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4年,加拿大相继对原产于中国的金属紧固件、烧烤架、复合地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可以肯定,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针对我国产品的反补贴调查将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是,反补贴对于中国国人和企业来说,还是个新鲜事。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日益提高,有必要加强对这一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出发,对出口补贴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加以研究,并为中国应对反补贴调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海峰 《培训与研究》2006,23(4):66-67,73
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对国际贸易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各成员在适用国际反补贴规则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WTO补贴与反补贴的基本规则和我国目前补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国外反补贴的6点措施:加大对国外相关法规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完善税制、尽量扩大利用协议中的绿灯补贴、正确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措施、大力实施出口优质化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行业协会在反补贴协作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加拿大反补贴法中,补贴的认定由边境服务署负责,损害以及因果关系的认定由国际贸易法庭负责.根据加拿大<特别进口措施法>的规定,如果加拿大要针对他国政府补贴采取反补贴措施,首先就须确定补贴的存在.<特别进口措施法>将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不可诉补贴和专向性补贴.对不可诉补贴之外的专向性补贴,加拿大可继续下一步调查,以确定是否对其征收反补贴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加等国家为了缩小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在频频对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同时,又试图通过另一救济措施——反补贴来限制我国的出口。因此,分析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有关规定与我国应如何应对当前所面临的反补贴形势十分必要,对于合理规避和减少国外反补贴调查、制定与之相一致的发展国内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反补贴案件的司法审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补贴措施进行司法审查是WTO反补贴程序法的一项基本内容。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先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和《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司法审查作了明确规定,初步构建了我国反补贴司法审查的法律制度。司法审查是反补贴措施法治化的标志,我国反补贴司法审查制度具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7.
同长期以来反倾销明确针对中国不同,在以往的实践中,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不适用反补贴法。但近年来,美国改变立场,通过国内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两条途径对华逐步适用反补贴,反补贴已成为中关贸易磨擦新热点。美国2012年通过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税法》(4105法案)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响。文章着重分析了美国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反补贴实践的发展态势,揭示了美国对华“双反”的本质,并就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补贴制度与各国的反补贴税制度延续多年,并且会有更多的国家或政府加入适用反补贴税的行列。中国企业在经历了长时期和规模空前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阻击之后,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低价竞争行为仍然有增无减。在此条件下,完全可以预见国际对华反补贴的风雨欲来之势,寻求应对之策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贸易磨擦的日渐激烈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反补贴作为WTO各成员雏护本国产业经济安全,保护本国企业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将会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大,针对中国的反补贴措施也会日益增长。本文通过时我国反补贴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反补贴制度存在的不足,并从完善反补贴立法和加强反补贴保护措施两个方面八手,具体论述了如何运用WTO规则进一步健全我国反补贴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WTO《SCM协议》与我国反补贴法律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CM协议》是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简称,它反对和限制专向性补贴,对全体WTO成员具有约束力。在国际反补贴实践中,各国纷纷使用反补贴措施抵制补贴对本国产业的侵害。我国现有的反补贴法律体系,是以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国务院行政机关的部门规章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作为基本结构建立起来的。这些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颁布和实施的时间尚短,还没有检验机会,有待在实践中予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品缺陷认定是产品责任法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产品责任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文章对中美产品责任缺陷认定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美国产品责任法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法学界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而本文则将关注点集中于美国法学学者21世纪以来在法学期刊以"中国"为关键词发表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成果。作者发现,美国法学界对中国传统法的研究在新世纪展现出了新的特色,虽然在方法上依然将西方法学理论作为分析中国法律文化的理论依据,但固有的西方中心观的研究视角在不断弱化,突出表现在更为深入地剖析了"法治"原则的西方局限性,并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的视角分析与论证"法治"等问题。这也提示我们,中西之间的法律文化交流并不是单向的,双向交流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13.
阿拉巴马号案与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巴马号案是19世纪一件著名的国际法案例,19世纪60年代,美术驻华公使蒲安臣在有关阿拉巴马号问题的交涉中,曾试图引导清政府接受国际法,在晚清国际法输入的过程中,丁韪良等译介者对这一案例的意义大加渲染,以此标榜国际法的公正性,阿拉巴马号案在晚清知识界和外交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促使国人从肯定其理惺 精神的角度承认国际法的价值,强化了国人对国际法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因素。而造成中国产品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却并非科学技术水平的阻碍,更多是由于相关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没有起到应有的制裁、规范、导引作用。美国是当今世界产品责任法最为发达的国家,研究其演进历程留给我们十分丰富的启示。只有让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律真正由管理法向救济法转变,着力加强对于消费者在诉讼中的保护,才能做到整个国家产品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外反垄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VD专利案给中国DVD企业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对于国外这种联营式的专利垄断行为,中国企业难以利用本国的法律来维权。因此文章从欧盟的反垄断法、美国反托拉斯法以及WTO的竞争政策三个方面着手,讨论了垄断行为的规制方法。同时对于中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内外的形式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反垄断法的送审稿的内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从实体法与冲突法两个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制的建议,并通过分析指出,我国加入《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应是各方面条件均为成熟之时。  相似文献   

17.
美国拥有相当,发达和完备的刑事执行法律制度,包括监禁刑的执行制度、非监禁刑的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制度)、死刑执行制度、财产刑执行制度以及资格刑的执行制度。尽管中美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以及法治程度上有较大差异,但研究及借鉴美国刑事执行制度仍是中国发展和完善刑事执行法律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典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诉诸行动的知识进化论,霍尔姆斯的法学理论正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法律不是逻辑,但逻辑可以在法律中发挥作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法律有它自己的经验演化特征,可能产生在中国本土经验基础上法律逻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商业贿赂作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不仅影响了各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众多不公平竞争行为,更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文章针对商业贿赂这一不良经济现象,从中美两国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的比较研究中总结中美两个不同的社会文化主体在反商业贿赂法律界定、立法渊源、现状及发展上的整体差异及特征,探寻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条例中的缺陷与不足,并对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以期尽快实现我国反商业贿赂法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parents exert more control over children than do American parents. The current research examined whether this is due in part to Chinese parents' feelings of worth being more contingent on children's performance. Twice over a year, 215 mothers and children (Mage = 12.86 year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and African American) reported on psychologically controlling parenting. Mothers also indicate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worth is contingent on children's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ly controlling parenting was higher among Chinese than American mothers, particularly European (vs. African) American mothers. Chinese (vs. American) mothers' feelings of worth were more contingent on children's performance, with this contributing to their heightened psychological control relative to American m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