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20世纪中国的唯美主义诗人,邵洵美为中国新诗所引入的美的观念,意义不凡。他力图通过译介西方唯美-颓废主义诗人诗论诗作,为唯美-颓废艺术思想作为一种美学原则而融入中国艺术精神,拨去理论与情感上的迷雾。他对诗的品性的定位,把诗融入了哲学、宗教、历史、思维、心理等人类文化的总体构成里。他所强调的诗的形式要与诗的品性相和谐,把新诗引入了对美的姿态、颜色、形状以及灵魂的凝视。然而,邵洵美对官能享受的率真颂赞,不仅没有为他赢得新诗美学现代性追求的桂冠,反而使他被钉在"颓加荡"的十字架上。  相似文献   

2.
邵洵美是一个为美奋斗一生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值得欣赏、值得阅读、值得缅怀的人。对邵洵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邵洵美史料文献梳理、邵洵美诗歌艺术分析、邵洵美的小说散文研究、邵洵美与唯美主义、邵洵美的文学实践活动五个方面。邵洵美的研究已经慢慢走上正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3.
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怎么也绕不开“邵洵美”这个人物。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句夹在正里看似顺手写下的讥诮语……“做了女婿换来的”,最新出版的高一册语教科书态度鲜明地在“做了女婿换来的”的词条下注释:“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至于邵洵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与鲁迅之间的“过结”之是非曲直,则不甚了了。而今距离鲁迅写作《拿来主义》的时间差不多快七十年了,斯人已去,恩怨不在,为了帮助后学更多地、全面地观察了解历史,很有必要点击一下“邵洵美”。  相似文献   

4.
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曾有过相当广泛的传播,大部分作家更多的是继承其"唯美"的成分而摒弃"颓废"的色彩,只有邵洵美等少数作家在创作中进行唯美—颓废派文学的尝试。邵洵美对都市化的抒写及对情爱题材诗歌的先锋性试验,构成了对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另一种尝试,当然也存在偏颇。  相似文献   

5.
邵洵美(1906—1968)是现代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他的诗集《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恶》充满着浓厚的唯美——颓废情调,表现丁作者由对人生的失望转而沉湎于“颓加荡的爱”,陶醉于色的诱惑,声的怂恿,动的罪恶,歌颂死尸、坟墓的美。反复吟咏所谓“颓加荡的爱”。他的诗风在《颓加荡的爱》这首诗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邵洵美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重要的唯美主义诗人和诗论家。他对探索中国新诗的出路,做了深入思考。他的诗论文笔洗练,观点鲜明,自成体系。其早期诗歌显示出较多的模仿色彩,诗论多是译介英国唯美主义理论;后期他总结了中国新诗历程,自觉探索新诗出路,诗歌创作和诗论上都有了较为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创作和批评两个层面分别对邵洵美的唯关主义艺术实践予以解读。唯美主义诗歌创作、具有唯美色彩的印象主义批评和翻译一起,构成了邵洵美唯美主义艺术实践的基石,也使得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热情的唯美主义艺术的传道士。  相似文献   

8.
邵洵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唯美诗人.其诗歌具有鲜明的唯美一颓废倾向,他被认为是中国唯美-颓废的代表.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其研究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因而,作者试图从邵氏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唯美译介和诗歌创作方面来探讨邵洵美的诗歌,其目的就是使我们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邵洵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唯美诗人。其诗歌具有鲜明的唯美一颓废倾向,他被认为是中国唯美一颓废的代表。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其研究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因而,作者试图从邵氏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唯美译介和诗歌创作方面来探讨邵洵美的诗歌,其目的就是使我们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邵洵美(1906-1968)是现代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他的诗集《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恶》充满着浓厚的唯美——颓废情调,表现了作者由对人生的失望转而沉湎于"颓加荡的爱",陶醉于色的诱惑,声的怂恿,动的罪恶,歌颂死尸、坟墓的美。反复吟咏所谓"颓加荡的爱"。他的诗风在《颓加荡的爱》这首诗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唯美主义作为美学现代性的一种姿态,是19世纪后期以英法为中心波及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20世纪前期唯美主义在欧洲衰竭,却先后在日本和中国大放异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美派作家一直被视为堕落的资产阶级,处于“另册”地位,评论者对许多现代作家的唯美倾向也都视而不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都市文明的复兴,中国唯美主义思潮被重新发掘。邵洵美作为创作风格和理论主张都很鲜明的唯美主义者,很快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邵洵美研究正在渐渐形成规模,如何在此方面获得突破,更好地填补这块空白,成了学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邵洵美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同在上海,相互之间有过交往,但很快在恶感和误解的驱使下关系破裂,本文从史料出发,考辨两人交恶的前因后果,全面细致展示这一公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月派”诗人邵洵美,他的作品和名字很少被提及,其实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他是一位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和招摇的文学纨绔子。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代性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人的现代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性问题是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问题。突破教育现代性研究困惑的有效路径是进行研究方法论的调适,从人的现代性视角研究教育的现代性具有其合理性。教育现代性研究源于人的现代性,服务于人的现代性的启蒙和提升。人的现代性与教育现代性的互动关联既变革着人的现代性,又言说着教育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近30年学术界对邵式平生平及思想的研究成果。随着原始资料的整理出版、研究专著及论文的发表,学者们集中探讨了邵式平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思想,提出系列深刻独到的学术观点。但纵观现状,邵式平研究仍有进一步加强、深化、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性问题实质的指认有不同的理解,但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与“资本逻辑”的扩张联系在一起的,说到底是资本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了马克思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的辩证立场。而这一立场,对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美然 《天中学刊》2011,26(6):15-19
承接人类社会对现代性问题的不懈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建构中国式的现代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题;超越苏联以及西方现代性形态,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对"现代性"概念作具体论述,但其"现代性"思想内蕴于其整个社会发展理论中,具有历史性、总体性和全面性的特征.文章试图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出发,用资本逻辑、历史和全球性的观点来透视"现代性"的逻辑及流变,在分析、借鉴和反省西方现代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就其起源来说是与一个时间段和一个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它于17世纪产生于欧洲,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并演变成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像任何事物的产生一样,现代性的产生也有其重要的动力机制,其中时间与空间的分离是现代性三大动力机制中的基础。现代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制度性维度,并受现代性三大动力机制的推动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制度性维度。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一种超越,社会运动可以看作是实现这种超越可资借鉴的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