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9天内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对于蒋介石的意图,毛泽东、党中央十分清楚。要不要理他呢?中共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时局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一般善良的人们特别是国统区的老百姓,是不了解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的。1945年8月22日《大公报》发表评论说:“日前得知蒋主席致毛先生的寒电(指8月14日第一电报),大家为之兴奋,希望由此启开政治解决之门。现在又读到蒋主席致毛先生哿电(指8月20日第二次电报),更感到一片祥和之气,真使人既感慨、又兴奋。”评论称蒋介石的电报“蔼然诚坦,溢于言表”。又说:“我们相信全国同胞的心情都与蒋主席相同,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一行,以定国家之大计。”上述言论,反映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期望中共顺从民意;如果不去,无以揭穿蒋介石的阴谋,这是促成毛泽东应邀前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在重庆举行的和平谈判,重庆乃至全国新闻界对此都予以极大关注。不过由于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关注的姿态不尽相同。本文旨在分析《大公报》对“重庆谈判”的态度,通过与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相比,显示其民间报纸的内在特征。 (一) 迫切地希望毛泽东到重庆来,是《大公报》关注“重庆谈判”的第一个特点。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惠临陪都”,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第一封电报(寒电)发出后,重庆新闻界没有作出任何反响,就连《中央日报》也是如此。8月16日,《中央日报》和重庆各报都只刊登了中央社的新闻稿和蒋氏电报全文,而《大公报》除此之外,还在当日社评《日本投降了》中用充满激情的语句论及了蒋氏电报:“在我们欣庆胜利到来  相似文献   

3.
1937年8月开始,蒋介石曾先后五次邀请毛泽东进行谈判。由于当时局势复杂,蒋介石的前四次邀请毛泽东都没有应邀与之谈判。1945年8月23日,蒋介石第五次邀请毛泽东谈判。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磋商,最后确定毛泽东赴渝谈判。  相似文献   

4.
1947年6月29日,蒋介石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名义发出通缉令,通缉“共匪匪首”毛泽东,要求全国国民协力捉拿这个“罪大恶极”的“匪首”,共讨之共诛之。对蒋介石这种既无理又无耻,既使人惊讶又令人愤慨的举动,毛泽东非常泰然,只是在第三天(7月2日)由新华社写了一篇时评,题目定为《蒋政府又一穷极无聊的尝试》。大家知道,18个月前,蒋介石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谈判时两人握手碰杯,签署协定,虽不融洽,但也没有以“匪”相称(一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与匪握手碰杯岂不成了笑话)。以后,他撕毁“停战协定”,破坏“政协  相似文献   

5.
孙果达 《湖北档案》2005,(11):37-39
“四渡赤水”是1935年1月至5月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直接指挥各自部队在黔、川、滇交界地带进行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较量以毛泽东指挥红军成功地突出重围而告终,蒋介石千方百计要在赤水河两岸围歼红军的意图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6.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知者也甚少。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结果,没有见到毛泽东,而有林蒋会谈。  相似文献   

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60年前,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重庆公开发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的墨迹,共有三幅:第一幅是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第二幅是写在柳亚子的纪念册上;还有一幅是1963年重写的。①毛泽东逝世后,中国革命博物馆征集毛泽东的手迹,上述第一幅由江苏宜兴籍画家尹瘦石捐出,个中原委颇具传奇色彩。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  相似文献   

8.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正在刘邓大军浴血鏖战、捷报频传之时,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刘邓大军只有迅速插进大别山地区,直逼南京、武汉,才能全面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 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要求以半个月行程,挺进大别山.29日,毛泽东又亲自起草了一份标有三个“A”字的加急绝密电报:“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  相似文献   

9.
严农 《新闻世界》2005,(8):56-56
1945年8月26日,蒋介石派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一起乘专机到延安云迎接毛泽东。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张治中、赫尔利等同机到达重庆。至此,曾发生了几段插曲。  相似文献   

10.
王芝琛 《传媒》1999,(3):44
老报人王芸生临终前,曾就一件亲身经历事与其子女谈写史。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等进行了举世瞩目的“重庆和平谈判”。其间,毛泽东曾与《大公报》王芸生等进行了多次接触和交谈。交谈基本上围绕着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进行。9月20日  相似文献   

11.
【红色档案】1934年12月上旬,毛泽东强烈要求中央讨论决定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1934年12月12日,经最高三人团的领导者博古、周恩来批准,通道会议这个在党史军史上未曾定名的小型而又是最高级的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随即在湖南通道县举行。1934年12月12日19时半,紧急会议才散,就以中革军委名义向军团,纵队首长发出了西入贵州的“万万火急”进军电报。12月14日,红一军团占领贵州黎平,从而使蒋介石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在湖南西部消灭中央红军的部署和梦想顿时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2.
杨飞 《湖北档案》2010,(3):42-4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稍后,为惩办卖国奸贼,整饬社会秩序,蒋介石在电台上发表演说,强调要以“不论职守,只问行为”方式来惩处汉奸,国民政府也公布惩治汉奸条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整肃汉奸。10月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给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发了一份绝密电报,命其立即逮捕华北高级汉奸。  相似文献   

13.
揭密张季鸾的秘使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公报》主编张季鸾,抗日战争中因言论爱国倍受尊重,其丰富的日本知识和全面的对日见解,成为蒋介石对日外交的布衣顾问,甚至曾于1940年8月底秘密担任蒋介石的对日“媾和”秘使,成为抗日战争过程中蒋介石惟一一次主动对日“媾和”的全权代表。虽然这次“媾和”行动失败,但此次活动对考察张季鸾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更全面认识张季鸾的新闻思想会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世界民主舆论和举国同声的反独裁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偕同周恩来和王若飞,于8月28日飞抵重庆。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与重庆的各方面人士广泛接触。在和柳亚子的交往中,毛泽东把旧作《沁园春·雪》抄送给了他。毛泽东离开重庆以后,这首词辗转传到吴祖光手中。遗憾的是,抄件有遗漏。于是吴祖光又走访了几位朋友,一共找来三个传抄件。三下里一凑,终于得到了完整的“咏雪”词。本想在“西方夜谭”上尽快发表。但是,阻力太大。这阻力,来自毛泽东。原来,毛泽东在离开重庆时,留下了“公开发表著作(包括诗词)要向延安请示,在没得到同意前不得发表”的话。柳亚子得到“咏雪”词后,和  相似文献   

15.
雷淑媛 《兰台世界》2006,4(23):63-64
1945年8月,蒋介石为了在抗战胜利后接收大片沦陷区夺取胜利果实,为了争取部署发动内战的时间,也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强大压力,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进行国共两党的谈判。当时,党内的一些同志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同意毛泽东前往。但是,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与民主,延缓内战爆发的时间,为了乘此机会做一些人的工作,揭露蒋介石玩弄的假和平的花招,以政治家的胆略和姿态,毅然决然地赴重庆谈判。一、争取和平民主是毛泽东与对手交往的出发点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实施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他叫人民军队‘驻防待命’,他叫敌人汉奸‘维…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至5月间,在黔、川、滇交界处的赤水河畔,毛泽东与蒋介石分别指挥各自的军队进行了一场斗智斗勇的生死较量,这就是蜚声中外的四渡赤水.这场生死较量最终以毛泽东指挥红军成功地突出重围和蒋介石意图围歼红军于赤水河两岸泡影破灭而告终.一直以来,史学界把这场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战役作为成功典范而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薛笃弼(1890—1973),字子良,山西运城车盘村人。1927年8月20日至1928年10月27日,任南京国民政府首任内政部长。建国后,毛泽东曾在政协会议期间称赞他:你是冯玉祥将军郑重推荐给蒋介石的,是国民党政府里难得的清官廉吏,真是野有遗贤啊!内政部于1928年  相似文献   

18.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协定在柏林签订。周恩来就此后的形势,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分析说:“英积极拉蒋,蒋喜。日亦拉蒋,蒋更喜。苏联斯大林亦电蒋,蒋亦喜。此正是蒋大喜之时,蒋处在美英、德意日和苏联三大阵营的争夺之中。”蒋介石处在“居中选择”的有利形势下,从策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一开始,便气势汹汹,不留余地。他命令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军委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于10月19日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皓代电”,对八路军、新四军肆意诬蔑,并强令黄河以南的几十万八路军、新四军人员,“限于电到一个月内”放弃原有阵地,撤到黄河以北。他的真实用心是妄图借日本在华北的侵略军消灭之。同时,为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尽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团结、民主自由、建设国家.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淡判.在重庆的43天里,毛泽东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他朴实、诚恳、谦逊的态度,博古通今的文化修养,受到重庆的国内外朋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20.
孟洪  大汉 《出版参考》2007,(7):21-21
1949年10月1日这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举国欢庆.华夏沸腾。这是一个中国人都会铭记的重要时刻.尤其是对一个人似乎更加难忘.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此时此刻.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