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昆山市档案局依托馆藏数字化成果,秉承为地方文化续脉的强烈使命感,承担起抢救、沉淀、传承、保护历史的文化使命,深入挖掘地情,展现昆山宏大精深的档案文化和地域传统文化,取得一系列可喜文化成果. 一、依托数据平台,深入挖掘地情文化资源 昆山市档案局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馆藏档案信息实现100%数字化,依托昆山市馆藏档案数据库、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地方志基础数据库平台,充分开展了以地情研究和地情书出版为主要内容的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们40家出版社联合向全国新闻出版界及热心书评的同志们发起倡议:建议成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目前已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这项繁荣的事业是扎扎实实的,又是来之不易的。它经过50年代的初创,60年代的孕育,70年代的沉默和压抑,终于在80年代以其令人瞩目的新姿,赫然地崛起于我国的文化领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南粤大地这片体育热土上,一支专门从事体育报道的新闻大军正在崛起。他们炒热了广东体育,炒热了广东人的体育意识,同时也将他们自己炒得炙手可热。 南军崛起 南军崛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70年代,整个广东省只有两名专职体育记者。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雷在珠江三角洲鸣响,随着群众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运动的蓬勃兴起,广东体育新闻队伍也在迅速壮大。据省体育记协的有关人士透露,该协会现有会员单位30多个,体育新闻从业人员达二、三百人  相似文献   

4.
乔昕 《采.写.编》2022,(11):138-140
中国当代文学已有七十余年的历程,文学期刊在文学创作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学创作热潮涌动的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地方文学期刊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他们勇于挖掘新作者和新作品,逐渐成为新作者、年轻作者展露头角的主要阵地,为省级、国家级大刊,为全国的文学创作源源不断选拔和输送人才。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文学期刊同样收获了较高的关注度,以编者所在的《鹿鸣》为例,作为北方边陲城市的一本地市级文学刊物,在20世纪80年代,期刊发行量能达到七、八万册之多。  相似文献   

5.
速读群书     
节目主持人,是进入80年代以来在我国广播电视传播中迅速崛起的媒介人物。在当今的众多“热门话题”中,他们也是人人能说上几句的共同话题。伴随着节目主持人队伍的迅速扩大,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由最初的翻译国外相关书籍,到开始自己的研究。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主持艺术的  相似文献   

6.
发韧于本世纪80年代末的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以它具有的容量大、频带宽、节目套数多、质量好、可以双向传输、多工应用等优势,在我国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7.
说说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深度报道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全息摄影”式报道的名义崛起。80年代以《关广梅现象》、《鲁布革冲击》、《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西部地区贫困探源》、《命运备忘录》、关于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红色的警告》、《绿色的悲哀》和《黑色的咏叹》报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深度报道开始出现。它们采用立体化的手法,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解剖新闻事实,极大地突破了因袭多年的平面化、简单化、两级化的新闻思维习惯,确立了辩证的新闻报道的方法。相对于以往的公报式新闻、图解政策式新闻,它们具有重大的革命性意义,为我国新时期新闻改革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黄宗英是我国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她的报告文学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影响极大。其报告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60年代初期,代表作如:《小丫扛大旗》、《特别的姑娘》、《新泮伯》;二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代表作如:《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橘》、《固氮蓝藻》、《小木屋》、《越过太平间》、《他们三个》等,多为获奖作品,黄宗英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取材的独特、真实,情感的真诚,思想的深刻有哲理,联想的丰富,构思的新颖,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2002年是汪静之(1902—1996)诞辰100周年。是年,由他的73岁的儿子汪飞白教授整理、编辑出版了他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写给他的6位恋人中的一位即符竹因的情书集《汪静之情书:漪漪讯》。该书2002年5月份已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它约有150封情书,  相似文献   

10.
莫言 :再过二三十年,他们绝对是主流中生代作家之一,自80年代中期以《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红蝗》《欢乐》等一系列乡土文学作品崛起文坛,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盏的创作力,作品富有挑战性,一直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 《青年记者》2006,(18):80-8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国际上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80年代。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崛起与发展,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画外音解说的电影记录片式的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更大地发挥了电视传播现场感强、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这是在国际性的各种传播媒介竞争中,电视新闻“走自己的路”的成熟标志。  相似文献   

12.
周鸿铎 《视听界》2007,(2):44-46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各类社会组织(机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中来。广播电视媒介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都在积极培育具有本国特色的创意广播电视媒介。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介应该怎么办?这既是我国广播电视人关注的问题,也是国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对产业经济进行干预的各种经济政策的总和。它起源于现代工业发展初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时期,产业政策一词就是由日本通产省在1970年提出的。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实施产业政策的,对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庄曦 《新闻三昧》2004,(6):26-27
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地方都市报开始崛起。它比较符合城市人群中流行的大众化心理,家长里短以及煽情的偏好。  相似文献   

15.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12,(3):48
●近日,武汉市档案馆与《武汉晨报》合作,将"武汉晨报首届情书大赛"活动中具有城市年代记忆的情书征集进馆,这也是武汉市档案馆首次收藏老百姓的情感藏品。3月7日,《武汉晨报》以《本报"情书大赛"作品存进武汉档案馆》为题对征集活动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在唐·E·舒尔茨最近对于"整合营销传播"学说的解释中,提出了"接触点"的概念.他通过对"接触点"的进一步阐释,告诉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产品信息与消费者发生碰撞的每一次宝贵机会,以促进产品核心价值,得以根植在消费者的心灵之中.从这个理念角度出发,广告是向消费者发出的情书,能不能情定终身,关键在卖场.书店是和读者约会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读者要和卖场的环境、促销活动、导购人员面对面的接触,感受你的精彩,才肯敞开心扉、付出感情.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系统思考营销管理模式,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赢得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单单只局限于物质方面的满足,更加倾向于精神方面的享受。顺应了这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电视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快速崛起了,几乎是从无到有的发展,一些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成了支撑众多类型节目的主力,他们在各类节目中充当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以它强大的推动力,使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得到空前迅猛发展。但是,市场经济又以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无情法则,也在各媒体之间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激烈竞争。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的激烈竞争中,内陆大多数地市党报不幸渐渐成为了“不适者”,远远被其他媒体抛在了后边。 80年代末,地市党报在地方上“一统天下”的局面便被打破。90年代初,随着电视、广播的普及,晚报、早报的兴起。更从根本上动摇了地市党报的地方主角媒体的地位。接下来没多久,跨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简称档图情一体化)管理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1985年,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在<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中,以正式文件提出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中面临着档图情一体化的前景,此后我国众多的档案学者和实际工作人员对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档图情一体化管理也在一些企业展开,从总体上看,其理论成果和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线广播事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以县(市)区广播台(站)为中心,以乡(镇)、街道广播站为基础,连接千村万户的农村有线广播网,成为农民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有线广播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衰落。到今天,不少地方的有线广播已呈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