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本文从多义性、情感的饱绽、矛盾冲突的包孕等方面特征,论述毛泽东诗词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魅力即在于作品语言的无限度的张力。白先勇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得益于小说语言雅俗化与简练化的张力之美。  相似文献   

3.
新批评派的诗学又被称为“张力诗学”,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统治了英美学术界,被认为是和现代主义诗歌相配套的诗学理论。既然如此,张力诗学必然和其提倡的现代主义诗歌一样,张扬审美批判精神。事实也是如此。但由于很多研究者对张力诗学的简单化处理,这一特征往往被忽视。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两位在新批评派中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兰色姆和布鲁克斯的诗学主张,揭示出包含在张力诗学中审美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4.
蜀道在历代史书中一直是指"京都长安或洛阳入蜀的道路","张力"在英美新批评看来是"冲突中见稳定"的诗歌结构模式。蜀道诗文的审美魅力在于:"汉三颂"文体写作中张力的存在,引发了现代学者们对于历史事实的求证。"蜀道难"与"蜀道易"的建构与解构,在历史时空中构成了此消彼长的张力,折射了时代变迁和人生变故,令我们惊叹文化符号的无限意义。蜀道抒怀诗中的那种拯救与逍遥构成的张力,使我们更加体会到,蜀道因其独特山川和历史遗存,可以为不同的人提供精神家园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概念,人们对现代性的关注角度和认识程度,随社会变迁发生变化。张炜一度被认为是反现代性的,实际上他的创作正见证抑或预言了人们对现代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其作品中的某些犹疑、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现代性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蓝怀昌小说彰显着强烈的冲突张力。作家擅长在创作中利用“我与我”、“我与他人”的双重矛盾塑造形象,以“爱情”和“改革”为主线交织串连各种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借助新旧势力的冲突深化民族进步的主题,在冲突之下隐藏浓郁的民族情怀。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而且极具审美价值.鲁迅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将自己炽热的情感燃烧在作品里,将爱憎熔铸在形象的刻画中,感染人、教育人,能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而且极具审美价值。鲁迅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将自己炽热的情感燃烧在作品里,将爱憎熔铸在形象的刻画中,感染人、教育人,能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现代小说美学发端于"五四"时代,就其审美特征来看有四个方面:典型的性格,人物内心刻画的深度与广度,叙事写情方面的变化,叙事的角度.情节与心理的结合,要求小说的情节逻辑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取得一致,小说家应是社会心理学家,小说描写焦点从故事转向人物,从动作转向心理.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阿城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伤痕、反思和改革文学的创作道路,以言说世俗为核心,改变了长期以来作为“权力”依附的僵硬的话语模式,从而使小说获得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和独特的韵味,阿城小说无疑开创了中国文学新的自由审美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文学审美空间的封闭化、扃平化、私人化、心灵化与表面化等诸种症候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文学意义的阻塞与流失,深入阐释了造成这一审美畸变的全球文化背景及本土文化语境。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重建文学与审美公共空间的有机联系,来推动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并实现文论话语的更新、扩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双向反馈的思维和学习流程。在这样的互相促进和互为补足的双向反馈流程中,语文教师将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同时,如果想要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绩效,就必须努力促使师生的这种互动达到最优化配置。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学审美空间的形成。而在这样的教学审美空间中,悦耳悦目的感性空间、悦心悦意的理性空间和悦神悦志的情感空间的三层审美空间既是线性空间层次,也是主体共时性空间性层次。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学会将它们融会贯通、灵活使用,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双向反馈的思维和学习流程。在这样的互相促进和互为补足的双向反馈流程中,语文教师将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同时,如果想要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绩效,就必须努力促使师生的这种互动达到最优化配置。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学审美空间的形成。而在这样的教学审美空间中,悦耳悦目的感性空间、悦心悦意的理性空间和悦神悦志的情感空间的三层审美空间既是线性空间层次,也是主体共时性空间性层次。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学会将它们融会贯通、灵活使用,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主张摆脱长期以来把科幻小说严重功利化的偏颇思维的束缚,提出在审美的范畴里审视作为一种独立文学样式的科幻小学的价值,分析了科幻小说里的距离美学、自恋美学、规则美学、悖论美学、英雄美学、平面美学等几种独立而且独特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5.
“美”的多维存在空间——兼论审美制度问题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和艺术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存在于它自身与政治、经济、阶层体系、惯例、习俗、信仰以及价值取向等因素共同编织的繁复而精密的文化脉络之中,并始终参与到现实生活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之过程。因此,对于这些建构性因素的发掘及其对审美和艺术的建构机制的解析是审美制度问题研究的核心,而"美"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等问题也将于此获得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版式设计是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图形、文字、色彩,经版面的编排,形成一个新颖的、完整的画面。它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编排的学问,实际上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组织地构思出一个好的设计创意,得当地运用留白空间的艺术创作手段,营造版式编排的美学艺术。  相似文献   

17.
审美制度既是审美人类学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中心议题,也是人类社会审美和艺术生存机制的集体表征。《审美制度问题研究》以其严谨的学理分析和介入现实的学术品质探讨了"美"是如何被建构和能被建构的文化生存机制,随着审美制度的深入研究,审美人类学理论的活力与张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崇高将人的认识能力、情感与欲求能力,自然、自然的合目的性与自由等整合在一起,以致最终形成以认识(“真“)为基础,以心理情感体验(“美“)为场,以道德伦理(“善“)为指归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审美空间.这种内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为:惊讶/骇--压抑,抗争--积聚,喷涌--涵咏.它具有矛盾性(混杂性)、运动性、超越性(道德性)特征.其意义与价值在于大大拓展了主体的审美心理空间,提升了主体的的审美体验能力,从而完善了主体的情感--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诗词是生活的升华,是表达人的情绪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是人的内在心灵的象征。诗词离不开“意象”,诗词要借助意象组合来抒写人的性情,衍生诗美效果。“意”借“象”出,“象”中含“意”,意象才能成为浑然的一体。诗词的意象,是作者“神与物游”的结果,一方面受“物色”感召,摹写  相似文献   

20.
宋代女性文学审美空间狭小、幽深而封闭,文学创作意象大多集中在闺房之内,呈现出以闺房为轴心向外辐射的空间结构模式。这既反映了审美主体特定空间内管中窥豹的审美特征,又再现了她们内心深处对幽闭空间交织的爱恋与厌弃的矛盾情绪。幽闭空间给宋代女作家认识外部世界带来局限,然而她们通过闺阁门窗这只特殊的心灵"眼睛",观察和认识着她们生存的世界,感受着女性独有的痛苦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