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利用黄河源区12个测站近45a的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EOF、小波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对黄河源区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变化均具有很好的整体一致性,反映了年平均气温在1960s到1980s期间一个较为平缓的增温过程,1980s后期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平均气温的增温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大致相同,以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小波分析显示,黄河源区的年平均气温在近45a里主要存在着2年和4~6年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14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在空间分布上,结合EOF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表明,源区中南部升温幅度较小,东部和北部较大,以源区北部升温率最高。另外,各季节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东部季风区秋季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通  陈少勇  高蓉  张燕霞 《资源科学》2009,31(10):1740-1748
利用中国东部季风区375个测站,近46a年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REOF、Mann-Kendall、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季风区秋季气温的变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东部季风区秋季气温增温明显,1961年~2006年46年期间增温率为0.22℃/10a,其中11月份增温最大;从1974年开始气温呈增加趋势,1987年有一次显著突变;秋季气候变暖中,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存在区域差异,大部分地方以最低气温的升高为主,而中西部最高气温的增温比较突出;②秋季气温的稳定性,黄河南部高于北部;③季风区大多数区域秋季气温变化有明显上升趋势,增温率从南向北增大,气温变化趋势不显著的区域主要在季风区的南部;④根据REOF分析,将该区秋季气温异常细分为北、中、南、东南和中南5个分区;全区性的前10个偏暖年,70%出现在1990年以后:气温异常变化存在准7年和11年的周期;⑤气温的转折北部和南部比中部早5~10年,南部从本世纪初期开始转为降温,值得关注;气温的突变北部和南部比中部早3~5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季风区1961年~2006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中国东部季风区375个测站的1961年~2006年历年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拟合、EOF、REOF、Mann-Kendall、滑动t-检验、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6年季风区年平均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中国东部季风区近46年增温率0.24℃/10年,从1971年开始气温呈增加趋势,1987年有一次显著突变;②季风区年平均气温标准差和相对变率分布较均匀;③大多数区域气温变化有明显上升趋势,增温率从南向北增大,增温不显著的区域主要在西南地区;④用EOF将该区年平均气温异常分为全区一致型、准南北差异型、中间型3种常见分布模态,用REOF将该区细分为季风北部区、南部区、中部区和云贵高原区4个分区;⑤全区性的异常偏热年,大部分出现在1990年以后,气温异常变化存在5年左右的年际周期;⑥年平均气温的转折和突变先从云贵高原开始,过10年左右南、北部转型,再过10 年左右是中部转型;⑦对气温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了解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对当地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产区24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产区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集合平均5种气候模式在RCP4.5、RCP8.5两种情景下对产区未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模拟预估。结果表明:近35年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雨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年和雨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绝大部分站点的年、雨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和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均明显大于同期平均气温升温率。年降水量大部分站点为增加趋势,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和雨季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预估表明产区21世纪未来不同时段气候均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未来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气候变化将对冬虫夏草的产生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1-2014年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黑龙江省春季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其与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播种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1971-2014年,研究区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最高和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为明显的非对称性增长,最低气温升温快;②春季大幅度增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且以最低气温升温显著;③全省范围内,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呈北低南高特征,其气候变率在不同气候区存在差异,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空间差异不明显,相对来说,在经向以及纬向上差异大;④春季气温异常偏冷累计发生28年,20世纪70至80年代末期及21世纪10年代中期以后为高发期,且大范围发生的频率较高。研究区内农业气象站53%站点的春季最高、最低、平均气温与作物播种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气温升高具有正效应,使播种期提前;⑤春季低温导致作物迟播。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近3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青藏高原44个地面站1971~200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分析,得出:青海高原北区(青海区)和南区(西藏区)的年平均气温以一致变化为主,南北反向变化为辅;年降水则以南北反相变化为主,一致变化为辅。近30a来,青藏高原呈升温趋势;北区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南区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南通地区1960 年-2007 年气温与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涛  陶辉  杨强 《资源科学》2011,33(11):2080-2089
以南通地区7个观测站点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Mall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1960年一2007年南通地区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2007年,年际变化以最低气温的较大增幅和较早突变为特征。季节变化以秋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且冬季降水量增加,以及秋冬季增暖突变较早为主要特征。周期变化上,气温和降水参数多存在较大时间尺度上较为稳定的变化特征,如牟平均气温21—30a和春季降水量14—25a时间尺度的变化。小尺度上(10a以下)的变化较为频繁,但不是很稳定。总体上,南通地区气温突变时间要晚于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而降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国西北5省(区)1960年~2004年125个台站夏季(6月~8月)无雨日数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特点,定义了比较合适的干旱指数,并通过该干旱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北夏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西南部和青海西南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及高原东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特征是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的2个最主要的空间模态;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可分为以下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高原东部型、河西走廊型、北疆型、南疆型及西北东部型;在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的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中,高原东部型近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增大趋势,南疆型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减小趋势,而北疆型、西北东部型和河西走廊型干旱指数变化趋势以1982年为转折点,其前后呈相反变化趋势;在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的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中,近45年来主要以13年~15年和8年~11年的周期振荡为主,另外部分模态还存在4年~5年的高频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上蔡县196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县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蔡县近50年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076℃/10a.冬季、春季、秋季三个季节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夏季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在冬季、春季、秋季这三个变暖的季节中,冬季变暖幅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极端最高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近50年来,年代际气温增加幅度最大的是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气温虽然仍处于暖期,但已经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狮泉河、改则、那曲、申扎、班戈、安多、当雄7个气象观测站1973-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数据,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藏西北草原区近45年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升温率最大,每10年升温率为0.7℃。藏西北草原区从气温的空间分布来看,高值区为阿里地区的狮泉河、改则和拉萨市的当雄,低值区为那曲市的安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梯度转移理论,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存在着高梯度产业地区和低梯度产业地区,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对我国东西部整体经济和各项经济要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东部经济极化效应愈加明显,东部的低梯度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力度很小,相反西部地区资本、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等要素加速向东部地区集中,进一步减缓了东部传统产业的成本压力,使其竞争优势得以继续保持,延长了东部低梯度产业的生命周期,同时延缓了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生态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法稳 《中国软科学》2004,(11):27-30,56
西北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从生态景观、自然资源、需要解决饮水问题的人畜数量、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土壤侵蚀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特征,探讨了缓解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地区生态贫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美珠  苏瑞竹 《情报科学》2003,21(5):512-515
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特点、障碍,提出了因地制宜开展信息服务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魏冀  陈琳  郭凯 《科技通报》2012,28(8):33-35
阐述了远程医疗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并从经济、技术、设备、人员、法律法规制度5个方面逐一分析西部地区远程医疗发展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最后对远程医疗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秦霞 《情报探索》2014,(3):54-56
针对小区域(区县)专利数据的特点,构建一套专利提取和分析方法,并详细阐述该方法的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结果反馈调整等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6.
对口腔颌面部肉瘤40例临床资料作了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复查证实,随访率达80.5%,5年生存率达45.5%.复发率为66.7%.肉瘤病理类型复杂,恶性程度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由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早期诊断治疗已成为可能.本文中5年生存率比以往报道有所提高.颈淋巴清扫术有一定价值.但提高生存率的关键,除早期诊断外,还在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高度集中”是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其中,所有权的高度集中、新闻思想的高度集中、宣传报道内容的高度集中,是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融资难是阻碍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融资结构不合理和融资成本高。因此,企业自身方面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信誉度、树立品牌;金融体系方面要提高创业板市场的融资效率、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政府政策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大融资扶持力度、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出影响区域差距的各种因素,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以期缩小差距、促进区域经济之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借鉴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测评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从科技资金投入、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整体科技创新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内部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企业科技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政府科技资金投入与金融机构的科技资金投入对科技创新效率无显著作用;反映科技转化能力的科企合作与校企合作均对科技创新效率为负向作用;科技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