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长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往往望子成龙,急于求成.在家中,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慢了,唠叨着打断孩子,立刻包办,孩子没有机会尝试、学习;课堂上,当孩子学到“瓶颈“时,教师没给孩子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为完成教学任务,将知识硬灌给孩子,孩子成了“容器“.试问,没有了土壤,种子如何发芽?……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同样在管理过程中园长也应该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教师成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世界观、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园长应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尽量避免太多的横向比较,而是重视教师自身的纵向发展提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和教师一起规划各自的发展方向,形成个人"成长计划",并设计了"教师自我成长表"(附后),把教师推向评价主体者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养育孩子不单单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机会,一种重新审视自我和成长的机会。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中,与其说是作为家长引领孩子逐步认识和接触这个世界,不如说更多的是孩子帮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成长。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感悟和反思,孩子的成长有时候会无形中教会我很多道理。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在高二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懒散、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平时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中,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居多.许多老师也发现,性格有明显缺陷的学生,大多有“隔代教育“的影子.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幼年时,跟父母相处的机会很少,与父母的感情不深,往往性格内向.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在一个一个地犯错的过程中,才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他们体验错误,也在错误中学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习惯了自以为是地剥夺孩子体验错误并在错误中获得经验的机会,总想以最简洁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殊不知,正是这份“好心”让孩子一点点变“懒”了,一点点不自立了,  相似文献   

6.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本期“家教话题”请青年作家孙侃先生来谈关于让孩子犯错误这个话题。家长们也许都深有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问题是有了错以后家长是一味的斥责、体罚昵,还是引导、分析,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使他从错中得到锻炼,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孙侃先生在文章中已表明了他的观点,我想,这个话题是会让家长感兴趣的,欢迎来信来稿,我们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14,(27):188-189
幼儿期是人成长过程中最稚嫩、最易受伤害的时期,同时幼儿期又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和可塑时期,因此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教师应该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日,笔在高二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懒散、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平时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中,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居多。许多老师也发现,性格有明显缺陷的学生,大多有“隔代教育”的影子。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幼年时,跟父母相处的机会很少,与父母的感情不深。往往性格内向。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十万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对话、谈心、聊天以及书信交往、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成长”与“成才”教育进行了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11.
在作者看来,他是关心孩子成长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真心的宽容和接纳,以一个老师的胸怀来正确对待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要知道,每一次机会,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美丽的希望”。作者认为,他通过和学生签合同的方式,让学生如愿地考上了大学,给了学生机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这一案例中,作者采取通过和学生签合同的方式教育学生,从结果看,“学生上网”这一事件似  相似文献   

12.
尉氏县实验小学始创于1908年,她的前身是我国著名的辛亥女杰刘青霞创办的“华英女校”。近年来,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中,通过“赏识教育”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成长环境,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从小树立“我能行”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一、提供机遇,人人享有平等表现的机会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让每个学生在实验小学都当半年小干部”的设想,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当“中队长”或“小队长”,学会服务,学会合作,锻炼自己,展示自我,从而相信“我能行”。二、承认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孩子一出生,就进一个积极的自我成长的参与者,他们探索周围环境,学习人与人交流,形成对击围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孩子的成长需要足够的学习机会和支持性环境,作为教师,要为孩子搭建成长的“脚手架”。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位家长 ,同时也是老师 ,在此我以家长的身份呼吁 !也告知我的同行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有做错事 ,说错话的时候 ,当孩子有错时 ,请老师给予正面的教育与引导 ,多些宽容和关爱 ,而不要恶语伤害 ,敌视挖苦 ,要给孩子重树自我的机会 ,不要从此给孩子“判无期”使其永不翻身。更不要冲动草率行事 ,盲目武断 ,委屈孩子 ,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 ,这就是自尊心”。“给儿童以欢乐 ,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是教育的一条金科玉律”对…  相似文献   

15.
罗华 《四川教育》2003,(2):67-67
成长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往往望子成龙,急于求成.在家中,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慢了,唠叨着打断孩子,立刻包办,孩子没有机会尝试、学习;课堂上,当孩子学到"瓶颈"时,教师没给孩子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为完成教学任务,将知识硬灌给孩子,孩子成了"容器".试问,没有了土壤,种子如何发芽?  相似文献   

16.
成长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往往望子成龙,急于求成。在家中,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慢了,唠叨着打断孩子,立刻包办,孩子没有机会尝试、学习;课堂上,当孩子学到“瓶颈”时,教师没给孩子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为完成教学任务,将知识硬灌给孩子,孩子成了“容器”。试问,没有了土壤,种子如何发芽?一次,学校安排孩子课间吃橘子。孩子们看到黄橙橙的橘子高兴极了。可这些家中的宝贝,拿到橘子想都不想,又递给我:“老师,帮我剥橘子!”不一会儿,我周围伸出许多小手,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让人忍不住…  相似文献   

17.
自信是在追求自我价值过程中获取人生成功快乐的基石,自信的形成需要不断锻炼能力,在"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断得到肯定.而在培养孩子自信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避免犯一些常识错误,要给孩子制造机会,让其多做事,多给予肯定,从而提升自信.  相似文献   

18.
法国18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卢梭从自然主义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教育适应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育,提倡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天性。审视我们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是否有戕害学生并使学生错过发展某种能力,不给学生自我发展空间和机会的现象,答案是肯定的。英语教学中长期使用“满堂灌”、“满堂问”,势必造成这样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四川教育》2002,(6):14-15
课改实验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实施得怎么样?村小的教师能适应吗?农村孩子喜欢吗?在学生“成长教育”中,交流合作、心理健康、性教育等薄弱点又该怎样突破?在郫县,记者开始了追踪……  相似文献   

20.
王贞虎 《家长》2014,(8):21-2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的收放是一门重要的功课。当父母的总会替孩子做一些“为他好”的决定,殊不知在这同时,也浪费掉不少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