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芶悦 《科教文汇》2020,(8):107-108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校园欺凌行为屡禁不止,在中小学校园中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校园欺凌行为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曾要求重点关注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发生的通过言论、肢体或是网络等不同手段对学生进行校园霸凌的行为。校园欺凌行为由来已久,基于中小学生仍处于未成年阶段的特点,在班级社会学理论下指导和干预校园欺凌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23)
校园本是少年儿童学习和游戏的成长净土,而近年来频繁被爆出的校园霸凌事件则是一直生长在这片土地的阴暗角落里不曾被人重视的毒花。当前我国民法中《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尚未对校园霸凌做出明确的法律定性,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理只能由学校和家长出力。然而,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的过程中,本应起到最大作用的校方和家长却往往表现出无作为的姿态,将责任相互推诿,造成了法律、学校、家庭三不管的地带。本文以网络热议的集气校园霸凌案为引,以现状-原因-措施的思路论述了校园霸凌的产生和解决,并指出只有通过立法、学校和家庭的联合,才能彻底根除霸凌的毒苗。  相似文献   

3.
陈红  侯聪美  张彬 《软科学》2017,(1):85-89
在对411名企业员工一对一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因子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了员工感知到的组织霸凌伤害状况,分析了其在人口统计变量和组织/工作变量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组织霸凌的呈现形式主要包括领导公开霸凌、领导隐性霸凌、同事霸凌、组织歧视霸凌、工作分配霸凌5个维度;员工感知到的组织霸凌在人口统计变量与组织/工作变量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受领导隐性霸凌伤害水平比较高的员工主要集中分布在已婚、低学历、组织规模比较小、工作年限为4至10年的群体中;感知到工作分配霸凌伤害水平比较高的主要为成长阶段企业中的已婚员工。  相似文献   

4.
朱新亮 《科教文汇》2011,(4):172-173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多。校园稳定关系着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干预能力迫在眉睫。有了对突发事件干预的能力和对策,就可以帮助那些处于危机中的人尽快摆脱困境。稍有疏忽,很可能导致不良突发事件的发生。本文以防止一名精神异常学生出现恶性事件为案例,探讨一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干预和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学业繁重,竞争激烈,往往被家庭寄予过高期望,心理负担过重,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中学生出走、自杀、校园霸凌、迫害动物、网络心理问题等屡有发生。因此需要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调整心态,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国家经济干预行为的规范化运行,在宏观上和一国整体市场、经济命运息息相关,同时还涵盖了市场经济背景下所有人的利益和关切。在伦理上符合"分配正义"之"善",在政治上能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安全,在法律上具备充分的"适法"性,在经济上符合最优绩效原则,是国家经济干预行为的规范化的评判标准。这种交叉的思维方式和多学科的思考方法,不仅对"国家经济干预行为规范化"的认识会更加丰厚和完整,对保障国家经济干预行为的规范运行也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春艳 《科教文汇》2012,(2):32-32,42
学习拖延干预是用各种技术对拖延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达到减少拖延行为出现的频率或程度。本文在对国内学习拖延干预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大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干预方法,希望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拖延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亚静  朱宏泉 《软科学》2010,24(8):58-64,69
以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在首次发行股票(IPO)过程中政府干预行为——批准持续经营时间不到三年的公司提前发行股票上市,对公司在IPO过程中盈余操纵行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与控股股东性质对盈余操纵的交互作用。实证分析发现:在IPO过程中,政府干预提前上市的公司呈现出比非政府干预上市公司有更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在IPO过程中,政府干预的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呈现出了最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非国有控股的非政府干预上市公司,呈现出了较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国有控股的政府干预公司,呈现出了次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国有控股的非政府干预上市公司,呈现出了最低的盈余操纵。  相似文献   

9.
运用Meta分析方法(元分析),对1977~2014年期间发表的42篇实验类文献进行综合定量检验,评估信息型策略对居民节能行为的干预效果,并通过亚组分析对信息型策略的干预时机、干预方式、干预频率、干预时长、信息反馈内容五个调节变量进行了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信息干预策略对居民节能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干预时机、干预方式和信息反馈内容对信息干预策略与居民节能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其中,事后干预优于事前干预,外部反馈和设备监控优于宣传教育;反馈内容上,对比反馈效果最好,其次是环境反馈和评估反馈,标准反馈效果最弱,而信息干预频率和干预时长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孕妇读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论述了女性在怀孕期间,图书阅读行为对她们不良的心理干预作用,调查表明,阅读图书的行为会对孕妇读者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刚 《科教文汇》2011,(19):175-176
美国的WWE摔跤表演赛一向以它的暴力场面著称,而当这一切发生在一群青春期的学生对同学的欺负上,就变得让人匪夷所思,是什么让青春期的学生这一群体变得如此暴力值得我们关注,同时也引起我们对青春期学生群体行为的探讨,以及如何对青春期学生群体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张春凤 《科教文汇》2020,(1):140-141,148
当前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参与对象日渐多元化。构建以学校、师生、家长为主要参与者,以法制人员、心理专家及热心教育的公益人士为辅助力量的学校德育共同体很有必要。构建学校德育共同体可整合各方资源、唤醒公众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交际。  相似文献   

13.
吴丽娟 《科教文汇》2020,(10):157-158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校园危机事件应对是辅导员主要职责。辅导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应对、总结机制,不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本文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高校辅导员应对退伍兵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过程,深入剖析他们的心理危机诱因以及干预的应对技巧,为日后辅导员在应对退伍兵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理论研究的回顾,认为学校、个人及社会网络三者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应对系统、个人自助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三个维度,分析各方力量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时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胡新桃  赵丹 《科教文汇》2020,(5):156-157
在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诸多因素中,大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客观存在。由严重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危机事件早已进入公众视野。全面掌握"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学生"一手信息,并对其进行明确分类、干预和管控,成为预防校园不良影响事件发生的主防线。笔者以新疆某医学院校为例,以"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工作现状下的改革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赛花  黄萍 《大众科技》2013,(7):123-124,126
观察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将30例勃起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根据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以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表(IIEF-5)进行评分。患者在接受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规范治疗一周后,勃起功能指数却较前增高。心理干预能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Policy》2022,51(1):104370
Institutional intermediaries are often seen by governments as avenues for increasing firm level innovativeness. This is because they can provide both information and legitimacy, which enable access to government support. Yet, close engagement with intermediaries may also encourage political interven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emerging markets. Using a unique dataset which consists of the Chinese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 Survey (CMES)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NERI), we explore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support and polit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linkages and firm innovativeness. We find that government support, in the form of tax benefits, and political intervention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linkages and firm innovativeness. We also find that this relationship is contingent upon the degree of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within which firms operate. Our findings therefore contribute to the burgeoning literature that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intermediaries on innovation by exploring both their bright and dark sides.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institutional intermediary research,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innovation literature and offer advice to policymakers and managers looking at improving innovat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