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高校的科技活动人员、科技经费、专利数量等近年来持续增长,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却没有明显提升。文章选取中国3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政府支持力度、人才规模、科研激励和校企合作强度是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核心前因条件;同时根据不同的组合要素归纳出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四种路径,分别是支持型、激励型、人才型和全面型路径;最后结合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给出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机协同作为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形式,在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对于教育数字转型的实现与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与本质要求。伴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机协同教学不断深入发展,当前人机协同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研究基于期望确认理论、动机理论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结合访谈分析,构建了教师人机协同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旨在探讨人机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教学效果、教学意愿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人机协同教学的满意度、有用性感知和娱乐性感知对其持续性行为意向存在积极显著影响;教师在人机协同教学中的娱乐性感知和期望确认以及人机协同本身的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对教师的满意度存在积极显著影响;教师在人机协同教学中的期望确认和人机协同本身的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对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存在积极显著影响。进一步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可知,娱乐性感知是影响教师人机协同持续性行为意向的必要条件,有用性感知、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是影响持续性行为意向的核心条件。并且通过组态效应分析可知,教师人机协同教学持续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共有七种组合模式,不同因素通...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5-2019年数据,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不同省份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可分为单核驱动型和双核驱动型。单核驱动型以产业数字化为主导,双核驱动型包括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活两种组态。非对称分析表明,导致非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产业发展不充分、数字生活水平较低、数字政府建设不完备。(2)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组态路径为综合驱动型,中西部地区驱动路径为双核驱动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公司特征视角下各前因条件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影响,采取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将公司规模、行业性质、媒体关注、财务表现和董事会规模5个因素纳入分析框架,采集2018年250家上市公司数据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若上市公司处于高污染行业内,且财务表现较好,则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直接反映其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高低,此时信息更具透明化,对应着公司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拥有较高产品获利水平以及媒体频繁报道的公司在具有相当公司"体量"情况下,若决策机构拥有较广泛的经营人员构成,披露水平会明显提升;行业性质、财务表现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教育智库是教育治理现代化架构下重要的制度性安排。为探究影响教育智库影响力的各种条件组合,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全球43个教育智库影响力的形成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表明,政治环境、咨政能力、学术产出、公共形象以及国际合作是教育智库影响力的主导性条件变量,历史积淀与资金来源是教育智库影响力的辅助性条件变量。高影响力的形成没有固定的条件组合公式,不同影响因素的合理组合即可产生高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33个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进行分析,结合个体微观层面的创业意向与宏观环境层面的创业教育、研发转移、物质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和社会规范五个因素,从组态视角探索早期创业活动如何实现高活跃度。研究发现,引致早期创业活动高活跃度前因组合有三个,分别为意向主导型、规范主导型以及意向-教育联合型。研究结论对国家实现高活跃度的早期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态理论,探讨影响不同新创企业间绩效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因果复杂机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37个样本企业进行分析,深入探究由环境层面的2个条件与组织层面的3个条件组成的不同组态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高创业机会识别、高创业拼凑和高创业学习都是新创企业产生高绩效的必要条件,缺乏高创业机会识别、缺乏高创业拼凑是非高绩效产生的必要条件;②新创企业产生高绩效的驱动机制分为4条路径并概括为3种构型模式;③抑制新创企业绩效水平的路径和促进绩效的路径具有非对称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政府回应理论为切入视角,从网络谣言事件类型、政府回应的主体、回应速度和话语特征四个维度提取条件变量,运用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对30起网络谣言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到六种组态。研究发现:事件类型、回应主体和回应内容的专业程度都分别对政府回应网络谣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回应速度和情感关怀往往只是提高政府回应效果的辅助条件。因此,网络谣言类型复杂需强化多元协同治理,主体通过政务新媒体应强化回应速度,且回应话语不仅需强化专业度还需提升情感关怀。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培养工程人才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产”“教”两类型组织在育人过程的协同始终缺乏理论指导和有效实践路径。本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50个产教融合典型项目进行分析,聚焦企业规模、学科类型、项目动因、项目行动、项目约束等条件变量,识别出提高产教融合工程人才培养成效的最优路径。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协同理论,提出产教融合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和协同路径,为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企业提供了可复制性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11.
浅谈高等学校人才引进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师,而一流的教师需要科学的引进和系统的培养。本文参照国内外最优秀大学的人才引进战略和方法,对国内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国内高校在人才引进战略制定和具体的操作上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人才引进的科学的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外高校多校区(分校)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夏祥伟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5):77-80,40
高校多校区的管理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挑战和新课题,应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文章较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中外高校多校区(分校)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比较和分析了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我国高校多校区管理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编制和发布年度报告并使之制度化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六所知名大学年度报告文本的比较分析发现,中美高校年度报告主要在编制与发布主体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内容的侧重、结构与信息含量及质量保证与公开程度上存在差异。我国高校应进一步从信息公开制度、自我评估机制以及完善文本内容,不断推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年度发展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以实证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史上曾受到充分重视,并在一些比较教育学家们的努力下得以发展和完善。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后现代理论、批判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等又催生了质的研究方法,并逐渐被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本文在进一步梳理实证研究与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指大学校长作为一种独立职业,而不是一种行政公职,由行政权力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换的过程,是大学校长这一职业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化的过程,其核心是校长这一职业的专业化。实证比较分析得出美国大学校长在学科专业、任职年龄和时长、男女比例等安排上要比国内更加科学合理。探寻中国特色的大学校长职业化之路,要从大学校长的认识、选聘、职业培训、监督、激励与退出制度等方面加以系统安排。  相似文献   

16.
教师学术权利在大学章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大学章程建构的逻辑起点和价值重心,而且是大学章程的终极追求。不同大学章程中关于教师学术权利的规范,在形式和内容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所以我们需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教师学术权利规范体系。在大学章程的修订完善中,应以大学理念和法治要义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利的地位,丰富学术权利的内容,完善学术权利的制度、组织和程序保障,健全学术权利的救济机制,使大学章程真正成为教师学术权利保障的利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部分大学学报所刊比较教育类论文的数量、内容及作者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比较教育学科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得出以下结论:比较教育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我国社会发展、教育重心的转移息息相关,并为我国教育决策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力量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尽快壮大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比较教育研究力量,已成为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事业和谐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美大学校长教育背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的校长对一所大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校长个人包括其就读学校、所学学科专业等在内的教育背景及其多元化程度与他的办学思想和能力又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本文比较了中美20所排名靠前的大学校长的教育背景,并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大学校长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