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伟英 《班主任》2013,(4):40-40
沁沁,一年级学生。在学校,阳光、快乐,与同伴相处融洽,是老师们公认的乖学生;在家里,任性、消极,动不动就对父母大发雷霆,是令父母头疼的“倔”孩子。为什么同样一个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沁沁的妈妈怎么都想不明白。  相似文献   

2.
缩小转换型家长:想尽办法哄孩子接受治疗,用奖励“诱惑”孩子面对哭闹不止的孩子,家长急于让他配合治抒,于是用奖励来“诱惑”孩子,这沖类型的父母就属于“缩小转换型父母”。他们缩小并忽视了孩子内心害怕的情绪,迫不及待将重点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对于他们来说,情绪没那么重要,他们对于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生气、愤怒、悲伤等情绪就是不该有的坏情绪,于是极力逃避。在这种类型的父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感受和调节情绪方面都会表现得比较迟钝。  相似文献   

3.
倾听孩子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正常——活泼、好学、懂事、听话。当孩子显得不正常时——例如,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好发脾气、厌恶学校、不可理喻时,我们常常感到无计可施,自己也变得情绪恶劣,只能运用做父母的权威,采取“高压政策”,简单粗暴地对孩子。长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帕蒂·惠笑乐(PattyWipfler)认为,孩子的“不正常”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如果处理得好,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她认为,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我们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我认识的一位母亲正为儿子进入了“可怕的二岁”而叹息。一二个星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06,(9):40-41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5.
梁东标 《教育导刊》2004,(24):50-52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思想、言谈、行为与情绪表现模式的影响。所以,欲要孩子改变,家长必先要作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6.
沁沁的妈妈最怕换季时节,天气一转凉,稍不注意沁沁就会感冒发热。这天孩子又发热了,体温39.1℃,当晚就吃了退热药可第二天一早,沁沁又烧到39.4℃,脸色通红,且突然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唤不应,持续约2分钟左右痉止。妈妈边哭边带孩子冲向医院。一到医院,测宝宝体温为39.3℃,经及时治疗,沁沁的病情稳定了。医生告诉蚂妈,孩子是高热惊厥。舒了一口气的沁沁妈妈问:“为何宝宝会高热不退?怎么还会发生惊厥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正常──活泼、好学、懂事、听话。当孩子显得不正常时──例如,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发脾气、不合作、厌恶学校时,我们常常感到无计可施。其实,孩子的“不正常”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果处理得好,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 父…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9.
文摘     
让孩子“发牢骚” 有的父母在孩子闹情绪时,常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制止,这是不科学、不正确的。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释放不满情绪,才能求得孩子的心理平衡。 一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表达情绪的榜样。父母一般不宜在家庭、在孩子面前,过分抑制自己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经常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又不迁怒于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敢于表露情绪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孩子的厌学情绪一直是困扰着学校与家长的难题。随着教育界对如何防治这一问题的不断探讨和研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显现。假如孩子出现了厌学的苗头,只靠学校里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常常是事倍功半;若父母配合学校,做到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和教师一并找寻使孩子从“厌学”变为“好学”的法宝,却可以事半功倍。因此,笔者向广大家长朋友提供几个配合学校,防治孩子厌学情绪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游戏内容,让学习变得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感到学习乏味,因而,…  相似文献   

11.
爱心——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得有“爱心”,即全面关爱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成长等。有这样一个孩子,平时很听话,在学校表现也很好,成绩不错,突然有一天老师告诉他父母,孩子在学校和老师顶撞并大发脾气。父母这才意识到最近一段时间孩子怪怪的。其实孩子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大多是由于心理变化引起的,作为父母首先得在生活、学习上更加体贴孩子并倾心去与孩子沟通,在聆听孩子诉说中找出孩子心理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用“爱心”感知孩子,及时了解孩子思想变化的状况,及…  相似文献   

12.
您的孩子能够表里如一吗?您的孩子在学校、在家里表现一致吗?父母不在家时,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和生活自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不少父母却是忧心忡忡地说:“唉,让人担心呐,我那孩子经常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为什么父母不在跟前孩子就要耍花招?甚至包括在学校表现较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也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家教咨询中的大量个案来分析,孩子出现两面行为,有以下主要原因:①对孩子要求过高,难于兑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往往不太关注孩子的情绪。他们认为孩子那么小,是无所谓懂事不懂事的,因此,孩子的情绪也无所谓重要不重要。“孩儿的脸,六月的天”,一日多变,蛮正常的。可在欧美国家就不一样了,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情绪。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孩子你今天快乐吗”,他们甚至认为,对孩子来说,早一点晚一点学知识没多大关系,但今天万万不能不快乐。幼儿和成人一样都应当拥有快乐的情绪。情绪,是心情、心境,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一般表现为“愉快———不愉快,紧张———放松,激动———平静”。情绪发生时,往…  相似文献   

14.
建议一: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危机的受害者是孩子,但受到心理冲击更大的却可能是我们父母。不难理解,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自己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伤害,父母内心更是充满自责和懊悔……这些想法有时会让我们自己比孩子还要脆弱,会有种自己“崩溃”了的感觉,情绪变得焦虑、紧张、易暴易怒。这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你此刻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你始终表现出烦躁和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继承”你的这些“缺点”,深陷在创伤中不能自拔。此时,建议家长不妨多增加一些交往,多听…  相似文献   

15.
周宇 《成才之路》2010,(14):I0017-I0018
逆反并不是中学生才有的现象。在幼年时期,人的行为、想法就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与众不同。如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所谓“人来疯”就是一种对平时在家不被重视、情绪受压抑的逆反。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扩大,中学生的逆反情绪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所以。中学生的父母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自从上中学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听父母的话了。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年轻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十分重视。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对年轻父母有以下几条建议:1、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17.
假如孩子出现了厌学的苗头,只靠学校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常常是事倍功半。若父母配合学校,做到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和教师一并找寻使孩子从“厌学”变为“好学”的法宝,却可以事半功倍。因此,笔者向广大家长朋友提供几个配合学校防治孩子厌学情绪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游戏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感到学习乏味,因而,让学习变得有趣才是根治孩子厌学情绪的灵丹妙药。实践证明,只要加入了游戏色彩,再枯燥的知识也会给人轻松愉快之感,因为游戏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具体的游戏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孩子有了父母的爱与家庭的和睦,大部分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适应学校的环境。不过,你还不能就此以为万事大吉。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容易发生变化,所以父母还得经常留意,特别要时常注意那些足以引起麻烦的信号。恨学校——“恨学校的表现”是一种极值得注意的信号。或许所有的孩子都会说一些学校不好的话,如“我们学校的操场真差劲!”“那个电脑教室实在是太小了,两个人合用一台电脑真没劲。”“学校发的作业本的纸张太差了。”等。如果说,孩子只是由于偶发的一些不愉快而抱怨,这是没什么关系的。但是,如果他时常有这样的表示,而且表现得…  相似文献   

19.
况驰 《母婴世界》2014,(3):130-131
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关系中.说到“分离焦虑”,习惯上都会先想到孩子的焦虑情绪。而事实上,孩子的焦虑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在需要暂时与孩子分别时,父母并不会比孩子更轻松,那我们要如何处理好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呢?  相似文献   

20.
上了学的孩子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面对着不同教育环境和学习生活氛围,小小的孩童常常有截然相反的表现,比如在学校是一个“乖宝宝”的好学生在家却成了不听话的“小霸王”。为此家长很是困惑:为何孩子在学校与在家里的表现大相径庭呢?难道孩子也有“两面派”的性格?学校的“乖宝宝”在家不听话8岁的小华现在读小学二年级,老师反映他在校表现挺好,不仅关心同学、尊敬老师,而且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可是小华在家里却动不动就和爸爸妈妈顶嘴,对父母的话根本不当回事,也从来没做过父母给他额外布置的作业。10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