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记者的形象     
从小说家的立场来看,新闻记者是非常难写的。记者本身有一种微妙的特点。见面一谈话,你马上就会发现他是个记者。记者的特点来自新闻记者的职业,当记者的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大不相同。记者的特点是什么呢?三言两语又很难说清楚。我本人当过十多年新闻记者,可以说对记者是比较熟悉的。尽管如此,写记者也比写其他行业的人难得多。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对我们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要充分珍惜荣誉,树立良好的记者形象,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3.
长期从事记者工作,所以对记者这个称谓有特殊的感情。然而,出我意料的看到,去年十月五日《中国文化报》发表的北京地区民意调查表明,记者被排在群众认为形象较差的五种人员之内。同属知识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形象,却被群众认为是好的和很好的。这个调查虽不能代表全国情况,确有值得深思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1995,(5)
论记者的形象编者记者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说到这个问题,人们脑子里也许就会冒出个“无冕之王”来。好象也真是这样,记者想到哪里去,就到那里去;想采访谁,就采访谁。似乎什么人都不敢怠慢,俨然一个未加冕的君王。其实,这不过是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社会地位崇高的比喻...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退休近十年的老记者。最近我在翻阅旧报纸时 ,看到去年12月16日《劳动报》上题为《上海记者上虞“恶梦一日游”宋元及其律师下周赴绍兴递诉状》的“焦点报道” ,才知道《新民周刊》记者在上虞采访时竟遭到该市地方法院副院长等人的野蛮殴打。对此我大为愤慨。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 ,应当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但是 ,文章里又叙述了这样一段话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宋元当天的穿着 :用在乡下收购的土布做的米白色的中式对襟外套 ,宽大无比的牛仔裤 ,另外宋元还剃了个光头 ,上唇留了短髭。上述多少有点另类的形象究竟在整个事件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并就此作出专门决定。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记者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要严守职业道德,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是直接关系到记者能不能按照六中全会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新闻记者队伍,是有很光荣的传统的。革命战争年代,记者为报道,流血牺牲,在所不惜,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取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解放  相似文献   

7.
陈丽 《新闻窗》2013,(4):36-37
记者曾经是一个伟大高尚的职业,他们不仅是社会公共信息的记录者,还是重大事件的记录者,这决定了记者在工作者必须要遵守职业的良知与社会的普遍道德。由于社会发展不断复杂化与多元化,面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诱惑,新闻工作第一线的记者也往往难回避其中,一部分记者对角色认知和定位不清晰,导致角色错位、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及记者的评价和信任度降低,妨碍了新闻媒体社会职能的正常发挥。笔者从三个冲突分析这种记者形象的偏差,就是三个冲突。  相似文献   

8.
9.
记者,在进行宣传报道的同时,通过稿件在为自己塑造着形象;读者也通过稿件认识记者、了解记者。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从大块大块的版面中发现最有价值的新闻。会从众多的署名中记住自己喜爱的记者的名字。读者对稿件的选择是一视同仁的,他们不会管哪篇是大报记者写的,哪篇是小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前后,在人民日报记者会议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课堂上,我曾多次提出记者要努力雕塑自己的形象,并反复阐述了这个问题的意义。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全国处于思想解放的新形势之下,窒息多年的新闻事业获得了复苏。为了振兴新闻工作者的精神,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恢复被十年浩劫损伤了的记者声誉,提出加强记者的道德和思想作风的修养,提出记者要努力雕塑自己的形象,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来,在一些新闻报刊上,又发表了不少讨论记者进行自我塑造的文章,看来这个问题还没有过时,还值得继续提倡。  相似文献   

11.
从事广播电视宣传的新闻记者,其姓名、声音、形象会经常出现在媒体上,成为一个地方的公众人物.而他采写的新闻报道通过媒介向社会传递,所代表的往往是一个集体、一个部门、一个阶层或者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观点和立场,所表述的常常被人认为是一种舆论倾向、一个客观存在、一个真实体现.记者不仅要为自己负责、更要为社会、历史负责.作为一名记者,要充分珍惜荣誉,树立良好的记者形象,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记者形象与人际交往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勤 《当代传播》2004,(2):91-92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形象和魅力对采访报道对象的影响很重要.它是形成采访报道对象对其信任的基础,决定着采访报道对象是否配合采访并提供真实的材料,即决定着采访能否成功.……  相似文献   

13.
李勤 《新闻导刊》2004,(2):32-33
“形象”一词的本意,是指人和物的外观和形体而言。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我们所讲的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个媒介组织、个人或某件新闻作品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其中处于新闻报道第一线的记的自身形象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塑造自身形象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事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但是,有些新闻媒体由于人员素质不高,在社会上影响欠佳,这样,不仅直接损害新闻媒体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有损党的新闻事业的良好声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入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新闻界思想空前活跃,同时,有偿新闻也屡有发生,社会上对此议论颇多,已成为当前新闻改革的热点、疑点和难点。对此我们新闻界不应回  相似文献   

16.
记者是社会各种公仆中以报道为天职的一种。记者的工作与人格当然应当受到尊重。但追求无冕之尊,自居宾外宾、客上客,稍微招待不周就还以颜色,表面要抬高自己,实则是自我贬损。当然,社会上那种“记者不到不开锣”,甚至花钱买报道的风气也实为对记者的溺害和对新闻事业的玷污。 记者的发令枪应当是新闻(不管这新闻发生在工厂、农村、井下还是战场),而不应当是(起码不应完全是)请柬。请柬后面有新闻,但大量的新闻面前无请柬。记者应做“新闻记者”,而非“请柬记者”。手持请柬而去,带着现成的稿子而归,永远造就不出一个出色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让很多记者颇感纠结,那就是某地一旦爆出与记者有关的新闻,或者仅仅是记者报道了某条新闻,就会引起一些网民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甚至谩骂。  相似文献   

18.
19.
编辑同志:在当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感到:很有必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思想作风和采访作风,以便在不正之风面前维护记者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此,向你们推荐湖南日报1月3日一版的一篇报道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报道是指记者置身与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面对摄相机镜头,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介绍、评论新闻事件、并同时伴以图像报道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