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安培定则的使用方法,在图1所示的螺线管中,右手握住螺线管时手背朝向纸外,称为“正握”,再观察导线中的电流是从铁芯的正面流进去的,称为“正进”.在图2所示的螺线管中,右手握住螺线管时手背朝向纸里,  相似文献   

2.
数学中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多是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将对一组例题进行分析 ,提供突破这一难点的一个基本思路。例 1 .已知 :抛物线 y=ax2 +bx+c(a≠ 0 )过点P(1 ,- 2 )、Q(- 1 ,2 )、H(0 ,- 3 )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解 :分别将三点坐标代入 ,得a+b+c=- 2 ,a- b+c=2 ,c=- 3 , 解得a=3 ,b=- 2 ,c=- 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3x2 - 2 x- 3。▲规律 :1已知三点坐标 ,可求出解析式 ;2求出解析式 ,抛物线唯一确定。例 2 .已知 :抛物线 y=ax2 +bx+c(a≠ 0 )过点P(1 ,- 2 )、Q(- 1 ,2 )。…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总结每一类型题的规律,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益处。为此,我们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注意总结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结合作者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运用心理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实施素质教育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主要途径。尽管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原因很多,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肯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教师本身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固然很重要,然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摸索和总结出不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经验,其中,运用注意的客观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就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性、适应性运动,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任何心理过程的活动总是表现为有注意参加才能实现,它保证人能够及时地反映客观规律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认识思考问题.运用注意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新知识较快;而有的学生则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较慢,主要原因就是迁移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迁移在教育心理学上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表现为积极的正迁移,也可表现为消极的负迁移。正迁移的产生不在于对原有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而主要取决于对原概念的延义和与其它范畴的概念的联系是否认识。只有真正掌握和理解原有知识的体系和外延,才能产生正迁移,否则就会干扰新  相似文献   

9.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堪忧的现象,即学生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章段落背诵不了,或者当时背了,但过不多久又忘了。导致考试中解答默写题时有的无从下笔,有的添减错漏,严重地影响考试成绩。学生对此苦恼万分,教师也忧虑重重。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我认为除主观上要求学生进一步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予以帮助。下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过程中,先前内容的学习对以后内容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即是迁移,这些影响有着互相矛盾的两方面,数学部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教师应依据这一点,使学生已经获得的有关知识、技能、方法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学生的学习由已知向未知转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考物理题中,常有一道需列方程(组)才能解答的电路计算题。这类题目,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灵活多变,有一定的难度。但认真分析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其方程的种类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 (1)状态方程。是对应电路状态的,且一种状态可列一个方程。建立状态方程的依据,是欧姆定律和串联或并联电路的特点。 (2)特殊方程。是具体题目中提供的特殊条件,主要是指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在不同电路状态下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常遇到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例等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相似文献   

13.
14.
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知识点之一。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比较模糊,往往概念不清,思路不明,做题不少,不得其法,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方面的习题,更是老师讲得明白,学生听得糊涂。下面试介绍一种方法,以期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深化与完善,提高学习效率,做一题,得一法,通一类,会一片。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压强、浮力知识时很难融会贯通地理解,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巧妙地选题,让压强、浮力知识交叉融合,并做到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在解题中复习、巩固知识,寻求解题规律,提高解题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学生探究习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近年中考题中悄然兴起了条件探究、结论探究、存在性探究等类型的自立探究题。此类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已知条件,总结归纳规律,从而得出答案。现举例加以分析。 一、数的大小规律探究 给出一组有规律变化的数,要求探究第n个数的值,通常方法是观察、比较、归纳。 例1 下列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为1,2,4,8,16…第2004个数是( )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解答一定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做题的方法不同起到的效果则大不一样,有人完成一道题,仅仅是掌握了这一道题的解法;而有人则善于总结,通过求解一道题,掌握一类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8.
19.
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知识点之一.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比较模糊,往往概念不清,思路不明,做题不少,不得其法,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方面的习题,更是老师讲得明白,学生听得糊涂.下面试介绍一种方法,以期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深化与完善,提高学习效率,做一题,得一法,通一类,会一片.……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已经获得的有关知识、技能、方法对学习新的知识肘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以达到学习迁移的目的。实践中体会到,要想真正达到学习迁移的目的,在设计新课前准备性训练题时,就要从知识、思维、方法等角度去全盘考虑,注意旧新知识的衔接、思维的导向、方法的过渡。本文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为例,谈谈准备性训练题的设计。 1.新旧知识的衔接。所谓知识的衔接,就是要弄清新知识的生长点,复习那些与新知识有直接关系的旧知识。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新知识时,就要组织学生复习“分数单位”、“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些必需的旧知识。因为从教材本身来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要使学生首先认识它们由于单位不同,必须要通分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这是新课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复习“分数单位”和“通分”知识;另外,通分后是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