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陵事件是司马迁人生的转折点,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司马迁的童年经验在成年之后不断被激活则是它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2.
李陵之祸迫使司马迁思考人生的价值、看透世态炎凉、认清帝王专横、坚定《史记》写作、重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3.
卓敏敏 《文教资料》2007,(14):81-83
“李陵之祸”是司马迁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本文从汉武帝器重司马迁、司马迁“举李陵”、司马迁犯“诬罔”罪及“李陵之祸”对司马迁人生道路的影响整个过程,来探讨这一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4.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中讲到:“他(司马迁)决心写一部《春秋》那样的历史书。谁知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残忍的宫刑,关押在监牢中。”(第126页)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与李陵“素非相善”,为开扩武帝胸怀而言及李陵事件,并没有为李陵投降辩护和开脱罪责,他是因“诬上”而被处刑的。李陵之祸后,他又遭受了为李陵投降辩护和开脱罪责的冤枉。我们应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司马迁讨个公道。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李陵之祸对《史记》选材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史记》扩大了描写范围,成为一部描写古今社会方方面面的全史;多为悲剧人物立传,赞赏不屈不挠克服命运压力成就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多热情赞扬见义勇为、“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行为,深刻揭露批判世态炎凉;多颂扬忍辱发愤、立功名于天下的“倜傥非常之人”;多抒发对钱财富贵的慨叹,鼓励人们发家治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李陵出征与投降匈奴,论述“李陵之祸”以及对司马迁产生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司马迁受腐刑的年代,《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有互为矛盾的记录,这是因记录重点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排比《史记》、《汉书》和《报任少卿书》等史料,勾勒“李陵之祸”过程,可以确定司马迁“李陵之祸”是从天汉三年初下狱开始,至太始二年受腐刑出狱止,历时四年。《自序》中“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一句,就是记录了从司马家在舜时为史官到司马迁出狱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渴望建功立业,《史记》中却大量出现“功成身退”思想,这一矛盾思想是作者遭受的“李陵之祸”在作品中的曲折反映,而且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苏小谦 《小火炬》2010,(3):38-39
公元前99年,是汉武帝和他的大臣们度过的最糟糕的一年。这年夏天,汉朝派军队和匈奴作战,仗打了好几个月.最后汉朝还是败了,汉朝的将军李陵投靠了匈奴。  相似文献   

11.
现行人教版和鲁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都收录了班固的饼武传》。人教版按照正史的编撰体例,节选了“前四史”的部分人物传记,力图让学生把握不同史书关于历史人物的塑造方法与厚重情怀;而鲁教版以“建构精神家园”为主旨展现历史人物的复杂内心,表达跨越时空的人文情怀与情感导向。  相似文献   

12.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想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5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  相似文献   

13.
《史记》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个性不同的谋臣形象,其中范蠡是司马迁所欣赏、认同的谋臣之一。范蠡身上体现了理想谋臣应有的尊礼尚德、坚守使命、学道谦让、盈而不溢和独善其身的高贵品格。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对比、正侧相映和生动传奇的细节刻画手法,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和形象性。同时,范蠡形象亦渗透了司马迁自身的人生理想,体现在立功、立德、立言和勇者不必死节的人生观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重大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且涉及面越来越广。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对这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也被突出地摆在了党和政府面前。从群体性事件报道中的“话语主体”这一视角出发,重庆“的哥”罢运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可进一步地揭示:转型期中国,媒体在拓宽公民利益诉求渠道、协助官民对话中所应当发挥的环境监测和民众利益诉求代言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作品,该书出自于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之手。它像一部电影,真实地刻画了无数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后代小说戏剧乃至现代影视作品取材的对象。其中,陈胜这个人物的刻画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感情,通读《陈涉世家》,发现司马迁对陈胜的这种强烈感情可以概括为"敬意"之情。这种敬意之情的表现及造成作者拥有这种特殊感情的原因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旨,有一个发展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其修史主旨的演变,可分为形成期、蜕变期和升华定型期三个阶段。李陵之祸是引起司马迁修史主旨蜕变和升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昔人已逝两千年,今日捧读《史记》与《报任安书》,遥想当年,对太史公司马迁的景仰之情,唯有司马迁赞美孔子的那段文字可以形容:"《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太多太多,那是一份份多么厚重而珍贵的馈赠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司马迁的《滑稽列传》为依据,深入挖掘司马迁深埋在文章中的深沉的自身悲剧命运感以及他对所谓的"明君圣主"的辛辣讽刺。  相似文献   

19.
张海聪 《班主任》2012,(12):47-48
一次语文课上要学习《报任安书(节选)》,当我的PPT首页展示出司马迁因受宫刑而导致面光无须的图片时,学生一片哗然:"怎么像个女人啊?""是男是女啊?""呵呵,太监!太监!"……我没生气,也没制止,而是郑重地问道:"同学们对于司马迁的遭遇,应该早有所闻。那么,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被施以宫刑吗?""是因为替李陵说话了——"有学生在底下嚷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的梳理,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货殖列传》中典型人物的经营方式,并由一个个的具体故事探索司马迁的商业经营思想,研究司马迁的一些经济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