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丹 《江苏教育》2022,(16):35-37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分享环节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成效。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分享环节,反思分享环节暴露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分享氛围,提高分享环节的“心理味”,丰富分享形式,与此同时,还要提升对分享环节“现场生成”的处理技巧,保证分享环节顺利进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心理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活动课程和发展性团体辅导[1].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通过团体活动体验、探索、反思和分享,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活动仅仅是手段,活动后的分享才是最重要的.不管采用何种新奇刺激的活动,若要让学生真正有所体验和感悟,还必须通过讨论分享.分享让学生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新的领悟和发现.只有情感体验充分,讨论分享深刻,才能有效地将课上的感悟迁移到课下.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设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学生也热热闹闹地参与了活动,但活动完之后却草草收场,由教师自己总结发言.我曾专门向一些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了解分享环节的操作经历,大多数教师表示活动过后学生个个低头不愿分享,这让他们很无奈,为了让课堂顺利继续下去,只好自己总结.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心理课失去了"心理味",变成一盘"活动"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3.
分享环节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最具有"心理味"的环节,也是决定一节心理课成效的关键要素之一。提高学生在心理课上参与分享的积极主动性的具体策略包括:教师示范卷入并自我开放,营造心理安全感;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课堂考核制度;充分运用强化,及时给予鼓励;利用承诺与监督,建立信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心理课最大的特色在于活动、体验和分享,分享环节有时甚至比活动环节更为重要.这里的分享环节指的是学生对于心理体验的思考和交流,可以是经验的交流,也可以是感受的交流.然而,新手教师常常无力调控分享环节,给人留下心理课深度不够,热闹过后收效甚微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心理活动课注重心理体验、感受,而不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授课时教师都尽量引导学生发言、 分享、说出自己的心声.心理课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反映师生间真实的交流过程和结果的课堂.可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遭遇尴尬:要么学生过于活跃,课堂很混乱;要么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积极,或者干脆就敷衍了事;要么学生不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的体验,即使站出来回答也离题千万里;还有学生直接拒绝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在分享环节攻击、贬损、嘲笑其他同学.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负面表现,可以称之为心理课中的阻抗现象.本文笔者立足于第二届市初中心理优质课的课例,分析心理活动课中阻抗的主要成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课前预习应是一个连接课堂的很有必要的环节.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就会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堂上学习的欲望就更强烈.问题产生兴趣,兴趣激起思考,思考引导质疑,质疑进发求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7.
心育课的突出特点是活动、感悟、分享,其中分享是心育课的核心。在分享环节,分享问题的恰当设置很重要,但设置什么样的分享问题才是恰当的呢?本文通过长期对心育课堂分享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总结出心育课堂分享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做到“八度”,这样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感悟,提高课堂互动,实现课堂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课以“心活动”与“心体验”为核心特征,如果教师没有创设一个容纳思想、情感、价值观深度分享的安全氛围,很容易触发阻抗现象,影响心理课的进程。在心理课堂中营造积极心理场有助于阻抗现象的化解,基于勒温场论的具体化解策略为:(1)共创积极物理场——“心物交融”,优化课堂境域空间;(2)打造积极关系场——“情感交融”,优化课堂精神空间;(3)打造积极教学场——“情智交融”,优化课堂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思想政治课、主题班会课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师引导的心理价值,它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独特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教师的课堂引导或在浅层次上打转,或只在分享环节体现,或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或流于说教。这样的教师引导不仅无法提升课堂质量,反而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引导学生呢?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大的特色在于活动、体验和分享,尤其是分享环节,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最具有“心理味”的环节,也是决定一节心理课成效的关键要素之一。所谓分享,即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通过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分享经验、表达感悟、表露内心,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胡小平 《学周刊C版》2010,(10):196-196
本人教了十四年的书,听了无数节课,发现教师们的课堂活动设计特别好,但很多教师不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用语。在我看来,一节好课应该像流水一般顺畅,不会让人感觉到哪个环节是断裂的,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导入一下,上一个环节就会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教师的课堂连接语,要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好的连接语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不生硬,不呆板,充分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相似文献   

12.
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还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成了人人宠、人人爱的小皇帝,渐渐变得自私、占有欲强。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时,应注意多给幼儿创造一些分享的机会,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形成与人分享的好习惯。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心理,及时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将自己的快乐和收获大胆地说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幼儿会觉得自己很能干,自然就很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了。只要把分享当作一种快乐,分享行为就不难形成了。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遇到这种事情:一些在课下口若悬河、说话很自信的学生,到课堂上面对教师讲话时,却表现得唯唯诺诺,甚至噤若寒蝉;可刚才还在课堂上思维僵滞、一副呆呆的样子的他们.一下课便判若两人,有说有笑,活跃异常。  相似文献   

14.
邱惠评 《福建教育》2013,(10):58-59
交流分享是角色游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和幼儿交流游戏中的经验、分享游戏中的情感的重要平台。交流分享环节组织得是否成功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怎样取舍游戏中教师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交流,这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在一次中班上学期角色游戏中我观察到了以下4种情境。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教师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不会解答或解答不准确时,教师便予以启发点拨。如果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回答,这时教师会示意学生:这个问题课下要好好想一想,做一做,一定要弄明白才行。然后便进行下一个环节或提问另外的学生,可以说这一幕在每位教师每堂课上都时有发生,似乎成了一种教学习惯。  相似文献   

16.
从教十几年,听过很多课,每次听课,一涉及到自主学习的环节,大多数教师都是先给学生一个或几个问题,给他们2、3分钟时间,自己勾勾画画,写写体会,然后小组讨论讨论,最后老师进行讲解,课堂上一片死气沉沉。评课的时候.老师们也会说:“课上同学们都带问题自学了.也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束苏敏 《成才之路》2013,(11):87-88
教学细节是指课堂教学中细小的环节。细节虽小,却不可忽视。因为课堂教学环节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细节的处理。如果教师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并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加以有效的处理,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时刻充满智慧,焕发出新的活力。一、课堂需要"迟缓"的评价课堂上一位老师教学这样的一道题:学校要建一个周长是25.12米圆形花坛,你能算出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生1回答:先求半径25.12÷3.14÷2=4(米),  相似文献   

18.
在减负高质的呼声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构建得好,那么带给学生的知识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有趣和生动,从而让学生心情愉快,思路开阔,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样奇怪的现象:有些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把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知识与问题讲解得很流畅、很细致,但学生的接受程度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这些教师的课  相似文献   

19.
在心育活动课上,学生的活动和讨论环节占据课堂的很大一部分,而在此时,教师的课堂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育活动课的本质是大团体辅导,它与普通的班会课、品生课的最大区别在于“辅导”二字,因此它需要教师尽可能运用“辅导”工作所需要的一系列专业化技术,而这些专业化技术就表现在心理教师平时的课堂行为中。教师的课堂行为包括教师的课堂动作与语言,课堂反馈便是教师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分享的实效性、辅导的有效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的课堂反馈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吴佑华 《数学教学研究》2008,27(9):F0002-F000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好的课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让学生生成智慧.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则必然无效,更谈不上生成智慧.然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快.“教师很辛苦”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那么新课改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