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是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大亮点,人们从数学教学实践的角度来审视,发现许多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缺失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外部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经验的缺失、教师开发和使用教学具的意识不强、评价手段和方式的滞后等都直接导致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缺失。在进行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数学认知过程,构建比较全面的数学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赖要万 《考试周刊》2012,(47):59-60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大都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通过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教学实例,阐释了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让生活经验在数学活动中升华。  相似文献   

3.
微学课程标嬲进一步在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即: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样,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与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列,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4.
徐微 《江苏教育》2013,(1):36-38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个人化的、阶段性的、经验性的、表象性的、非严格的、可错的、动态变化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强调的是"发生"而不是"强加于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不同,教学的实际效果也相差甚远。在教学中,存在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缺失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加深认识理解、完善备课观念、拓展课堂内涵外延、注重科学评价等方法来促进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新《数学课程标准》把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列入了课程总目标,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称"四基"。课程目标的变化,引起了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怎样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四个策略:一、让精彩的生活教育,滋润学生的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数学教学应该关注的目标之一。传统教学过多地关注“双基”,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活动经验和深刻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积累探究、操作、建立数学模型的经验,积累情感、思想性经验。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  相似文献   

8.
马晓旭 《学周刊C版》2022,(4):107-108
积累必备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必要准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数学思维的养成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其中操作性经验、思维性经验和探究性经验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类以及在数学活动经验积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数学探究,在探究中不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充实并发展学生的经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从“经验”到“基本活动经验”的尝试与探索。一、借助生活经验,使经验由现实转为数学  相似文献   

10.
2011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的活动经验。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已经被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并且作为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呈现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然而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本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双基”训练,对基本活动经验关注较少,有的甚至于忽视了。细细思考“基本活动经验”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它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积累,它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一种所得。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具体做法与大家分享,以期引起同行对日常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现行的数学教材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些基本内容、基本线索和探索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努力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之一。数学教师需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具,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和内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与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列,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更加直接的目标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就理所当然成了数学教学应关注的目标之一,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地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还应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多种活动形式,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学过多地关注“双基”,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活动经验和深刻体验。“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数学教学关注的目标之一,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要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学,教师就要切实把握住数学学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地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还应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多种活动形式,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