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桑”一词在我国历代史籍中屡有记载。一般人都认为,扶桑是日本国的古称。《辞海》对此解释说:“扶桑,按地在东海之外,相当于日本的方向,故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其实,把扶桑笼统地指代日本是不妥当的,它在我国古籍里还另有所指。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屈原在《离骚》中曾写下这样一句:“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于扶桑。”这是对“扶桑”一语的最早记载。然它所指是一种神木,太阳就从那儿升起的。汉代许慎在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里记曰:“扶桑神木,日所出。”这两条记载都表明扶桑最初是植物名,是一种奇树;而非用来指地…  相似文献   

2.
透过小说《扶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意在探究女主人公扶桑的母性形象及其所承载的人性内涵。通过对扶桑及其所属族群行为特征的对比剖析,挖掘出“女性”在北美华人移民史中的象征性,并指出了东方文化的真正精魂所在。  相似文献   

3.
新春献辞     
当1999年新春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世界教育信息》迎来了她的又一个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更是人们重整旗鼓、开始新的一轮冲刺的季节。也许喜爱《世界教育信息》的老读者,在接到本刊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她的外观有了一点变化,但仍未丢掉其实用、厚重和先锋的本色。读者还会发现,她现在的刊号已为全国统一刊  相似文献   

4.
杜凤娥老师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四平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吉林省农业学校任教。十二年来,她凭着对农业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凭着那么一股工作热情,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已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业务拔尖人才。她专心教书,热心育人,以她春天般温暖的心感染着她身边每位教师、学生。一、质量第一是她从教的生命线十二年来,杜老师先后讲授了《数学》、《数理统计》、《BASIC语言》、《俄语》等五门课程,年平均650学时,一个人等于承担了两个人的教学任务。她常说:“教学是无止境的,每一次课我都感到不足。…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摘     
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美国《时代》刊登的《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一文,是保罗韦地博士在收集了九万个学生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之后而写出来的.这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是: 一、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二、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三、耐性——“她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四、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6.
《找春天》教学片断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先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然后说:“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是的,春姑娘来了,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导入课中。“春就藏在我们的课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生活于西方异质文化语境之中的严歌苓,在吸收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想的同时,也以自己的中国方式解读着这些思想。在她的作品《扶桑》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西方女性主义所要求的在文学中对女性地位的重视和抒写,更能看到她从中国老子“无为”思想的角度对人物的表现。作者以“无为”思想作为塑造扶桑形象的基点,使这个西方人眼中卑贱的妓女具有超越性。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严歌苓笔下的扶桑形象进行重新阐释,以期获得对严歌苓思想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8.
王旭烽,女,浙江文学院副院长。以小说《从春天到春天》一举成名,其作品茶人三部曲中的《南方有嘉木》获1995年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获2000年茅盾文学奖。对这么一位取得不小成就的作家,人们难免会关心家庭和父母对她的影响。王旭烽说,她的父母并没有教给她多少文化知识,但却把那种艺术气质遗传给了她,把为人处世和面对生活苦难的态度教给了她。  相似文献   

9.
秋意     
这个下午,她从书桌旁起身,去到园里,看望她的草木朋友。园子里吐蓿秋天的香气,每一片草叶上,都躺着太阳。春天的紫薇已变成秋葵,篱荫下抢根草正结着草耔。火红的扶桑,犹唱夏日最后一支恋曲柠檬桉向云空里张开了手臂。  相似文献   

10.
《找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主题《春天的发现》下的第一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课文优美,诗情与韵律既契合教学的时令,又契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智特点与接受心理。如何让低年级孩子以他们最富童真的心去体验,去投身春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2011,(15):27
1友善的态度:好的课程犹如一个大家庭,让我感到温暖;2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孩子般戏弄;3仁慈和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但我感到了她对我的疼;4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教材要求进行教学,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展开教学. 一、感受生活,体验美 例如,《找春天》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已经学过《找春天》这篇课文,并且针对“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这句话,让同学们周末时和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相似文献   

13.
高杜佳 《当代学生》2014,(10):56-57
春暖花开的季节,适宜阅读如春天般繁花似锦的文字;欣赏如春天的繁花般多姿多彩、优美动人的人物。她,从布满荆棘的童年阴影中挣扎而出,像在石缝中拼尽全力钻出来的野草,却一遇阳光就灿烂,开出了令人目眩的花朵。她,一出生就尽得上天眷顾,仿佛在温室最好的位置精心培育的名花,却不骄不躁,清静自守,绽放出风华绝代的理性之花。阅读这样的女性,是我们在春天最美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错误     
正又一年春天到了。我骑着马漫步在青石路上,此时是黄昏时分,各家正忙着做晚饭,金色的晚霞刺破袅袅的炊烟。江南啊……"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现在再应景不过了,但,这是春天,不是苍凉的秋。然而,在我眼中已经无所谓春秋了。我又想起了她,想她如莲花般娇嫩的容颜,想她如清泉般清脆的声音,想她如天空般澄澈的双眸,如今莲花几开几落,我却不曾回去看她一眼——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王韬思想研究,史界有“冻结”一说,意谓建国来对王韬思想研究“裹足不进”或“进展甚微”。症结何在?我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大抵有二:其一为过去我们多满足和习惯于对故人的盖棺论定;其二是对王韬早期资料发掘和重视不够。而最近由湖南整理出版的王韬早年“东泛扶桑”所写的一部日记体游记—《扶桑游记》,则正补王韬“西极”英法所写八十则《漫游随录》之不足。同时,《游记》也为今人研究王韬及其维新思想,提供了一重要资料。下面仅就《游记》所涉史料,试谈管见。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认知;而这一切融会在她们凡俗的身躯上却又散发出地母般的神性光芒。扶桑和王葡萄也因之成为作家贡献于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两个独创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正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读书,甚至到了迷恋的程度。她就像拨动我心弦的微风般迷人,就像泛着粼粼波光的水面般温情,就像嬉戏在浪花里的鱼儿般自由。她是我生命的寄所,灵魂的港湾,相随左右,伴我成长。我像一只初飞的雏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俯瞰琅琊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四时之景;欣赏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风采。我像颗沉睡的种子,追寻着春天的影踪。《乱世佳人》郝思嘉,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的《扶桑》、《小姨多鹤》和《第九个寡妇》等作品及其评论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说《赴宴者》的评论却几乎为零。《赴宴者》的叙事话语颇具特色,叙事话语模式通过直接引语与自由直接引语的交替使用,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更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意义。表面上小说似乎描写了社会及人性的阴暗面,充满了对人生的失望。事实上,小说具有潜文本意义,这种潜在的主题意义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小梅体现。因此小说的基调不完全是悲观的。  相似文献   

19.
《触摸春天》主要描述了盲童安静用她独特的方式去触摸春天、感受春天、捕捉春天的故事。细细品读,会触碰到一种别样的生命力,同时也会让人产生人生顿悟。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的《扶桑》、《小姨多鹤》和《第九个寡妇》等作品及其评论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说《赴宴者》的评论却几乎为零。《赴宴者》的叙事话语颇具特色,叙事话语模式通过直接引语与自由直接引语的交替使用,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更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意义。表面上小说似乎描写了社会及人性的阴暗面,充满了对人生的失望。事实上,小说具有潜文本意义,这种潜在的主题意义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小梅体现。因此小说的基调不完全是悲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