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雨过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6):33-36,41
明清时期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惧内”题材,兴起一股奇特的“惧内”风潮。“惧内”在小说中表现出奇特的艺术面貌,其人物形象更为个性分明,小说情节更为曲折生动,小说的趣味性、可读性得到了较大的增强。“惧内”题材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是社会文化思潮的反映,也是小说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明清小说中的妒妇形象可谓异军突起,蔚为大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从社会经济的影响、一夫多偶的婚姻制度等角度入手.分析妒妇产生的各种原因,多没有站在妒妇本身的立场。去看妒妇的情感需求及心灵世界。文章把封建社会为人摒弃的妒妇还原其在家庭内部妻子的身份。不再把她们看作男性的陪衬,作为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性别,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心理学、社会学理论探讨妒妇区别于其他女性个性特征的原因、心理,以及对今天人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清妒妇小说大量出现,既有着现实基础,同时也与作家的创作心态密不可分。通过对文学文本的仔细研读,认为明清妒妇小说分别反映了作家的困惑心态、虚弱心态及力求维护男权秩序的无奈心态。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清小说同其他文学一样具有强烈的民族、时代、艺术色彩。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形式存在,反映了明清两代的社会百态,表达了当时的社会愿望,也传播了积极向上的道德精神。这些精神也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7,(4):60-64
同性恋现象在中国自古而有。明清时期,受性别倒错的审美追求和时代异端的婚恋模式的影响,同性恋行为盛行,明清小说中对于同性恋现象的描写也颇丰。明清时期首次出现了关于同性恋的刑事立法条例;同性恋的法律条例萌芽于明朝,在清朝得到发展。中国对同性婚恋立法依然处于相对漠视的阶段,对明清时期同性恋法律条例的梳理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现代同性恋立法。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作为唐代文人创作的传奇故事,塑造了大量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中对于妒妇群体的形象塑造尤为活灵活现。从对这些妒妇形象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对婚恋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7.
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人地位的改变, 使得此期的小说中出现了更多关于商业活动和商人的描写, 这些商人形象比之前代, 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对古典小说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越文化在明清时期已达到鼎盛,而此时小说创作也是硕果累累。明清小说的作者多来自吴越地区,作品的题材内容也多取材于吴越地区,明清小说中蕴涵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说的发展,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也推动了吴越文化的发展。探讨吴越文化与明清小说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的杰出代表。通过对悍妒文化做源流梳理,例举历史上有名的悍妒典故,认为明清小说家提出的疗妒法主要有:以悍制悍、佛法疗妒、道德说教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史和各种笔记文中,历朝历代都有所谓"妒妇"的记载,到了明末清初,"嫉妒"成风,妒妇们大量出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叙事文学中也出现了一大批的妒妇形象,甚至有一类小说专以描写妒妇形象为主,并把"疗妒"当成小说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意象批评多用于诗歌,在小说方面则相对薄弱,事实上意象的使用亦是古代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手段,文章尝试以明清小说中的花园意象为例,解读该意象的审美意蕴,分析这一"有意味的形式"在明清的小说创作中所形成的叙事模式及其独具的艺术功能,以期对该意象在明清小说中的使用情况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并由此略窥意象的使用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训诂学方法,考释了四例明清小说中的词语:“起头”、“作炒”与“作吵”、“作道理”、“他逋”。这些词语字面普通,但义训特殊,为一些大型辞书所失收或误释。  相似文献   

13.
在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园林描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园林在小说中形成了一个个场景,为人物提供了特定的生活环境,在小说空间背景设置、情节推动、人物形象塑造、小说空间叙事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它们的审视,可以引发对明清文人生活艺术和生命本体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字游戏的文学功能在明清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文字游戏大都与小说的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命运紧密相关,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暗寓某种深意,成为小说表现的一种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 ,最为通行的小说刊本是评点本 ,评点可以促进小说的传播。出于商业目的 ,书坊主利用评点的传播功能刊刻注有评点的小说 ,小说评点也就成了小说销售的促销工具和商业手段 ,具有了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有大量的俗字。阅读和研究明清小说,应该注意其中的俗写。我们以明清小说刊本为基 础,对"跴"、"■"、"肘"、"■"、"并铁"、"担括"、"拇量"、"■"、"■"等俗写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7.
与会者对明清小说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就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就《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和《娇红记》等作品发表了各自看法。这次研讨会将在明清小说研究史上留下开拓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的杭州商人形象以及他们呈现出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念等都带有明显的区域人文印记,这些既是对前代历史凝聚的杭州文化和精神的承接,同时又为当代杭州精神注入了深层次的文化因子。本文将从明清小说中杭州商人形象的存在、社会来源、典型性格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私塾书写具有双重显著倾向:一重表现上层社会私塾生活荒唐逸乐、子弟顽劣放纵;一重表现下层社会私塾生活压抑冷清、学生勤勉清苦.塾师教学态度与学生求学态度呈现出三种断裂的情况:一是塾师认真细致、学生贪玩放纵;二是塾师平庸狡诈、学生聪慧勤奋;三是塾师落魄贪财、学生难遇良师.私塾与鬼怪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塾师与鬼怪身份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中描述的教师主要是私塾教师,其形象主要有才子型、儒者型、迂腐型、无赖型和势利型等类型,且以儒者型、迂腐型为最;小说对教师地位的反映,主要通过教师的服饰、社会关系、生活水平、家庭婚姻等体现出来;明清教师的人生价值基本上在“仕途”不在“教师”,作者或支持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或反对,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有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