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江苏"08高考方案"中,语文的分数升到了200分,那么作文的比重也一定会相应地增加。从来信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作文成绩。近年来,"文化散文"或者"诗散文"在高考作文中甚是流行甚至有泛滥的趋势。这种类型的文章很好写,且适应面又广,所以很受同学"欢迎"。但是,如果文章一落笔就是李白、杜甫,屈原、岳飞,不仅阅卷老师会"审美疲劳",而且也会使得文章显得空洞无物。很多老师发现,如今的同学已经很难再写好一篇朴实的记叙文了。其实,一篇感情真挚、文采斐然的记叙文很容易在堆满古诗的"诗散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下面这位同学的困惑或许代表了很多同学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都不限文体,所给题目都能写各种体裁的文章。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看,很多同学都不太敢写记叙文,怕拿不到高分。然而,历年的高考评分结果,却呈现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有很多的高分甚至满分记叙文作文。笔者参加过多年高考阅卷,和其他阅卷老师都有共同的感觉经历:当看着大量几乎相同面孔的议论文,差不多有一种审美疲劳时,突然出现一篇很优美很感人的记叙文,这时就极易打高分。  相似文献   

3.
高考作文不限文体,选写记叙类文章的同学很多。虽然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但因为学生作文本身扣题不够明显,再加上阅卷老师批阅一份试卷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字斟句酌,因此在被判跑题、偏题或题意不明的作文中,记叙类文章明显偏多。所以,如何扣题成了记叙文写作的头等大事。为了使选写记叙类文章的同学不再吃亏,现以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为例,介绍三种记叙文扣题的方法。一、议论点题法在记叙文中适当地议论,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收到彰显主旨的效果,便于阅卷老师对文章是否切合题意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例文分析:2001年《…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新材料作文",有人说写议论文是趋势,写记叙文就死定了。但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新材料作文"对文体根本没有限制,完全可以写记叙文,且有受阅卷老师偏爱之迹象。既然记叙文容易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那我们该如何去解决相关问题,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来呢?归纳起来,就是涉及新材料作文记叙文写作中切题、选材及写作技巧运用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考作文大多是记叙文,不少同学的作文在中心材料和思路结构方面都很不错,可是写人叙事只是概括地表达,给阅卷老师留下的只有事情的大概,具体的信息就无从知晓了。内容具体形象,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体形象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呢?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不限文体,选写记叙类文章的同学很多。虽然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但因为学生作文本身扣题不够明显,再加上阅卷老师批阅一份试卷的时问有限,不可能字斟句酌,因此在被判跑题、偏题或题意不明的作文中,记叙类文章明显偏多,所以,如何扣题成了记叙文写作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7.
正最文艺评语——广西玉林周蕾梦我遵循老师的"记叙文写作一般程序",根据以前某篇随笔展开去写,结果老师没有打分。她的评语是:文章看上去像诗,也像散文,又像歌词,所以我写了"四不像",没打分。婷婷:周童鞋的作文一定给老师留下了"不明觉厉"的印象。其实老师的评语可以换一种更文艺的说法:像雾像雨又像风。  相似文献   

8.
笔者发现,在近几年铺天盖地的考场作文中,八成以上的考生会选择写记叙文,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无可争议的首选文体。虽然记叙文写起来相对简单,但也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倘若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写一般考生不敢轻易尝试的议论文,一定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有同学问,高考作文怎样才能让阅卷老师感觉到真实?我的回答很普通:真实,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不虚假。例如你见到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你硬要叫他一声"小帅哥",人家会觉得你这话很虚伪,很假。作文也如此,写记叙文,如果你胡编乱造,就很容易露出虚假的尾巴;而如果你写议论文,你看看以下片段就可以知道什么是虚情假意了:  相似文献   

10.
<正>写中考作文方面的文章,似乎也免不了拾人牙慧之嫌,但从中考作文阅卷角度,教给同学们一些应试技巧,帮助大家精心营造出中考作文的更多"亮点",也很有必要。1.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这适用于自拟题和半命题作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一扇"窗口",也是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拟定标题是学生概括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往往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惊喜,让他们带着良好的印象阅读下文。新颖别致的标题往往符合下列条件:切旨,标题吃透材料精神,把握其主旨;切体,"淡化文体"不等于文章无体,拟题要合乎体裁。如《如诗的秋天》宜写成写景抒情散文;《秋天的故事》宜写成记叙文;《秋  相似文献   

11.
正纵观近年来高考高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传统"中规中矩"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得高分的相对较少,而那种文笔优美、情感细腻,兼有记叙、抒情、议论性质的作文,往往却比较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本文就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记叙性散文。一、巧对比,区分叙述模式记叙性散文兼有记叙的情节需要和散文的抒情需要,但是又不是简单的记叙文与散文的叠加。从叙事上来说,  相似文献   

12.
<正>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反映,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非常地"难看"。理解这个"难看"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学生写的记叙文质量太差,内容上、形式上缺乏新意,千篇一律,显得很"难看";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师同样题目的作文一批改可能就是几十篇,如果写得很机械、死板,自然读起来味同嚼蜡,所以不少教师在阅卷时批改作文"难以卒看",基本上看看开头、结尾,对主体内容扫一眼,也就能够对文章水平判断个差不离了。当然,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作  相似文献   

13.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占分比重较人,是中考的重头戏。但有些考生在是考作文中却失分较多。笔者根据多年阅卷经验发现,这些作文往往存在一些“硬伤”。关于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一篇作文的第一印象。近年中考很多省市是供料作文或话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文题  相似文献   

14.
好的场景描写应该是点面结合,能调动人的各种感官,从视觉、嗅觉、听觉到联想想象,加上各种描写,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字里行间给人一种很直观的画面感。而我们有些同学的片段却比大作文还要长,甚至很多同学都有这个困扰:想写长的时候写不长,想写短的时候也写不短。总结了同学们的场景描写作文片断后,我发现,很多同学根本没有场景描写,仍旧在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而这记叙文中都是以交代事件来龙去脉为主,只会记叙,不会描述,下面我们就结合例子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15.
好的场景描写应该是点面结合,能调动人的各种感官,从视觉、嗅觉、听觉到联想想象、加上各种描写,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字里行间给人一种很直观的画面感.而我们有些同学的片段却比大作文还要长,甚至很多同学都有这个困扰:想写长的时候写不长,想写短的时候也写不短.总结了同学们的场景描写作文片断后,我发现,很多同学根本没有场景描写,仍旧在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而这记叙文中都是以交代事件来龙去脉为主,只会记叙,不会描述,下面我们就结合例子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高三学生写作文,多数是以写议论文为主,写记叙文的不多。究其原因,很多学生都觉得写不好记叙文,或写起来不合文体要求、不善于描写、不会安排叙事结构等,硬着头皮写出来的记叙文也大多选材普通、结构简单、语言贫乏。每次跟学生讲记叙文时,学生通常会说:"老师,我也很想写好一篇选材新颖的文章,但是我的生活真的很简单,每天都在教室、食堂、宿舍这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写作要求之一都是“文体不限”。命题者的“文体不限”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尽管如此,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了记叙文,因为,对阅历不深的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好写,也容易打动阅卷老师,从而拿到高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我认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8.
中考作文,由于文体不限,同学们写得最多的文体莫过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因为这种文体大家最熟悉,教材里出现得最多,同学们平时训练得也最多,以至于大多数同学在中考时都喜欢写记叙文。这种现象极易造成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难以分出高低,影响考生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们一线的老师想尽了一切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是我们教师应该会发现,我们的讲解也许会让很多作文的结构变好了,语言也有可能变美了,但是作文的灵魂依然是"涛声依旧"。其实,我认为作文灵魂的关键是要有一颗厚重的心,而我所说的"厚重"其实是指作文的主题灵魂的深刻性。比如说以《布鞋》为作文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一个同学的作文通过布鞋写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这个主  相似文献   

20.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海棠本不引人注目,但是因为有红红的花蕾就吸引了大家的眼光。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尤其是中考作文,想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文章中心是否切题,就需要你在作文中恰当地点题。我多年参加中考阅卷工作,发现很多同学的文章立意不错,但是缺少前后的点题,让人感到文章与题目或话题联系不紧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