌握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师:在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生齐读课题)它可是一座具有皇家气派的园林,里面的宫殿金碧辉煌,树丛葱郁,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