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西盟佤族为着眼点,分析了佤族人口的分布及文化素质,指出了提高佤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降低贫穷、创造财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强调重视佤族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快佤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治本之急。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否持久,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储备,也就是说取决于人口的文化素质。人口的文化素质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更迫切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因此,迅速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本文拟对河北省人口文化素质概况、地理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作一分析,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人口文化素质是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往往标志着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山市人口总体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提升保山市人口文化素质,应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新世纪人才高地建设,并创造性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从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一、我省人口文化素质现状 1.山东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齐鲁文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巨大进步,较大地提高了全省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持续发展,为山东实施第二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奠定了一定的人才、智力基础。 2.全省人口教育程度提高(见表1)。  相似文献   

5.
衡量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其主要标志之一是看这一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人口普查提供了最为完整的人口文化素质资料,本文试图利用普查资料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作些初步的分析.一、八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从表(一)可以看出,从1982年到1990年我省每万人口中拥有大学生数从48人上升到99人,增长106%.每万人口中拥有高中生人数增长29%,初中生人数增长42%,小学生人数增长5%。而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2.24%下降到16.22%,下降27%。八年来、我省具有中、高等学历的人数越来越多,文盲、半文盲人口越来越少。可见,从1982年到1990年,经过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省教育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面不断扩大,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女性群体的文化素质仍然很低,直接影响着占人口半数的女性这一伟大人力资源在四化建设中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自身解放的进程。本文试图以河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当前我省妇女文化素质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情况,拟对我国及惠州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进行初步分析,以利于了解我国及惠州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大力提高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围绕着经济建设中心,通过脱贫致富来实现;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制约的时候,应该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这是振兴民族的当务之急和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9.
澳门尽管开埠400多年.但由于长期经济比较落后以及葡澳政府对教育的不重视.澳门的教育事业几个世纪以来发展非常缓慢,造成澳门的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澳门回归后.人口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据2001年进行的第14次人口普查.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为74%.完成初中及高中者各占22.3%及15.6%.完成小学者占25.8%.  相似文献   

10.
着重就丽水市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变化、存在差异等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教育是提高丽水市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县位于湘南九嶷山区,是一个72万人口的山区县。为了加速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建设,我们正在修筑一条发展教育的高速公路——努力发展电教事业。由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全县热心电教的同志的共同努力,我县推广电化教育的工作进展很快,得到了科技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人口文化素质是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往往标志着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湖州市人口总体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提升湖州市人口文化素质,应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新世纪人才高地建设,并创造性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从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人口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人口教育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和提高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对加快贵州社会经济的繁荣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贵州省人口教育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又有特殊的地域性关联,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于深入分析。提高人口教育文化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贵州省情又具有可持续性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口岸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问卷调查及其分析,探究“桥头堡建设”下边境口岸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推进“桥头堡”战略宣传与实施的深度融合;整合资源,努力改善政府和社会投资条件;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建立健全边境口岸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科学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实践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教委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一再提出高校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问题,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即“发展教育事业,应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被上升到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战略任务之一,对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历史上形成的学科过窄、专  相似文献   

16.
人口文化素质,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文化生活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它是由社会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建国以来,山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82年与1964年相比,总人口增长了40.4%,有文化人口占总人口数由1964年的41.77%上升到1982年的68.74%,而文盲和半文盲由1964年的33.85%下降到1982年的18.06%.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和文盲半文盲人口仍然占总人口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现状表现为:人口身体素质较低,劳动力人口过剩;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人才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要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建设,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数量。提高西部人口的身体素质;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西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发展科技,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8.
改革经济体制,是为了改革那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改革教育体制也一样,是为了打破束缚教育事业的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教育事业发展充满活力,以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更多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相对落后。据专家测算,21世纪我国人口会增长到16亿左右才能稳定下来,而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半,因此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能否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使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极大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是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大事。而要实现从人口负担向人才资源的转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培养大量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和科学文明化水平。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20.
民办教育发展路径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的到来,它在推进我国由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对于加快提高我国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更多更好地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党和政府一再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多次重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