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3,(A0):58-59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花,只有读过很多书,才能酿出蜜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如何将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抓好课内阅读是基础,强化课外阅读是保证。没有课外扩展阅读,  相似文献   

2.
陈晓辉 《山东教育》2006,(10):34-34
愉悦的心灵在品鉴中飞扬 读了两遍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或许是写作时代太过久远,而我的背景知识又过贫乏;或许是文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而我的理解又偏于肤浅……总之感到艰深难懂,自然兴趣也不大。那么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裴利伶 《成才之路》2011,(33):94-I0019
“鲁迅是大家”在文学界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可在校园阅读的范围内却很少有人这样发自内心的赞誉。非但如此,时常还会有些不乏贬低的话。诸如:“鲁迅的作品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精品,但现在离我们太远了。”“读鲁迅的文章太费脑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以往我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但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逐渐改变了对鲁迅作品的看法。现在我要说的是鲁迅不仅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家,而且确实是大家,我们应该亲近大家之作。  相似文献   

4.
暗香     
大凡作家学者涉笔谈论读书的文章,其中的观点惊人得一致,那就是:读书是快乐的。周国平先生的一篇谈论读书的文章干脆用《愉快是基本标准》作为题目。文中说:“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一本书的好坏,最终的裁定者是历史而非推波助澜的专家,至于所谓排行榜上的畅销书,多少是些速朽品。然而,即使读经典名著或者说正因为读的是经典名著,阅读的滋味就仅限甘乐而非其它?读书有不同的目的,凡真正的读书人都怀有一颗探求之心,在此探求之心的驱策下,不可能过于率性,想读则读…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段话:‘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情境的无限感叹,而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却很少能看到像文中所写的那样方正、质朴、博学,读书极为投入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6.
(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显然:我说“新时期:中国又一个亟需鲁迅的历史时代”,意思是说,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亟需鲁迅的历史时代,这就是鲁迅先生生活和战斗过的民主革命时代。同样显然:今天,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时期,和鲁迅先生所处的历史时代,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历史时代。鲁迅的时代,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而今天,  相似文献   

7.
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忘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没有去研究鲁迅先生的幽默笔调,我只是沉浸到了百草园的快乐里,想起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件美丽的事情。书就像广袤的草原,是心灵栖息飞翔的地方。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尔说:"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课外阅读应是一个美妙的捷径:海纳百川才能学得广、学得深。至今,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小学课文中关于鲁迅先生指导侄女周晔读书的一段场景:"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  相似文献   

9.
"听说有些地方的语文课本要删减鲁迅先生的文章了。" "删了好,那么难读。" "什么时候我们的也删就好了。" "我倒觉得慢慢地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蛮有味道的。"……以上是几天前我无意中听到的学生们的谈话。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一提到鲁迅的小说,都很头痛,这是因为现在中学生生活的时代距离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已经比较久远了,鲁迅文章中的语句、感情,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其所在时代的一面旗帜。优秀的文章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警示、一种反思。我们不能因为鲁迅的文章艰深就不让学生去读,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读懂鲁迅的文章,进而理解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曾有一个青年文学爱好者请教鲁迅先生写作的秘诀,鲁迅回答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也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了”。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戴布菏格林还总结出了治学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践。这些文坛耳匠,道出了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多读与勤写。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鲁迅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入木三分的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个文学宝库中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文章的标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好的标题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它能集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体现作者高超的艺术底蕴 ,同时能吸引读者阅读、引发读者思考、帮助读者领会作者的意图 ,在这方面 ,可以说鲁迅先生是独具匠心的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 ,标题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领悟。1 表明创作思想《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 ,小说…  相似文献   

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对读和写的辩证看法.说明了“读”对“写”是多么重要。大文学家鲁迅也对自己一生写作生涯作了经验总结:“文章应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实际上鲁迅先生在此指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注重阅读和读写结合,做到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14.
说经典阅读     
李零 《教师博览》2009,(11):54-54
说起读古书,我们会想起鲁迅。 鲁迅说过逆耳的话,那是忠言,有人说:他自己读了很多古书,却反对读古书:他不让别人读,自个儿躲起来悄悄读。我读过鲁迅的书,他的想法没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5.
陈子铭 《宁夏教育》2007,(10):10-11
曾记得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么一则故事,大意是有人称赞鲁迅先生是天才,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作品。鲁迅先生说:"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罢了!"鲁迅先生的话当然是谦虚了,但  相似文献   

16.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着重策略方法。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来书读就是了,但是并不是这样简单。"教师要在阅读内容、方法与习惯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鲁迅特别关心青年的读书,多次提出自己深思熟虑的看法。介绍鲁迅先生几则关于读书的言论,和青年们一起学习思考。鲁迅先生的这些意见是在当时的语境下说的,不免有偏颇和局限。而鲁迅所批评的许多弊病还在延续,所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问,如何才能学好语文?我说:要学好语文,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鲁迅先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著名作家古华也说:“老老实实的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吧,小说之道,诗歌之道,尽在其中。”那么,我们应 该读什么样的书呢?作为中学生首先要读好课内的书。选进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曹聚仁先生大约说过这样的意思,鲁迅真正的思想和精神的正宗,乃是确实的虚无主义。在哪本书上读过,不记得了,无法援引原文,实在抱歉。但我是相信那话的,认为曹聚仁先生的观点,大抵是符合鲁迅先生思想核心的罢。鲁迅先生是个纯粹的文化与思想的战士,在西方的哲学家中,他尤爱怪诞的尼采,他读尼采的作品,译尼采的作品,或许也继承了尼采的虚无主义的思想特质。眼前这本薄薄的《野草》,作为鲁迅先生存世的两部散文集之一,已经隐约地向我们透露了他那独立特行的虚无主义的信息。《野草》一书开篇即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