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该文先对慕课、翻转课堂、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三个概念简要叙述,然后分析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并从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兴趣、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三个方面介绍“混合式”慕课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最后从教学准备、课程设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合式”慕课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为更多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习得更多的知识。本文主要以《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对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辅导”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期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化学课堂“引课”效率,改变引课缺乏目的性、激发点、激情度、有效度的现状,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课堂实践中,笔者拟从“引课的准备”、“引课的方式”、“引课的反馈”三方面对提高课堂引课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潜心研究,以实现课堂转型,减负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唐瓷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12):191-193
MOOC引起了全球高校的普遍关注。“校园慕课”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MOOC的优势,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在线学习深度融合,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方式开展教学。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态度及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学校配套政策等方面研究了影响“校园慕课”的因素,从“课前-课堂-课后”的资源组织、师生活动、交互方式等方面开展了“校园慕课”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成了思政课教学的软肋。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及时且有必要,“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模式是对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榜样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可感、可知、可学。高校在推动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中,需进一步重视学生榜样在思政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加强学生榜样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实践机制、创新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云端课堂”是教育技术快速发展衍生的产物,思政课构建“云端课堂”具备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现代的内在优势,但在课堂系统性、实效性与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教学改革的推进,为思政课构建“云端课堂”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投入有限及教学环境复杂的外部挑战。文章基于SWOT,从立足内外优势、补齐自身短板、规避外部风险等方面,探索了思政课构建“云端课堂”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研究生翻转课堂有效教学,为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提供一个参照系和路线图,这是推进研究生翻转课堂理念和实践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目标—活动—评价一体化思路的引导下,兼顾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习+课上主动学习”这一固有的结构,初步设计了一个由“课程设计”“课前学习”“课堂参与”“反馈与评价”“学习成果”五个一级指标构成的研究生翻转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框架。这一评价框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初步验证。对于这一评价框架,教师可以灵活应用,采取各种变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一直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设一个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和谐交流、双向互动的生态课堂,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头戏”,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课堂教学气氛的协调性的“四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职C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课时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等问题,该课程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介绍“微课”的相关概念、特征、三种主要的制作方式以及翻转课堂的概念之后,介绍C语言教学中“微课”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法以及实施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和实践遵循。“大思政课”之“大”,从思想维度看,主要体现在坚持系统思维和全要素理念;从实践维度看,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时空突破、教学路径的方法优化及教学评价的体系完善等方面。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善用“大思政课”,正确处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能让课堂“有声有色”地进行,真正颇有实效地完成教学。以教学《欢庆》一课为例,整堂课的教学有多媒体课件“相依相伴”,在“有声有色”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面临教学理念重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和教师教学统筹联动的挑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彰显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价值意蕴。然而,受一些因素影响,“基础”课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探索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实践路径,从教学理念的更新、线上教学的丰富、线下教学的充实等方面入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实施探索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事先“预设”,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教师的“预设”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由教师“预设”、情境问题由教师“预设”、问题的答案由教师“预设”、课堂进程由教师“预设”、课堂练习由教师“预设”、课堂小结内容由教师“预设”……。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预设”准确、课堂上“预设”任务完成得好的课就是好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章节统领课教学过程及教学构思的回顾,既分析“章节统领课”与“章节复习课”的区别与联系,又展现“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说’,从简单开始生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应有的存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的课堂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王娇杨 《考试周刊》2010,(6):209-210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课堂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何在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一堂有效的课堂探究课是以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主,还是以教师的“课前预设”为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以“葡萄糖结构的探究”这堂课为例来谈谈对有效的课堂探究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思政课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课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是本体圈层,加强顶层设计是基础圈层,营造良好氛围是条件圈层,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圈层。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良好生态的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系统观念,坚持“跳出课堂看教学”的辩证思维,贯彻“围绕教学抓落实”的战略举措,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落实中央要求不力、课堂监管流于形式、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不畅、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其他课堂不能与思政课堂形成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出常态课的精彩是每位教师的教学梦想,新课程背景下精彩课堂是预设与生成共舞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如果教师能做到课前有意设“套”,课中善解“生”意,智慧处理“意外”,那么,教学生成就会随心所愿,课堂精彩自然在随“意”间看似无心中浑然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为回答“如何破解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这一实际问题,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206名高职学生的深度访谈记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质性编码,构建了包括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和高职思政课教学制度四个核心范畴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成因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不足、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压抑、“功能主义”的制度干预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形成原因,基于“需充分重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需充分发挥师生间‘文化反哺’的机制优势”“需充分认识到师生间‘授业关系’与‘观演关系’的转换”研究启示,从完善思政课教学设计、构建主流舆论环境、掌握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培养“意见领袖”四个方面提出应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