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wider influencing forces impacting the governance paradigms of public universities. It draws on the...  相似文献   

2.
从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研究型大学的治理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从学者治理发展为学校治理再发展到学术治理。治理变迁与研究型大学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变化密切相关:单一外部机制和静态内部机制造就学者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稳态内部机制要求学校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动态内部机制催生学术治理。当前研究型大学的治理普遍面临内部自由探索与外部问责张力加强、全球规范机制与本国实践矛盾加深这两大时代挑战,中国研究型大学要回应好普及化时代的挑战,先要涵育理性、自主的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三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讨影响学校 内部治理模式的因素。研究指出,影响民办高校治理模式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举办 者的特征和学校领导的专业素质。基于同一外部政策体系下三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发展变化的分析, 该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加大党组织建设力度,突出公益导向;完善章程的内涵和功能,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加 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规范决策程序;强化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增强内部治理能力。研究为民办高等 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人员以及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数据。  相似文献   

4.
大学公共危机是指由大学组织发起的,能够导致大学组织或社会失序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大学公共危机对社会和大学组织自身具有较大的冲击性。大学公共危机的诱因源于大学与政府之间的价值冲突,这种价值冲突在大学的组织偏好等因素作用下最终催生了大学的公共危机。由于大学与政府各自的组织性质使双方的价值冲突在所难免,所以,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最佳路径选择就是制度化治理。  相似文献   

5.
当网络文化产业在科技时代的催化下逐渐壮大,其蓬勃生机的背后是传统产业管理思维与方法和其新业态的碰撞,面对新态产业的发展与困境,传统管理模式显得疲惫无力。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结构失衡带来“丰富的悖论”,产业生态安全受损导致“防线失守”的同时,网络文化产业的管理亦面对困境。基于此,本文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对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内在机理及其公共治理范式进行探索,并试图构建公共治理范式框架。  相似文献   

6.
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中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外政府治理和大学治理改革出现了“分散化的公共治理”的浪潮,这对我国大学治理的改革具有启发意义。探讨我国大学实行分散化公共治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难点、责任和控制机制等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及时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尊严是一种普遍的人权,是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无法剥夺的永恒的普遍权利。建立尊严的平等性是建立公正、平等、宽容社会的基石。虽然有尊严的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以官僚强权践踏普通教职员工尊严的情况在安徽高校治理中依然存在。面对不容商讨的官僚作风,我们需要捍卫尊严的圣洁性,坚守尊严不可讨价还价的底线,以民主管理,公正、人道的高校治理理念,宽容的心态等善治理念捍卫普通教职员工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通过从历史角度对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梳理发现,共同治理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它发端于14世纪意大利悠久的教授自治传统.有关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发展历程中存在三个拐点,一为1966年AAUP、ACE和AGB联合颁布的<学院与大学治理的联合声明>;二为1988年加州颁布的AB1725,开创共同治理法制化的先河;三为1998年AGB颁布的<治理宣言>,对1966年AAUP等协会的<联合声明>进行了部分调整,提出七原则对大学治理模式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复杂的非营利性专业组织,也是需要不断进行治理的高度制度化组织,其内部治理结构的持续完善是回归大学自由本质的核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推进已经成为当下大学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在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制度引领下,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规范行政权利机构、配置权利制衡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我国大学发展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10.
以高校战略联盟为重要标志的高校协同发展,是适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范式。高校集群治理打破高等教育治理传统的束缚,凸显中国的体制和文化优势,符合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需要。通过高校集群治理来推进高校协同发展,有利于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高校集群治理,需要各高校强化公共价值取向,制定和实施和谐共生的发展思路;探索建立多样化的高校协同组织,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升高校协同组织的自治能力;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职能,引导高校协同组织提升治理能力和发展质量。探索高校集群治理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11.
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实施意味着国家不再坚持"集权",也不再坚持所有国家的任务都必须由自设的机构组织负责不可,而朝"分权"的方向发展,将部分国家任务转由独立之法人负责,使大学成为介于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的独立组织.本文从政策的角度分析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定位与内涵,主要涉及马来西亚法令与大学的关系、大学组织权力与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大学内部管理从政府主导到政府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一流大学教师在院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发挥教师在院校管理中的作用。文章简要回顾了美国一流大学教师在院校管理中所起作用的演变历史,阐述了以共同治理理念为基础的教师评议会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并分析了美国学术职业的工会化倾向对美国一流大学中教师在院校管理中所起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英国大学特许状及其治理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英国的老大学中绝大多数是经由皇家特许设立的,特许状对特许大学的治理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特许状不仅确立了英国特许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还对大学的自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特许状基本确立了特许大学内部治理机构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规约了大学内外部的法律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大学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博弈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大学与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博弈,二是大学与社会的委托代理关系博弈,三是大学与个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博弈。这三种委托代理关系博弈力量均不平衡,委托代理关系不和谐,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界说及制度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治理是指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的治理,其核心是"共享,"参与大学决策的人员包括立法者、社区领导、董事会、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具有公共性、系统性、层次性。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发展历程,较为深入地展示了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有关"控制-合作"这一永恒矛盾的动态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章程在高校治理中具有规范性与纲领性作用,是一种制度文化文本。大学内部治理是高校内部权责的配置与制度安排。在治理过程之中,大学章程对内部治理中涉及到的要素具有规范引导,配置划分,明晰确认等功能。大学内部治理遵循的逻辑是效率优先,依法治校,整体设计,民主参与,这要求大学章程具备有用性、合规性、整合性、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我国高教,目前正处在一个问题诸多,饱受质疑的时期,这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度管理、大学内功利性管理等不当方式有很大关系,应借鉴“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精髓进行大学治理。作为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履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作为大学内部,应依据大学组织特性,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充分强化教师和基层办学单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主体性,构建大学自治、自主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治理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治理的关键是处理不同权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学法令的缺位、政府的超级博弈地位、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权力不同的性质导致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大核心权力之间矛盾产生是主要成因。因此,可以通过健全大学法令、引入公司治理模式、配置学术权力主导的权力结构、建立柔性化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等路径,以构建高校柔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当前高校为国家战略服务的重任。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特征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推行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尤其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搭建丰富多彩、宽松自由的非课堂教学空间。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须依赖优良的高校内部治理。通过强化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实行校院两级分权治理、学生参与管理、行业精英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等学校内部治理,促进和保障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政府和社会力量作为高校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治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让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参与高校治理,形成“政府一高校一社会”多元共治的格局,应实现高校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机制,健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规则,同时社会力量也要转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