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永生 《文教资料》2011,(4):118-119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危机。本文从阐明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当代大学生信仰的重塑。  相似文献   

2.
对492名当代大学生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信仰普遍缺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可度。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信仰重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信仰重塑的若干途径: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灌输教育和渗透教育等相结合,坚持多样化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达到信仰重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本文对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塑的必要性做具体分析和探讨,指出重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外交流的不断增多,西方外来的思想渗入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校园中已经出现了道德滑坡和信仰缺失的现象,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信仰对其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分析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时代大学生精神信仰缺失,重塑大学生精神信仰,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提高社会凝聚力都至关重要。重塑大学生信仰体系,需要从道德信仰、文化信仰、政治信仰三方面逐步递进,需要从群体影响和内在激发两方面塑造,从动力、渠道、反馈和有目的引导四方面来建设信仰教育的有效机制,结果可以提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大学生选择和形成正确的信仰,并内化到行为方式,形成固化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当前,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危机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境与挑战。从文化的视角来理解文化信仰以及文化信仰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关系,有助于高校重视、理解、运用"文化的力量"来培育当代大学生。这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生动素材.文章分析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信仰观特点,探讨北大荒精神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契合点,探寻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塑为视角,从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若干问题的原因入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意义,继而提出重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若干对策,希望为高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一条可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政治认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动力。认真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通过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机制,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加强高校的政治社会化建设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一、有关新媒体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研究数量与热度 单就"新媒体"以及"大学生信仰教育",我国学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初步的系统观点.但直接将"新媒体"与"信仰教育"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文章目前还不多.我们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选取"篇名"为检索项,分别以"新媒体"、"微博"和"信仰教育"、"大学生信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为共同检索词进行检索,在2004年至今将近十年间直接探讨多媒体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文章只有3篇,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高国栋的《新媒体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福州大学陈永福的《精神家园的重构——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信仰引领研究》以及他的另一篇文章《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引领》.其他相关文章经筛选共590篇,其中,具体以"微博"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背景的文章304篇.2004年至统计时,有关新媒体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佛系"的日渐流行,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意识、学业态度和就业倾向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佛系心态"的成因,寻根溯源,找准解决问题的目标靶向,通过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塑造拥有奋斗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处于信仰选择的关键时期,也正是适时引导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由于当代大学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倾向,所以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强化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综合幸福问卷》对南昌大学330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信仰与幸福感显著相关,且社会信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得出结论:社会信仰能够正向预测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引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弘扬"红船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确立阶段,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样本,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知信行程度整体表现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相关基础性知识还缺乏了解。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更好认知、坚信和践行"红船精神",须将"红船精神"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搭建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完善思政课程实践的相关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论的角度解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价值就是大学生即价值主体对法律的终极精神即价值客体的需要关系,其具体形态包括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价值本质是法育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法律信仰的认同不仅会促使大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且能够唤醒大学生的爱国本能,有利于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受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社会环境不断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标模糊、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式滞后、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创业教育蕴涵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为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本文从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的合理性、组织模式出发,探讨了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必须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来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理论维度看,要增强大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在学懂、弄通、应用上下功夫;从历史维度看,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历史思维,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学好“四史”;从实践维度看,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把握国情的重要意义,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认识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我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870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抽样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和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总体和统计学样本特征理想信念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主体源于生活实践而对某种对象产生信服,并作为自身精神寄托的思想活动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各种西方思潮纷纷涌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致使当代部分大学生信仰日益多元化、功利化,部分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日益淡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建,这既利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是人们最基本的思想观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使其担当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对于应对各种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