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窃贼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个窃贼的身上,内容不复杂,让人回味的东西却很多。故事具有很强的曲折性,情节回旋推进。引人入胜的原因还在于作者创作技巧的使用,如层层设置悬念,先设置“偷了一个装满钱的钱包”,但“身上却没有增加一个子儿”的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又用插叙,交代下面的情节,接下来又连着几个悬念,始终吊着读者的胃口,而在文章的最后才推出意料之外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悬念设置     
傅敢泽 《初中生》2007,(5):9-12
[技法阐释]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把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得扣人心弦,从而唤起读者浓烈的“穷根究底”的兴趣,使之以紧张迫切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而欲知后事如何,这种方法叫做悬念设置法。其作用在使情节充分释放引人入胜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3.
李艳辉 《成才之路》2013,(18):96-96
故事化已成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区域化竞争中实现个性化生存和特色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观众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始终,能使观众被故事吸引而主动投身于新闻事件中,激发他们的收看欲望并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娟 《教书育人》2007,(12):38-38
评书艺术家说评书,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剑拔弩张,扣人心弦的高潮时,就会突然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以“吊”听者的“胃口”,诱使人们继续听下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此法,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有效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一般说来,适宜设置“悬念”的时机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5.
吴颖  裴靖 《音乐世界》2008,(6):24-25
3月8日,电影版《诈欺猎人》在日本上映,骗中骗"黑崎"的故事,作为山下智久的第一部电影,对他意义非凡。近期他为日本知名杂志《an·an》拍的照片,无疑宣告他要转型和成长的决心,电影版《诈欺猎人》中,他的表现的确让人刮目相看,当然该剧谜团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相似文献   

6.
求知欲强、好奇心切是儿童、青少年的一大重要心理特征。如果把这种心理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问题的探究上,则不仅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在学生快乐学习中培养其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精心设置教学悬念,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及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7.
小说的悬念,也叫“扣子”。据《现代汉语词典》一书关于“扣子”的解释是:它常在“章回小说或说书最紧要、最热闹时突然停顿的地方”。其作用是:“能引起人对下一段情节的关切”。而这在章回小说和说书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模式就是: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然而早在章回小说诞生之前,已为小说家广泛运用,不过不叫“扣子”而称为悬念而运用和设置悬念这一艺术,在唐代小说中已经普遍而出色。  相似文献   

8.
悬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技巧。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对一些正在研究、发展中的问题,教师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创设一个悬而未决的教学环境,叫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忍,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考虑、推断、发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许春艳 《考试周刊》2011,(10):47-48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以及设置悬念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学兴趣。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创造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惠慧 《当代学生》2011,(Z1):102-103
步入一月,春天的脚步还有些遥遥无期,马路上的绿意越来越少,灿烂的阳光也日渐稀薄,似乎需要一点东西来提升周围降至冰点的温度了!幸运的是,这个季节还有一些温馨的电影,约上三五好友或者家人一起,在暖洋洋的地方细细品味一番,这大概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情之一了。  相似文献   

12.
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入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悬念法这种写作技巧,一般说来,要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迭,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设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课件已成为教师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各种竞赛课、优质课中的运用更是频繁,其时间的把握显得特别重要。如果课件能显示当前时间,或者本节课已用时间,或者倒计时间,将更有利于教师对时间的掌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用Flash 8可以帮助我们将课件制作成影片剪辑以随时调用,轻松地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积极思维的前提是问题意识被激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重点强调与难点突破以及课堂总结时设置悬念,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选择历史故事的原则: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从通过有悬念的历史故事导入新课;通过小故事来化解课堂教学难点;课末巧妙设置历史故事增加兴趣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历史故事,以此来提升历史课的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
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进行了探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悬念巧设置     
李俊主 《初中生》2011,(23):22-25
设置悬念是作者有意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事件和情节发展强烈关注的叙事和结构技巧。一般包括"设悬"和"释悬"两部分。其基本方法是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略作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从而激发读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是位中短篇小说的杰出大师。他的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动人,而且写作特点也极其突出.深受各国读者的欢迎。本文从心里描写、设置悬念、情感描写三方面就其写作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