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檀晶 《图书馆杂志》2002,21(9):76-77
宁稼雨先生《中国文言小说提要》(1996年齐鲁书社排印本)“共收正名2648种,异名577种”,合计3225种,近百万言,是一部提要式小说目录。在此之前还没有类似这样的一部书,因此该书出版后,不仅在小说界,而且在整个传统学术界,都受到广泛关注。因为文言小说涉及的内容极广,远不限于文学,至于各书的版本、著者、真伪、存佚、篇卷等纷繁问题,更是难以理清,这样一部书目对学界来说是十分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小说研究的兴起,民国学者编制了数量可观的通俗小说书目。这其中绝大部分书目已为当前学界所掌握,但仍有一种重要的小说目却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尘封于民国的报刊中不为人提起,这就是黎锦熙先生的《史传演义举目》。《史传演义举目》上承黄人的《小说小话》,下启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民国通俗小说目录发展的中间环节。《史传演义举目》作为"第五库书目提要之一"直接服务于黎锦熙的语言学研究,在客观上却推进了通俗小说目录的变革,反映了一种学科外力对小说研究的影响。这对当前开展跨学科研究实践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游翰稗编》现存明万历刻本,藏国家图书馆,作者署名梁溪无名生。袁行霈、侯忠义《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书目》题佚名氏撰;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朱一玄等《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等俱依刻本题梁溪无名生。但此名实可考。  相似文献   

4.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书库于一九六四年七月购入一部题为“文富堂梓,《绣像二度梅全传》之说部,现藏于该馆。此堂刻本,不见著于孙楷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郑振铎《西谛书目·小说类》,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等各家相关书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小说史上,作为古代小说两大系统之一的文言小说有着突出的地位。从先秦两汉到隋唐五代,古代小说经历了一个从孕育、产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的文言小说创作可谓一枝独秀。宋元以后,通俗小说异军突起,(水价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不朽巨著纷纷问世,文言小说创作也不甘寂寞,涌现出(聊斋志异X(阅微草堂笔记)等名篇佳构,虽不能与通俗小说创作所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论,但数量之多、涉及内容之广、影响之大,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对于文言小说的整理、研究开始走向全面…  相似文献   

6.
1989年到镇江图书馆访书,见到小说《触目惊心》残卷,以为是普通流行的本子,未予抄录。回南京后,查已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与其它介绍小说书目的书籍,皆未著录,又求教明清小说专家,方知是稀见小说。1993年5月,抽空到镇江,将小说残卷全文复印了下来。今作一叙录,以告小说研究界。  相似文献   

7.
《今古奇闻》乃晚清一部短篇白话小说集,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下简称《孙目》)及江苏社科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下简称《提要》)等书记载,存世有三种版本,一为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东壁山房原刊本,二为光绪辛卯(1891)北京坊刊本,三为光绪辛卯(1891)铅印本。笔者查阅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东壁山房原刊本,书为聚珍版,凡六册,扉页题“上元王寅冶梅氏选”,扉二有牌记“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孟夏开刻”,卷前题“东壁山房主人编次,退思轩主人校订”,前有序言,署“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夏四月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著录建国以来问世的宋元小说研究专著、史论、备本、选本和工具书等。有些虽撰成于建国以前,但建国后又再度重印,且影响较大,也予以收录。宋元小说研究内容所占篇幅较多的通代研究著作、工具书和兼收宋元小说的通代作品集也酌情列述。限于篇幅,除重要专著外,其他文献一般不作解题。研究著作《宋元小说研究》,程毅中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列入《文学遗产丛书》。作者认为一向以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对举的观点不够准确,在对中国古代小说史进行宏观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古体、近体两大系统之说。《宋元小说史》,萧相恺…  相似文献   

9.
明代私家书目中小说类目的变迁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8,30(1):128-130
东汉至宋元,古代目录著作中小说类目的形式与内容一直沿袭<汉书·艺文志>,无所更替.明代私家书目中小说类目的著录形式开始打破四部成规,甚至直接把小说从子部析出,转而著录于史部或其他类目;著录内容也开始全面突破,除文言小说外,话本小说及章回演义小说等通俗小说皆有较多著录.分析了这种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新开拓──读《鸿沟与超越鸿沟的历程》张利群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是中国文学的主体形式和发展流向,从而决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性特征,决定了唐诗宋词的正宗、正统的地位。难怪外国人,甚至一些国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知有诗,而不知还有群星推...  相似文献   

11.
广东清末木刻本通俗小说《煲老鸭》是笔者在旧货铺偶然发现的。此小说是最早的以广州方言写成的通俗小说之一,广味十足,书前附有版画十幅,此小说未载于国内外相关书目,国内各大图书馆均未收藏。《煲老鸭》一书对于了解晚清通俗小说的发展、广州的民间出版、版画艺术,社会风尚,乃至文学地缘特征的形成,皆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涉及宋元明清通俗小说五百余种,收录词条约两万。该书不仅有利于读者阅读理解古代通俗小说,而且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深入研究,近代汉语的源流探讨,乃至现代文学创作的借鉴揣摩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通扫北》又名《罗通扫北演义》、《说唐罗通扫北全传》,四卷十五回,(清)无名氏撰。孙楷第编《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时尚未收入此书。《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把《罗通扫北》一书收入进去,并介绍了英文堂本的目次,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笔者今年八月在泰国曼谷(塔瓦苏吉)国家图书馆中看到线装本《罗通扫北》一书。封面题《绣像说唐罗通扫北全传》,内封题《绣像罗通扫北演义》,标题《说唐罗通扫北全传》,版心题《绣像罗通扫北》,1册4卷15回,开本15×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代,通俗小说和戏曲全面繁荣,刊刻甚夥,流传至广,爱好者多有收藏。如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称:“茂苑野史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甚富”。(或谓绿天馆主人、茂苑野史氏即冯梦龙)收藏戏曲者似又在小说之上,李开先自称有金元词曲1750余种(《闲居集文集》卷六《南北插科词序》),汤显祖也“自言箧中收藏,多世不常有,已至千种,有《太和正韵》所不载者。”(姚士粦《见只编》)至于藏曲数百种的,更不乏其人,如孙(金广)、祁承(火業)、刘承禧、沈璟等。与此相适应,一些私家书目也开始著录通俗小说和戏曲。其中最受世人重视的有高儒《百川书志》、周弘祖《古今书刻》、晁瑮《宝文堂书目》、徐(火勃)《红雨楼书目》、钱曾《述古堂书目》、《也是园书目》、祁理孙《奕庆藏书  相似文献   

15.
线装书局新近出版了一部明代前期的小说集《文言话本小说》(林辰、苗壮主编)。乍看起来,是一般的作品集:略翻检,却发现编者独具匠心,把读者的学术兴趣直引入小说研究的另  相似文献   

16.
巾箱本始于南齐,盛于南宋,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版本。由于它体积较小,携带方便,自南宋起就成为士子科场作弊的工具,因此历来不受重视。到了清朝,巾箱本因统治者的喜好而风行一时,其中又以巾箱本刊刻的文言小说数量为最多。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证实巾箱本在清代文言小说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于今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目前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志目录《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稀见地方志提要》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北京图书馆藏普通古籍总目》中的方志部分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其在编纂和著录体例以及考订和著录的准确性方面各有优劣.因此,我们应从地方志的排序,地方志书名、责任者、版本的著录,内容提要的纂写等方面入手,找到编纂地方志目录更为科学、合理的体例.  相似文献   

18.
《西京杂记》《续巳编》为明代隆庆年间刊行的文言小说,题杨穆、郎瑛著。目前可知此二书最早见于《类编古今名贤汇语》丛书,后又被节录、收入《说郛续》。明后期特别是入清以来,《说郛续》本被诸家书志沿录、注引不辍,然此二书之性质实大有问题。笔者今据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今贤汇说》《类编古今名贤汇语》,考证《西京杂记》《续巳编》为伪书。希望可以订正相关著录。  相似文献   

19.
对《四库全书总目》书目提要在目录学上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与总结,指出了《四库全书总目》书目提要对于机读目录3字块著录的宏观启示.并具体的分析了3字块有代表性的字段.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