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能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成为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相似文献   

2.
卞佩玲 《山东教育》2004,(26):28-2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教师的建议》第10页)阅读是指从书面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核心是理解,其主要目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自学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下面从以下几方面阐述阅读的现状及意义和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一、数学阅读的现状及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近日,笔者曾就“数学阅读”的意义及方法向我校高中学生问卷调查,调查表明:85%的学生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事,数学是理科,不需要阅读,只要会做题就可以了,73%的学生解题时不是先阅读条件,而是先看题目中的数字,然后作答.  相似文献   

6.
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熟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多读不是盲目地机械重复.多读不能孤立地进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读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读书,使“读”和“思”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7.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课外阅读,享受阅读的愉悦呢?一、从“趣”入手。培养阅读兴趣1.班级布置。一开学,我就在教室里贴上“沐浴书香快乐成长”的班训,通过设计“风采园”,评选“悦读之星”“小作家”,创设班级图书角等,营造一个浓郁的书香班级,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8.
翟莲芬 《广西教育》2013,(25):81-8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阅读正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可见,阅读是提高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积累语言知识、增强外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1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语文书之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差,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我想:他所说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课本阅读,同时也包括课外阅读。有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将决定一个人获取智慧的能力,有没有课外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课外阅读的兴趣应该从小培养,从低年级抓起。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徐志伟 《湖南教育》2003,(21):36-36
关于课外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五花八门,不计其数。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是谁在读书,谁在思考。那种以参考书代替阅读,以老师的现成的结论代替阅读,以填空、简答等考试形式代替阅读,以他人的体会代替阅读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还学生阅读时间、让学生回归阅读文本、进入作者心灵的阅读。它不是“雷阵雨”式的热闹和表面化,而应该是“春风化雨”式的浸入和滋润。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近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导读”、“快读”、“速读”类的浅读图书,纷纷闪亮登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以“快乐、快速、快扔”为特征的浅阅读是不是正好满足越来越忙的学生的阅读要求?现在的学生的阅读状况究竟是怎样呢?浅阅读”是否正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内容越来越浅;速度越来越快;喜欢越来越直白的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桂荣 《教师》2012,(27):71-7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江苏省淮安市新民路小学实际情况,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多年的教学中,确实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温儒敏教授指出:“阅读教学也要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在阅读课中要获取个性化的“体验与思考”.就应该学会“品鉴文心”。所谓“文心”,按照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名著《文心雕龙》中的解释,即为“为文之用心”。  相似文献   

15.
田一平 《今日教育》2007,(6S):42-44
如果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进行阅读.阅读一本本优秀的书籍、一个个优秀的人生,阅读所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和事物,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进行思考,思考哲理,思考人生,那么,思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认真做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将每一件简单的事都认真做好,那么,认真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进行创新.那么.创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所有的行动都优秀了,优秀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34年来.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永红学校走出了一条人性化、人格化、人文化的“三化教育”特色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仲剑峰 《四川教育》2004,(12):42-4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均有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淀,决不是“一张空白的纸”。这个原点就是教学的起点。小学生在进入中、高年级后,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已具备了进行“自主阅读”的条件.因此.教师就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上。本课例,教设计了“你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李丽 《现代语文》2007,(2):69-7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及参考答案的拟定都由教师“霸”持,学生的阅读只是被老师预设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发现、设计问题和提出观点的权利,因此很难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课外阅读,走出校门后的阅读,会有老师帮助设计问题、启发引导他们理解问题吗?其次,对同一文章、同一问题,学生就不能有不同的看法?再者,从阅读的情感看,学生得不到思考快感的阅读能算是成功的阅读吗?从这三方面思考,我深刻认识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高明,决心还学生阅读思考的权利,于是,我尝试了一下“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出题、拟答案,反过来考老师和同学,在意见相左时,说出理由,进行探讨。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温州市小学六年级毕业检测数学试卷,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一种题型,命名为“阅读与思考”“阅读与解答”“阅读与尝试”“读图与思考”,是以“附加题”(满分之外另计分数或等次)的形式出现的。由命名可见,此种题型是以数学阅读为背景,测试学生推理素养,这也是对纸笔测试做的新尝试。数学阅读主要是通过一些情景故事、解题过程、数学家故事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关注显性内容,而且关注蕴含在阅读材料中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隐性内容。数学阅读强调的不是计算的繁难,而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促进数学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个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图书馆馆员要善于利用图书馆阵地,以实现阅读过程最优化为目标,辅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阅读目的,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且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提出要求,“今天大家下去看xx书。”就能达到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阅读——“披文得意”(读懂理解),而且要思考——“运思及物”(阅读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