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达。朱熹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卷十一),“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子语类》卷十)。表面“无疑”,并非真正无疑,而是没有用心探索,这时的“无疑”是学习兴趣尚未充分激发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词尾“然”是上古就有的词缀,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朱子语类》中,后缀“然”不仅构词数量多,而且活动能力很强。文章调查了词尾“然”在《朱子语类》中的使用情况,并从发展的角度,对“然”作了历时梳理。  相似文献   

3.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讲学对答的实录,保留了大量的文人口语词,叠置了古代汉语和宋代口语,文白夹杂,层次丰富,极具特色。选取“把竞”“串敛”“拈放”“头边”“消杀”“闲泼”“硬健、饱健”等词加以考释,探明其词义和用法,以期对《朱子语类》词汇的研究和近代汉语辞书的编纂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历来的学者往往偏重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朱子语类》,该文则主要考察其语言方面的史料价值,认为《朱子语类》反映了上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相交叉的中间状态;分析了《朱子语类》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在汉语词汇史、语法史研究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杨燕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32万字,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一破除偏见,勇于开拓《朱子语类》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的言论集,由朱熹门弟子记录,涉及领域非常之广,其中既有朱熹对儒家经学的详细  相似文献   

6.
略论《朱子语类》在近代汉语研究上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来的学者往往偏重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朱子语类》,该文则主要考察其语言方面的史料价值,认为《朱子语类》反映了上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相交叉的中间状态;分析了《朱子语类》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在汉语词汇史、语法史研究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子语类》的处置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子语类》的处置式李思明《朱子语类》①是一部比较接近口语的巨著,洋洋二百万言,为我们研究宋代口语提供了丰富的言语资料。本文介绍该书处置式的使用情况,并揭示近代汉语早期处置式的一些特点。《朱》的处置式,偶尔出现在文言语句中,使用介词“以”;而大量见之...  相似文献   

8.
读了袁庆述先生《朱子语类·方言俗语考》(载《语文研究》1990.4,下文称作“袁文”)一文,很受启发。但文中所释《朱子语类》(下文写作《朱语》)中“撮”的意义似可商榷。 袁文说《朱语》中的“撮”,“并非常见的,‘抓取’、‘摘取’之义,而是指一种用簸箕、铲子之类的工具装取泥土、谷物等散状、堆状物的动作,并由此引申出从尖端取走、从表面取走、从下面取走诸义。”“此字亦写作‘绰’”。简言之,“撮”是方言俗语词,因此不是“摘取”义,而是“装取”义,并引申出“取走”义,且又写作“绰”。  相似文献   

9.
“索性”在宋代的《朱子语类》中已经产生,元明清时期使用频繁,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是清代用法与“索性”相近的副词相当多,如“爽性”、“率性”、“索兴”、“爽得”、“头信”、“投性”、“投信”、“干脆”等,不过后来“索性”类副词又趋于统一。这反映了语言现象大都是由纷纭繁复走向规范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朱子语类》的让步复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语类》的让步复句李思明本文介绍宋代《朱子语类》中让步复句的关联词、句式以及有关的一些问题,并从汉语发展历史过程的角度作一些比较。材料的依据是中华书局1986年3月第1版的《朱子语类》(以下均简称《朱》),例句后的数字是指出自该书的页码。笔者曾对...  相似文献   

11.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 “旋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这一天,朱子与学生谈《易经》中的“咸卦”,“咸”是“感”的意思,“咸卦”是讲“交相感应”的道理。课堂记录见于《朱子语类》卷七十二。  相似文献   

13.
就朱熹的研究来说,大多以其《朱子语类》为蓝本进行的有关于“理、气、性”的哲学思想的探索,而作为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典型士大夫,“得君行道”是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维度。文章着重从朱熹入朝奏对、地方外任、著书立说等方面来分析其“得君行道”思想的政治实践及其努力,揭示其“得君行道”思想形成的时代因素与内在逻辑,抉发其生命意志的丰富内向。  相似文献   

14.
《朱子语类》副词“旋旋”杂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旋旋”产生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指出现代汉语副词“索性”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朱子语类》中“索性”的语法功能 ,并把它同现代汉语进行了比较 ,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在《语类》中就已经基本具备。最后探讨了“索性”的产生与发展 ,认为“索性”产生于宋代 ,现代汉语的全部用法至明代已经全部产生。  相似文献   

16.
读书勿贪多     
人的精力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做学问不仅要有“取”的决心,还要有“舍”的勇气。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这样才会有所收获。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说:“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苏轼《又答王庠书》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朱熹《朱子语类辑要·卷五》说:“读书贪多,最是大病。”含英咀华,生动平常,极富禅学意趣。(林坤辑)读书勿贪多@林坤  相似文献   

17.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是公认的宋代较有代表性的、较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是研究宋代语言的重要资料,但篇幅太长,不太便于利用。清代张伯行辑订的《朱子语类辑略》(以下简称《朱》)篇幅较短,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资料。笔者在穷  相似文献   

19.
“子”和“儿”作为重要的名词后缀,到现代汉语中虽然构词能力降低,但构词数量仍居首位。以宋代的《朱子语类》、《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作为语料,着重考察了后缀“子”和“儿”在宋代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两个性质相似的名词后缀做了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华书局本《朱子语类》为底本,参校相关文献及朝鲜古写徽州本,从征引不确、文字讹误和句读失误三个方面撰成校勘札记十则,翼有禆于《朱子语类》的进一步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