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章德 《广西教育》2009,(19):28-28
《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说:“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不听话,越来越难教。我们为何不去听听学生的心声?假如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老师的训斥声中,他们还会有自信、还会听话吗?笔者认为老师要善于采用“赏识”的方法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职高学生由于在以前很少得到老师的赏识,也不会赏识自己,因此养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在写作中表现为弱者。写完作文,别人还没看,自己先来一个自我否定:“呀。我写的是什么呀?这怎么能拿给别人看呢?”因此,要让他们学会赏识自己,相信自己的作文最棒。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首先要教会学生敏锐地感知生活,开启作文的丰富源泉。当前,他们处于人生的花季,虽然生活相对单调紧张,但校园活动、师生交流和社会影响总在其…  相似文献   

3.
一、让先做好的学生等一等。还是…… 去年,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课。除了课堂的精彩,一个细节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于老师布置学生读文感悟作批注,几名优秀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举起手来急于作答。于老师走到他们跟前,和蔼地说:“写完啦?那就等等其他同学吧。”说完,他起身继续巡视。刚走两步,旋即回转身,对那几位学生耳语了几句。只见那几个同学眉飞色舞地离开座位,像老师一样巡视起来。后来,于老师说明,他对孩子说:“我们班谁学习有困难,快去帮帮他们。”  相似文献   

4.
巴述丽 《教师》2010,(31):115-116
读名家吴非老师的《前方是什么》,我领略到了吴非老师这样一位有思想,敢说,敢做的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智者的形象。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新教育,以一名引领者的姿态带领我们前行。正如他自己在书的自序中说的那样,“教育是为了要让学生像人一样活着,要让他们像人一样活得美好。”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突然问我:“爸爸,同学要抄我的作业怎么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一时感到很难回答。于是,我反问女儿:“老师知道同学抄作业的事吗?”“不知道”。“那他们父母知道吗?”“我哪儿知道?”孩子还告诉我,如果不让同学抄作业,有些同学就会不和自己玩儿;如果让他们抄作业又怕老师发现挨批评。看到孩子进退两难,本着“两弊相比取其轻”的态度,我教给女儿这样一个办法:别人抄作业你可以不管(不是这样的问题不该管,而是小孩子还不具备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你自己绝对不能抄同学的作业,因为抄作业就像…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7.
赫甦 《教书育人》2006,(12):33-33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诘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  相似文献   

8.
老师在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方法来鼓励学生想学、乐学,增强自信。父母如果在家也借机多表扬、加劲儿,像孩子一样重视老师的这份心意,二力合一,孩子不就进步更快,自信心更强了吗?这一切只因为我们对他的赏识。“不就是一张纸吗?”一位父亲在见到老师给孩子的表扬信时这样不屑一顾地对孩子说。我们的目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不知他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对孩子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在父母心中,它或许只是一张廉价的纸,可你是否知道它在孩子心中占有多大的份量?它是靠孩子的“辛勤劳动”得来的,你可知它来之不易?不只是一张纸…  相似文献   

9.
石启海 《师道》2003,(6):33-33
有幸聆听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节课。课上得非常精彩,其中一个细节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于老师布置学生读文感悟作批注,几个优秀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举起手来急于作答。于老师走到他们跟前,和蔼地说:“写完啦?那就等等其他同学吧。”说完,他起身继续巡视。刚走两步,旋即回转身,对那几个学生耳语了几句。只见那几个同学眉飞色舞地离开座位,像老师一样巡视起来。后来,于老师告诉我们,他对这几个学生说的是,你们班谁谁学习有困难,快去帮帮他们。这个细节让人难忘,首先因为真实。显然,于老师这样做是临时决定的。其实,让先做…  相似文献   

10.
“唉。真烦人,明天又要考试了。在学校里老师考我们,在家里家长考我们,整天考考考,当家长老师的就知道出题考我们,我们这些学生可真是倒霉透顶了。什么时候我们也来考考他们呀?让他们也尝尝这考试的滋味……”准又是聪明的“调皮鬼”代云飞。他今年11岁了,脑袋瓜儿特好使,又特好提问题,可就是好“惹是生非”,整天把班里闹得“鸡犬不宁”,经常有同学打他的小报告。这不他又在发牢骚,“扰乱民心”了。不行,得想个办法制制他。怎么办呢?对他我可是“仁至义尽”了,可就是不见效。他凭着自己的那股聪明劲在班里还颇有人缘呢。如…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学写作文就像上刑场,痛苦不堪,但作为学生又毫无办法,必须面对。很多同学从没想过,自己痛苦写出的作文也让老师深受其害,使批阅过程十分艰难。当作文的痛苦在师生之间传染的时候,这种无力与绝望是相当典型而普遍的。而救赎之道,恰恰正如纪老师所说的“作史批改是自己的事情”,让自己成为作文的主人。 “唉,明天又是周四了!”同事刘,同样教语文的老兄,抚着办公桌上像小山一样高的作文本,呻吟着。  相似文献   

12.
我已经在小学校园里学习六年了,现任班主任熊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幽默气质的老师。有时候他逗得我们笑个不停,有时候他自己也会像孩子一样大笑。
  有一天中午, 一位同学的饭盒打不开了,于是就向熊老师求助。熊老师又幽默起来了:“你们记得阿里巴巴是怎样开启那扇门的吗?”
  “记得!喊‘芝麻开门’!”同学们一窝蜂地叫道。  相似文献   

13.
杨雪芬 《小学生》2011,(4):50-51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考试,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成绩,其中一个得了100分,而另一个只有97分,他淘气地说:“我下一次一定比你高。”旁边的同学却说:“如果人家下次一样考到100分,那么你怎样考得比他高?”他天真地回答到:“那我就考101分咯!”旁边的同学都笑着说:“傻瓜,怎么会有101分呢?”开始时我也只当个笑话听了就算了,没想到他还接着问:“老师,为什么没有101分?我要怎样才考到101分?”对于这个像笑话一样的问题我随便地答了一句:“下次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4.
陈菲 《山东教育》2011,(7):103-104
去年在四年级二班上音乐课时。我像往常一样带好录音机走进教室,一到门口就有几个同学围上来:“老师,我们六个人一起为歌曲《郊游》创编了一个舞蹈,请你给我们看看吧。”我当时很吃惊,因为这里面有三个学生是在音乐课上表现非常差的同学,从来没见他们表现过自己,能行吗?带着疑问看完舞蹈。我震惊了:这是我的孩子们跳的吗?他们的舞姿那么优美,  相似文献   

15.
孙波 《现代语文》2013,(12):108-109
有一次作文训练,为了让学生有话讲并能讲真话,笔者出的题目是《我做错了》,结果交上来的文章基本上没有让笔者感动的,却有让笔者跌破眼镜的。其中有个学生写自己做错的事竟是将同学家里养的猫残忍地溺死,而原因仅仅是那位同学晚自修的时候没有给他抄语文作业。这让笔者想到了清华学子用硫酸泼狗熊和马加爵杀死室友的事。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变得感情麻木,人性中固有的“爱”在慢慢消解。翻开他们的作文多是干瘪瘪的毫无生气的文字堆积,讲的都是一些套话废话,记叙文像事迹报告,议论文像政治动员;真的写真情实感了,这真情又不得不让我们忧心忡忡。这种现象在职高里更是严重。是谁扼杀了学生的“爱”?是谁让这些学生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生气勃勃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马淑美 《家庭教育》2008,(11):33-33
山东胶州一家长来信说:我的儿子今年上三年级,学习挺好的。有一件事情始终让我们不太舒服。就是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一样,而我们父母的话在他那里简直一文不值。是“废纸”一张。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做家长的究竟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威信?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在学习上容易遇到一些障碍,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对症下药。学生懒怎么办?表现:一年级有些新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差,别的同学积极思考时他们却懒得转动大脑;别的同学上课时紧跟老师的节奏,他却连书懒得翻。原因:因为家长的溺爱,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许多机会,久而久之,脑子和手就“锈”住了。药方:一个四肢不勤的人不会是一个勤于动脑的人。需要孩子自己做的事一定让他们自己完成;孩子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应该鼓励他自己解决。抵触老师怎么办?表现:许多被宠惯了的孩子上学后受不得半点委屈,他们抵触老师…  相似文献   

18.
陆杰文 《师道》2003,(7):34-34
十几年的读书生涯,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但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只教过我两个月的代课老师陆浩贤。很清楚地记得陆老师跟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因为教我们的李老师生病,我们都在猜想着代课老师的样子。当陆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的时候,全班的同学都有些惊讶。他真的是老师吗?瘦小的身躯和总是微笑着像播音员一样的脸,那样年轻的一个人,他能管好我们吗?事实上,我们很快就接受并喜欢上了陆老师,因为他的课上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课堂的快乐。简单的开场白,陆老师向我们许诺一定能够让我们快乐地面对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  相似文献   

19.
不少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修学旅行,他们分别住在当地的各个家庭中。这样,通过日常的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的风俗人情,也便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外语。但是,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同学向带队的老师诉苦:“我要换一家人家住,现在住的那家的孩子老是欺侮我!”“怎么会呢?”老师想,许多人家的孩子和我们的同学都友好相处,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那位初中同学:“人家怎么欺负你的?”他说:“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他都要当进攻的,而我总是防守的。”老师再问:“那孩子大概有多大?”“五六岁吧。”听了同学…  相似文献   

20.
关注     
每个同学都和我一样,总喜欢问很多“为什么”。有时候大人们会告诉我们答案,但他们说的话常常让我们很难听懂,很多时候还不能正确地回答我们,有时甚至支支吾吾地敷衍我们几句就了事。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星星为什么挂在天上掉不下来?许许多多的问号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脑中闪烁。我多想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