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而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同时也是地方语言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衍生物。现阶段,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其表达方式的亲民化、表达语言的本土化,已经渐渐成为了吸引受众的主要话语选择。因而,对于方言节目主持人来说,其语言本土化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独特文化传承价值与现实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万偲琪  王苗 《新闻前哨》2010,(10):90-91
方言节目,是根据其最多受众人数所在地的文化背景所打造的对象化节目。方言节目传播的内容、信息以本地化为主,节目主持人深谙当地的语言与文化,用朴实的外壳展现原汁原味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李晓彦 《今传媒》2006,(12):62-63
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档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节目,因其“窄播化”和“分众化”的传播思路,决定了方言电视节目在内容上的地方特色,尽量地远离了同质化的怪圈。但从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到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中州夜谭”来看,这些方言节目无一例外地都把本地的城市市民作为这种“窄播化”和“分众化”传播策略下的受众,有的节目干脆就以城市来命名,如重庆卫视的另一档方言节目“雾都夜话”和武汉电视台的“江城一家亲”等等,大都忽视了本省或地区另外一个潜在的巨大受众群——也说同样方言且把它作为惟一生活语言的农民观众。一、农民…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的荧屏上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电视竞争的深入,电视方言节目已成为各地方电视台竞争的一大利器.它不仅传播了地方文化,而且增强了电视节目的吸引力与亲和力,易于得到本土受众的认可,博得不俗的收视率.但在方言节目火爆的今天,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5.
方言节目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如何处理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解决作为地域文化表现的方言节目和承担推广普通话责任的广播电视媒介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广西本土节目《有话日日倾》为例,通过对方言节目创收、创优、收视、受众等多项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客观地阐述方言节目的正负效应,理顺方言节目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审视方言节目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扬州广播电视台作为“始终以自办节目立台、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以植根本土创办文化节目”的城市台,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锻炼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创新报道方式,融合报道“喜迎二十大”和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植根本土立足原创开办文化节目,传播优秀地方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创作精品,讲好扬州故事,树立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与方言类节目之间存有共生性,这既表现在地域文化为方言节目提供生存土壤,又表现在方言节目助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地域多元文化和谐共荣。同时地域文化与方言节目之间也存在矛盾,具体表现为方言类节目引起的同一地域不同接受群体之间的矛盾,节目的形式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学意义的矛盾,以及地域文化中的"庸俗元素"与节目的规范化之间的矛盾。吴语方言类节目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渠道变革,内容变革,扩大受众群体,培养方言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把它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做到人乡随俗,生根开花,融为一体。著名的媒介经济学家Pieard说过,受众最欢迎的节目是本地化的节目,其次是临近地域文化的节目。本土化的节目切合了受众的接近性要求而受到青睐,方言新闻是新闻本土化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方言电视节目的红火绝非偶然。面对近几年央视和省级卫视持续的强势扩张,地方台的生存空间再度遭遇重度挤压,除此之外,还有网络等各式新兴媒体在一旁觊觎。于是,经过对市场的分析,对受众的定位,顺应窄播化、分众化的趋势,方言节目应势而生,并成为地方台新闻改革"边缘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体现了一种"地域认同",一种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也充分实现了贴近性。正如著名媒介经济学家罗伯特·皮卡得所说,受众最欢迎的节目是本土化的节目,其次是临近地域文化的节目,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好莱坞之类的以世界娱乐为舞台的  相似文献   

10.
蔡文婷 《新闻窗》2011,(6):60-61
方言电视节目的崛起、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方言节目较好地满足了受众"贴近性"的心理需求,所传递出的本土化、亲近性等特点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另外,方言类节目往往轻松活泼,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更为灵活多样,在嬉笑怒骂中展现不同地域的风土民情,在满足了观众好奇心的同时,让广大观众能够从人物形象和节目主持人的调侃中,细细品味出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马新庆 《视听界》2014,(2):110-110
2013年2月,江苏体育休闲频道推出了一档展示方言之美、挖掘语言内涵的大型脱口秀节目(《最美乡音》。节目发挥了脱口秀的节目优势,通过主持人、普通话嘉宾、方言嘉宾、语言专家、曲艺明星之间的互动,让观众了解方言,保护地方方言,传承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12.
黄勇贤  刘巍 《新闻前哨》2011,(10):93-94
本土化是城市台最大优势.也是城市台的生存之本。城市台在本土观众心目中所具有的亲和力是其他电视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它所能集中融合的一定地域内的地方文化、历史轨迹、人文特征也是其他电视媒体所无法一一关照的。城市台必须紧紧抓住本土优势.极力表现本土色彩,大力培育本土内容,以接近性、互动性、服务性和唯一性实现电视节目传播价值和市场空间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如何发挥地方特色,增强闽南语电视节目的魅力,使闽南语方言频道得到本土和台湾受众的文化认同和审美认同,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根据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开播前后的节目策划及实践体会,从文化取向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梅 《新闻前哨》2023,(6):44-45
在一些地域文化特色浓厚的地区和一些特殊场合,主持人在普通话节目中对方言的点缀运用,能起到迅速拉近受众距离的效果。正确认识,学习和善用方言,能更好地提升文化认同感,增强节目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方言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方言类节目以其浓烈的地方色彩,区别于其他中央及省级媒体的节目形式,成为地市级电视台在争夺受众,抢夺市场份额中的一把利器。本文以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的方言节目为例,探讨方言节目在地方台的发展前景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雨 《青年记者》2012,(9):34-35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只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在本地区有很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地方媒体中的方言广播电视节目,以中老年和本地人为主要目标受众群,收听、收视率较高,在业界引起了很多关注.然而,对于方言节目,国家广电总局一直以限制和控制为主.方言节目该何去何从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在央视和省台的双重挤压下,地方电视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节目精品化与创新成了现实的最佳策略。在业内大推主持人明星制的今天,主持人的地方化(或方言化)却被大多数人忽略,而这正是各地方电视台最可自信和自豪的收视增长点,也是节目原创性的最佳所在。地方化主持人,即电视台根据其最多收视人数所在地的文化背景打造的对象化节目中的主持人,他(她)必须深谙当地的语言与文化,为大多数受众的“自己人”。  相似文献   

18.
众多媒介市场中,广播怎样利用声音这个单介质争取到更多的受众份额;地方电台如何在硬件、软件不能与上级台匹敌的现实状况下将听众牢牢锁定?利用广播的较低成本运作、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伴随性以及本土媒体的亲近性,使节目充分互动.增强节目活力和感染力、方便百姓参与.无疑是一个突破重围的良方。  相似文献   

19.
地市县电视台是我国电视传媒机构中的基层单位.与央视和省台卫视相比,地市县电视台在节目传播和受众收视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方言是一种地域化的文化,它承载着一部分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方言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特别能够引发文化和情感的共鸣.作为地市县电视台,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那就是地域上的接近感,更加熟悉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更容易贴近自己周围的受众群体.这些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它的运行机制和节目采制应有别于央视和省台卫视.例如,在处于其主体和骨干地位的新闻节目中,运用方言进行采访,就是开掘新闻深度、增强新闻接近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郑游楚 《新闻窗》2009,(4):46-47
“本土特色”是电视栏目的生命力,而本土文化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电视台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电视台能否以本地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化特征,牢牢抓住本地的受众群,无疑十分关键。因此,打好“本土文化”牌,扩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也成了许多地方电视媒体的立台之本、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