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图案具有一般石窟壁画图案在功能、组织结构上的特点,并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图案内容、技术特点与艺术魅力。在图案内容上,多为植物纹样,鲜有很多石窟中常见的祥禽瑞兽,原因一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现存壁画大多是南北朝隋唐以后的作品.南北朝时期植物纹样流行.是美术史上的一大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纹样由动物纹样占主体发展为植物纹样占主体的历史性转变。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少有中国本土宗教或神话题材的绘画.因而缺少民族化的祥瑞图案。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图案在技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摩崖壁画与浅浮塑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的鲁班峡谷中,是一处融历代佛教艺术于一体的露天石窟寺。关于石窟的开凿年代,主要有鸠摩罗什修建、后秦白雀年间修建、北周尉迟迥所建等观点。从水帘洞石窟群中水帘洞石窟6号、44号题记与壁画、拉梢寺1号摩崖题记有关信息结合史料记载综合分析,水帘洞石窟群创建年代的上限为前秦后期,下限为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2月。  相似文献   

3.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石窟艺术源自古代印度文化,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有着许多古代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而在众多的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中,麦积山石窟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惟一性。和国内外比较著名的石窟相比较,麦积山石窟在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和佛教造像风格等方面的独特性就会突现出来,这正是麦积山石窟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在甘肃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坡地上。为中国西陲艺术文物的大宝藏,也是边陲民族文化的前驿。北魏时统一北方后,敦煌更加发达。这个地方,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自古以来,人口稀疏,但在历史上和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阳光大道的口子上,汉唐时,凡进出西域,必以敦煌为发足地。它既是边防重镇,又是文化交流与佛教繁荣兴盛的重要地。敦煌石窟分布在瓜沙二州的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国三处,而以莫高窟规模最大,壁画的内容也最丰富。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窟之一,它虽然是佛教的产物,但窟内丰富精致的壁画和彩塑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文化的遗产,莫高窟艺术还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佛教的艺术而获得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要加强对墓葬壁画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有必要从一个学科的高度,对墓葬壁画的研究进行一些方法论规定性的思索。对某一时期墓葬壁画的研究大体可分为这样几个步骤或层次:一、利用传统考古学的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对壁画墓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二、结合文献史料,对墓葬壁画的文化背景、源流及艺术风格等问题的探讨;三、对壁画功能和意义进行解读,从而复原图像与墓葬本身的关系,以及图像与丧葬意识和行为过程的关系;四、将对墓葬壁画的研究扩展到整个文化史范围,努力达到复原古代社会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陇右地区以炳灵寺、麦积山石窟、南北石窟寺为代表的三大石窟群,约有石窟寺建筑50余处.在佛教文化东传的过程中,古代的艺匠们不断改革与创新,使陇右石窟建筑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形制风格,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艺术财富.由于陇右地区地质地理环境相差较大,地域文化非常丰富,因而受地理、地域文化影响,三大石窟群在窟群、审美标准及艺术形式上面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敦煌壁画形式构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壁画在空间结构上与建筑、雕塑的紧密结合,在平面形式结构上随石窟总体艺术布局和表现内容的不同而呈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出敦煌壁画优美的艺术形式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敦煌壁画艺术是宗教艺术与中华民族艺术交融的结晶,对当代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天水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西域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上的石窟文化长廊由此开始向全国辐射传播。佛教石窟艺术在由西域向中原的传播过程中逐步脱离对印式造像的摹仿,与当地的秦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整理、研究、学习天水地区石窟艺术,对于发展陇右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审美等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多样化的地域文化。徽州壁画是徽州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徽州文化艺术的核心,也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徽州壁画的历史成因与历史价值,并从造型特点、艺术风格与内容寓意三方面探讨了徽州壁画创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壁画,学术界对其艺术性和史学价值研究较多,但在壁画修复方面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在以前图像修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麦积山石窟壁画构图特点和破损类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石窟壁画和塑像颜料矿物组成而制作颜料试块,并将制作的颜料试块用于壁画数字化修复。该方法较好地利用了现有的壁画研究成果,并将几种离散的壁画研究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解决壁画修复过程中很难找到匹配样本块的瓶颈,从而实现对破损壁画的数字化修复。  相似文献   

11.
汉代壁画中的车马图像是秦汉壁画历史的结晶,是墓主生活经历的再现,更是汉代历史状况的真实反映。它们既能折射出秦汉时期车马壁画的考古学意义及特有的美学价值,又能反映当时的文化生活和社会风俗,是研究汉代文化的依托和线索。作为重要文化遗产,汉代车马图像的考古发掘、研究,对研究汉代艺术、秦汉历史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临摹复制古代壁画的方法和步骤应是:一是对原壁画进行拓稿拷贝;二是进行描稿和敷彩;三是进行最后的制作。同时在临摹复制中要注意了解原壁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好原壁画内容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使最后制做出来的作品,不仅“神”“形”兼备,还可具有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庄电一 《阅读》2023,(24):45-48
<正>富丽堂皇的艺术、博大精深的内涵、穿越时空的魅力、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这是敦煌莫高窟独特的价值。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这座世界闻名的宝库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石窟的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这种以泥土、木材、麦草和颜料构成的脆弱艺术品,要永久保存是难上加难的。如何才能减少石窟病害、延缓彩塑和壁画衰老?如何才能将开放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论乾陵文化     
乾陵文化包括乾陵的建筑、17座陪葬墓、乾陵石刻艺术、唐墓壁画等内容,是中国古代陵墓文化的典范之一、盛唐文化的辉煌体现、各民族友好关系的生动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镌刻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即公元559年。题记对研究陇右石窟造像建造时代及北周时期陇右风俗、地理、官职、民族等社会情况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考察.题记书风表现出雄强英武、朴拙浑厚的魏碑风格,峻利刚健的线条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与北魏龙门造像题记一脉相承.散发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放泼辣气息。它上承魏晋,下开隋唐,是书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6.
秦州古地有众多的文化遗存 ,麦积山石窟以其历史与艺术的双向构成独具魅力。特别是麦积山石窟中的西魏造像风格承前启后 ,既注重写实、精练求美 ,更重视推陈出新的艺术表现。其塑造技法炉火纯青 ,塑像件件精彩 ,形神感人 ,艺术性之高在全国亦为罕见。值得一提的是它以历史现实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 ,对佛教艺术进行人情化、世俗化地艺术加工与美化 ,同时也映射出了其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7.
唐乾陵陪葬墓室的壁画 ,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宫廷画师们在继承了汉魏以来艺术成就的基础上 ,吸收了民间和外来艺术中的营养 ,使壁画艺术达到了唐时的空前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18.
傩面具艺术是古代巫术傩祭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也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池州傩面具艺术面临的危机出发,尝试利用现代教育传承和艺术设计等方式,通过加强与池州旅游业的结合,对池州傩面具艺术进行保护、传承与开发,争取创建有池州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19.
壁画作为建筑物的附饰部分,通过建筑与绘画的相互适应,达到建筑的实用性与绘画的感染力的和谐统一.壁画既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又具有建筑的装饰与美化功能.是构成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设计除了研究壁画自身元素之外,更多的是应当探索人与壁画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和人的接受状况,使公众真正接受与喜欢壁画,使壁画真正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荆州  余静贵 《职大学报》2014,(2):54-58,107
巫文化是中国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原始文化的主要构成。文化概念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就楚文化而言,楚艺术代表物质文化,巫文化是楚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楚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离不开楚巫文化的研究,其思想表现形态主要有降神和通天。楚国巫文化影响下的楚艺术同中原北方地区相比风格特征迥异,其造型夸张、构成抽象、色彩繁复,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奇幻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