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作文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各种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写作和修改是作文教学的两个方面,而修改是更高层次上的写作,是对写作的延伸和提升.既然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写作和修改的主体就应该离不开学生,作文教学中就不应该把写作环节分配给学生,而把真正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修改环节却割让给教师,从而导致把写作和修改这两个方面截然分开错误做法.教师少批学生多改的作文教学观点是对作文教学的积极尝试和实践.只有做到教师少批学生多改,作文批改才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小学生都有作文心理障碍。一线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加大学习力度,提升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降低作文要求,让学生愿意写作;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乐意写作;加强平时的阅读,让学生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小学生都有作文心理障碍。一线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加大学习力度,提升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降低作文要求,让学生愿意写作;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乐意写作;加强平时的阅读,让学生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良好的作文能力是高中生必须的语文素养。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同时也是难点所在,尤其在民族地区,因为受到特定自然与人文环境、学生基础、教师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学写作教学水平提升缓慢,语文教师需要立足实际,认真研究和探寻提升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的众多教学环节中,作文环节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值得每一位教师的认真对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到,课堂内的作文教学和课堂外的作文教学是有所区别的,切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除此以外,教师也需要留意到,学生对教师在作文本上的评价十分在意,教师要能够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征充分利用评价环节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沟通。由此,每一位学生的协作学习兴趣都能够有所提升,自然可以在小学阶段扎实自身的写作基础,并为今后的写作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素养阐述自身的观点,希望可以为广大同仁提升班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都在走着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拟题(确定材料或话题),提出相关的写作要求或粗略地点拔写作技法,学生下去天马行空地写后交上来完成任务,最后是教师走马观花地评改,用放之四海皆准的评语龙飞凤舞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敷衍了事.如此的作文教学过程只能让学生的写作激情消失殆尽,不要说学生的真实性情得以自由发挥,写作素养得以提升;教师也只能在所谓的作文评改和点评中疲于奔命.如此作文教学与评改的境况,使每个语文教师感到迷惘!于是总在思索:要如何才能让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又能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91):29-30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小学生的作文性质又不同于中学生的写作,更需要语文教师的及时指导和认真点评,通过课堂上的作文训练和反复修改,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笔者结合自身作文指导经验,提出以下五点优化高年级作文指导的教学策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培养生活作文意识;创设轻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挖掘阅读文本内容,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注重阅读,以读促写不断提升;作文评语融入情感,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相似文献   

9.
对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苦差事。然而,教师批改越认真,学生越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修改,对作文反而越来越惧怕了。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作文评改,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够把广大教师从评改作文的苦海中解脱出来。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只有参与整个写作与评改的过程,成为写作与评改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学生而言,作文创作其实就是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一定的主题在结合感受和遐想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过程。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情和教学内容,适当拓展阅读内容,夯实学生创作基础;创新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舍弃华丽辞藻,做到有感创作。  相似文献   

11.
李健秀 《现代语文》2009,(1):136-137
中学写作教学处于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学生写作话语权的丧失以及由此造成的被动心理,缺少有素的教学引导和专题训练,以及对文字和语言的深刻感受力。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认真反思作文教学本身,本文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初中生特点,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其切入点有三:其一是探究心理、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中,应该力求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作文教学要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教给学生作文方法,教师要善于研究、认真总结、勤于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一定会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唐为霞 《教师》2011,(30):62-62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流程中,已经习惯于将题目确定下来,然后纲要性地提出几点意见或是要求,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学生自由发挥。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学生一定会认为作文写作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其实,只要学生对作文写作具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到作文写作与学习之中。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优化教学活动过程,提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二次作文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二次乃至多次写作,从而改善写作品质,提升写作水平。淡化写作前的指导,加强写作后的讲评,写作前少一些束缚,写作后多一些讲评,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先查看病情,对症下药,再开出处方,这需要教师有语言敏感力,提高语言审美力,发现学生的语言个性。二次作文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点评和引领。当学生完成第一次写作后,教师要研读学生的语言,找到共性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导他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的同时,还应重视讲评过程,如,在讲评过程中提出学生容易跑题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到在写作之前应认真分析写作要求,明确要求后构思写作。此外,对于作文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相互批改作文,学生在批改过程中了解对方和自己写作时的优点和问题,逐渐明确如何写作,以改正不足之处,写出内容丰富、语句通顺的作文。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作文教学当中,广大教师应该做到"提倡学生自由创作".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性格以及兴趣来让学生在作文写作当中自由发挥,使学生的个性、思想在作文当中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教师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可以说是做到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高中作文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提升学生在作文写作当中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写作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为了考试而机械地写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以下,我就凭自己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近年来得到的一些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作文,不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一次又一次心路历程的再现,因而教师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对学生作文进行具体的引导,而且更要在作文评语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待人处世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对话,从而共同提升写作素养。一句话,作文评语亟需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仇洪武 《考试周刊》2010,(51):32-3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感情,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写作态度,不是外加的东西,而是应有之义。如何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每名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又需寻觅良策扎扎实实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学生的写作素质普遍偏低,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怕写作文。这些现象,表现在学生身上,而实质是教师的教学思想的问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实行改革,努力推行作文教学的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写-评-改”作文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二次作文"训练中,教师从夯实学生写作基础、明确"二次作文"写作要求、修改表达方式和教师进行科学指导方面入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俞玉春 《考试周刊》2014,(34):64-64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不仅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教师也对作文教学感到束手无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作文教学举步维艰.要想成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应找出作文教学中的不足,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和改进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