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字上:"新"、"快"、"广". 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篇文章.魏巍当年在志愿军某部采访构思"最可爱的人"时,<人民日报>社记者李庄(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也在同一部队采访,并很快写了通讯<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在<人民日报>发表.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人只知"最可爱的人",而不知"万岁的部队";笔者曾将这两篇文章对比着读,毋庸讳言的是,后者确实逊色得多,作者本人也曾坦承"质量平平".  相似文献   

2.
面孔     
魏巍这样的作家有几个 据新华网,1951年4月11日,嵌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今年8月24日,魏巍离开了人世。在新的文学创作时期,我们看不到魏巍式的创作了。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这或许就是一种作家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魏巍驾鹤西去了,新闻媒体刊发有关他的讣告性消息第一句话是:8月24日。曾创作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著名散文家、小说家魏巍因病去世,享年88岁。紧接着见诸报刊和网络的许多回忆、怀念魏巍的文章中,几乎篇篇都说及他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见《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大家不约而同地视为魏巍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标志性作品.  相似文献   

4.
于都 《军事记者》2010,(10):31-32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一篇耳熟能详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想到文章的作者魏巍。这是一篇影响了数代中国人的文章,这是一位被称作“毛泽东时代的战士”、被国人尊敬的作者。因为透过作者描述的“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5.
那是1987年,在高阳县采访,与著名作家魏巍邂逅。因彼此投缘,惜别时他为我写下一条幅:“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事后我把条幅裱好,至今仍挂在室内墙上。魏巍是作家,更是有名的记者。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写下了新闻通讯经典之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觉得他所写条幅上的10个字,可说是对新闻写作要领的高度概括。新闻要喜闻乐读耐人寻味,就要  相似文献   

6.
面孔     
魏巍这样的作家有几个据新华网,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明红 《四川档案》2004,(1):16-18
“最可爱的人”至今仍令我荡气回肠——魏巍。在中国当代学史上,像魏巍这样以一篇章而名扬天下,历经数十年而声名不衰的作家,堪称独一无二。他50年代初写的朝鲜战场长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以空前的头版头条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受到了高  相似文献   

8.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名作与魏巍的名字联在一起。名作问世,很快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指,半个多世纪以来,演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称。魏巍的这部三千馀字的报告文学也因此成为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至今依然作为经典不断地重印。《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但收入语文课本,还译成多国文字发行国外。盲文出版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盲文读物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9.
记得1987年,我在高阳县采访,与著名作家魏巍不期邂逅。二人谈得十分投机,惜别时他为我泼墨写下一则条幅:“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事后我请人把条幅裱好,挂在室内墙上。魏巍是作家,更是有名的记者。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写下了新闻通讯经典之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觉得他所写条幅的十个字,可说是对新闻写作的高度概括。 新闻要让人喜闻乐读,耐人寻味,就要言之有物,这是大家熟知的道  相似文献   

10.
《报刊之友》2010,(6):63-63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河南郑州人,著名作家:1950年,魏巍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时恰逢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作为总政《谁是最可爱的人》封面派往前线的部队文化工作者赶赴朝鲜前线: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看到这种情况:对同一篇作品,有的编者编到通讯集中,有的又收集到报告文学丛书中,如魏巍同志的佳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如此。这样看,似乎通讯和报告文学没有多大区别。平常,我们通讯员对这两种文体也感  相似文献   

12.
本刊短讯     
《传媒》2000,(6)
魏巍创作历程暨《魏巍文集》研讨会,于5月20日在京召开。百余知名人士出席会议。 魏巍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写出成名作——长诗《黄河行》。建国后,他以一曲《谁是最可爱的人》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新时  相似文献   

13.
明红 《档案天地》2006,(1):18-19
很少人知道.作家魏巍曾专门发表过一首献给夫人的诗——《塞外晚歌》:“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这是专为夫人吟歌的一腔衷情。魏老说:在家里,她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14.
因为工作关系,我于最近拜访了住在北京西山脚下的魏巍。魏巍是一位资深的军旅作家,他少年从军,穿了一辈子军装,在军队的培养熏陶下成长、成熟。所以笔耕路上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军队,离开过干部战士。从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到近作《地球的红飘带》,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对人民军队的一往情深。魏老先介绍道:我是河南郑州人,从小爱好文学,十五六岁就开始给报刊写诗歌、散文,但是,真正扶我走上文学之路的是部队,是火热的战争岁月、军营生活。1937年,18岁的魏巍奔赴延安,“抗大”丰富的学习生活,晋察冀边区艰难的战争经历,无…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谈了杂文选材的一个原则:要围绕说理选材。在这一篇里,我们接着来谈谈杂文选材的其它几个原则。 二、怎样选择杂文的典型材料。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是要求精选材料的。杂文一般是“千字文”,短短的篇幅,容不得水分,这决定了它选材要求“精悍”的特点。杂文的这一特点,使它更加挑剔、更加强调所选材料的典型性。 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  相似文献   

16.
刚进90年代,新闻媒介相继报道了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一位“烈士”仍然健在的消息。这位活着的“烈士”,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记述的战斗英雄李玉安。 1991年秋,湖北省竹溪县税务局一位干部向我们提供了魏巍笔下另一名“烈士”仍健在的重要新闻线索。这位干部告诉我们:他在竹溪县兵营乡搞社教时,碰到了一位老人,是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战士。在交谈中,这位干部问老人知不知道李玉安,老人回答说:“怎么不知道?李玉安是我同班的战友。”接着,老人向他讲述了同李玉安一起参加松骨峰战斗的经过。这位老人现年63岁,现名张德礼,原名张贵生,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记述的烈士张贵生同名同姓,一字不差。在向我们提供上述情况时,热心的税务干部还带来了老人的复员军人证,证件上姓名与所讲的情况完全相符。好一条新闻“大鱼”!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县电台、电视台几位同志都准备前去采访。这一情况立即  相似文献   

17.
王晓云 《青年记者》2021,(4):101-102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广州日报推出全媒体特别报道《铁在烧:抗美援朝精神启示录》,以抗美援朝精神为明线,以7大著名战役/战例为落点,以7位幸存老兵、7大历史文物为载体,生动诠释何为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18.
魏魏 《军事记者》2001,(4):10-11
“名篇背后”这个新栏目本期与读见面了。此栏目主要是介绍新闻名篇的成经过和写作经验,以及未写入中的一些鲜未人知的事,既是对名篇的补充,又是“画外音”。首篇我们特选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作的体会章,如果读阅后从中得到某些启迪,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欢迎军内外作给本刊赐稿。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学家,魏巍留给世人的作品很多,但广为人知的是那篇影响数代人的《谁是可爱的人》;作为刻上毛泽东时代烙印的“战士”,晚年的魏巍一直是“继续革命”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捍卫者。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一年秋,湖北省竹溪县税务局一位干部向我们提供了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另一名“烈士”仍健在的重要新闻线索。这位老人现年63岁,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记叙的烈士张贵生姓名一字不差,在向我们提供上述情况时,税务干部还带了老人的复员军人证件。我们很快找到了张贵生。他说,他入伍后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三营九连,与李玉安、邢玉堂、井玉琢等人在同一个班。当时,我们觉察出“三营九连”,与魏巍所写的“三连”不相符。张贵生解释说:“九连在三营即第三连”。张贵生向我们详细讲叙了书常站战役(即松骨峰战役)战斗经过。我们看了张贵生头部,确有不少伤疤。在他的臀部有一个乌黑色深窝,他说是取弹片留下的“纪念”。初次采访,使我们增添了信心。采访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