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展现校园风貌、提升校园精神、丰富校园生活,对提高学生思想认知、自我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积极意义。校园文化唯有与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机制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职教育的性质是就业准备教育,是岗前的系统培训。中职学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是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最终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未来的职业人的关键。在中职学校开展公民教育,需要结合中职生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渗透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意识培养、个人道德品质、权利与义务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历史教育等;实施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学、服务学习、课外活动等;实施的主要模式有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科、设置社会科和把公民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中实施等模式。  相似文献   

4.
英国学校长期以来公民课程的缺失,并不意味着英国学校不存在公民教育,也不能得出英国大众普遍缺乏公民意识的结论。英国社会和学校的总体教育在几个层面上提供了某种形式的公民教育: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校的公民教育产生了影响;英国学校教育的整体生活在中观层面上起到了公民教育的作用;英国学校的多门学科在微观层面上具有公民教育的因素。英国学校的公民教育是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相互融合中协调渐进的。  相似文献   

5.
促使学习者公民性的成长与成熟是学校公民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公民观的历史形态有德性至上论、民众身份论与自我建构论,三者对公民性的基本理解迥异.公民性是潜藏在人的“公民”称谓背后的一般元素与根本特性,德性、群性与智性是它的基本构成.“三维”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人性塑造、群性养成与共同体生活智慧培养,做人教育、规则教育与做事教育构成了这一公民教育形态的三个立足点.  相似文献   

6.
学校公民教育的主体是包括学生、教师以及行政服务人员在内的学校共同体,即"学校公民",此三者共同构成了公民教育的实施主体、目标主体以及服务主体。学校公民的主体特性是主体性与公共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校公民与学校自身的共同发展。学校要在明确公民教育主体以及学校公民主体特性的基础上,从理念、制度以及物质三个层面入手,促进学校公民教育的主体养成。  相似文献   

7.
开展学校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音乐小组、美术小组、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所在学校以开展社团活动为契机,总结积累了校本课程开发和特色学校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9.
学校应当建设成为微社会组织,以适应公民教育的需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学校公民教育应立足于学校微社会建设,坚持"儿童权利优先",加强成年人"前喻文化"引领以及学校公民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尽管系统的公民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但是大量的公民教育细节在教育实践中均有体现。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公民教育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将公民教育进行更深化、更细化的研究也将成为公民教育的既定方向。从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出发,对中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教育载体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转型,这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学校公民教育应当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为学生建构出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学校公民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策略,主要包括学校领域内的民主管理策略、社团自治策略,以及学校领域之外的"小社区"生活策略和"大社会"生活策略等,来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提升学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社团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开展社会团体活动更是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农村学校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深入开展社会团体活动,以期进一步提高社会团体活动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探讨农村小规模学校社团活动有效开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民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正是个体与共同体、个体与他人的相互性关系形塑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公民身份。公民教育是在生活中"做公民"的教育,学校公共生活是培育公民的"苗床"。公民教育的实施需要对现实的学校生活进行改造,通过班级交往生活的建立、协商对话的形成、学校管理方式的改变以及体现公共性制度的建立等来建构一种健全形态的学校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6.
1979至2010年间,我国以“学校公民教育”为题的专题研究论文,从总体情况来看,数量在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不但涉及到我国内地学校公民教育,也涉及到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学校公民教育.但相对于公民教育整体研究日趋繁荣的现状而言,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滞后,研究规模太小,本土研究匮乏,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足球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丰富其课余生活,应大力开展足球社团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社团活动中更好地体会足球运动的趣味性。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开展足球社团活动的意义的阐述,提出中职学校足球社团活动开展策略,使中职学校足球社团活动的进行更加顺利,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校公民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公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育一种公共交往生活和公共氛围,以此来奠定更为坚实的生活实践基础和伦理实践基础。在公共交往生活中,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和公共行动能力将得到更有效的锻炼、实践和培育。学校的公共交往生活在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参与式交往、社团式交往、论辩式交往和服务式交往等等,它们都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最终实现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相似文献   

19.
洪明 《教育史研究》2002,(2):78-81,86
通过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历史进程的考察,揭示香港殖民地时期和回归过渡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阶段性特征,指出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对香港现有学校公民教育及未来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评价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公民教育,使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在美国,学校被看作是“公民教育的中心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是西方民主社会的所谓典范。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当数政治社会化理论,其主要目标就是宣扬西方核心意识形态,培养忠于美国制度的公民。其主要内容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号称是世界上最民主的社会,自认为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先进的。长期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